何茜
摘要:爱德华·霍普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寂寥的美国现代生活闻名,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电影风格,影响了希区柯克的电影。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爱德华·霍普绘画和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光影、视角和孤独感,探究爱德华·霍普绘画对希区柯克电影的影响。
关键词:爱德华·霍普;希区柯克;电影语言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世界闻名的悬疑惊悚电影大师,其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被誉为“作者导演”的先驱。希区柯克本人是一名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喜欢在电影的室内场景中用油画装饰墙面,还从美术作品中汲取灵感,爱德华·霍普是其最常借鉴的艺术家。爱德华·霍普以描绘孤独的美国现代生活闻名,由于他早年的广告业经历和对电影的热爱,他的绘画极具电影感,画面如同电影分镜,几乎全为横构图,与电影屏幕的纵横比相似,于是常被电影借鉴。电影影响了霍普的绘画,而霍普的绘画又反过来影响了电影,特别对美国的黑色电影影响深远。
一、锋利的光影
爱德华·霍普毕业后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兼职,为杂志设计封面。商业化的工作令霍普感到沮丧,为了逃离枯燥的生活,他多次前往欧洲旅行,印象派独特的光影与色彩表现方式给他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开始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光影。霍普在绘画中痴迷于表现光影,在室外场景中,他喜爱表现阳光投射在建筑一侧时,灯塔、门廊、屋顶、建筑装饰物所投下的阴影,在室内场景中,则擅长运用人造灯光营造诡异的氛围。然而不同于印象派用丰富而多层次的笔触来描画光影的变换,霍普把光处理得极为锋利和现代化,例如在他1909年的《夏日室内》和1921年的《缝纫机前的女孩》中,他把阳光透过窗户洒下的光只当成一个几何色块,色块中几乎没有明暗色调的变化。[1]此外,霍普省去了印象派对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互相影响的刻画,加强了画面中色彩的对比度,尤其善用补色来呈现出更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光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元素,是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希区柯克尤其擅长运用光影的变化及明暗对比来营造恐怖的氛围。霍普在1921年的蚀刻版画《夜影》中描绘了夜晚的城市街景,一个人行走在空荡荡的街道,街灯的光线从左上方照下,把独行者的影子拉长,黑色的影子在被街灯照亮的地面上显得格外突兀,表现了独行者的孤独。希区柯克1935年的电影《三十九级台阶》中有类似的街景,同样是用街灯营造强烈的明暗对比,两人站在街灯下,四周一片黑暗,只有街灯下的一部分地面被照亮,与地面上两人的黑色影子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突显出人物并渲染了孤独的情绪。希区柯克的光影还与霍普一般锋利,擅长运用侧逆、前后脚光、侧光的夸张效果打造反常光影,使演员身体的阴影总能违背自然规律投射在身后的墙上,表现出人物的恐惧和焦虑。例如在希区柯克1963年的电影《群鸟》中,“海鸥袭击米奇家前,莉迪娅坐在琴凳子上,光从画外左方打在她身上,她的影子留在墙上:梅兰妮看着米奇与海鸥搏斗时,背后的光也十分强烈,使梅兰妮的脸处于逆光中。”[2]
二、偷窥的视角
电影的叙事方式大多是第三人称视角,这种视角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和讲述一切。受到电影影响,霍普的绘画也几乎全部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他像一个都市观察者,有意或无意间窥探他人的生活,画中的人们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或独坐在咖啡厅、或坐在办公室望向窗外发呆、或坐在建筑外的臺阶上独自怅惘,不与观者产生互动。
弗洛伊得认为“人人都有窥癖欲”,爱德华·霍普以第三人称视角描绘的绘画作品无疑满足了观者的偷窥欲,其中以“窗户画”最具有代表性。霍普特别喜欢表现窗户,一生中创作了大量带有窗户的画作,观者透过窗户窥视屋内人的一举一动。除了“窗户画”,霍普的“夫妻画”也颇具代表性,他画笔下的夫妻都有一种冷漠的疏离感,虽身处同一空间却全无互动交流,似乎同床异梦。霍普创作于1949年的《纽约房间》同时具备“窗户”和“夫妻”两个元素,观者通过敞开的窗户向内望去,可以看到一对夫妻,虽然两人都坐在圆桌旁,但眼神和肢体没有任何互动,丈夫坐在红色的沙发上埋头看报纸,而妻子则看向另一侧,百无聊赖地按着钢琴键盘,两人的感情似乎已遇到危机。
希区柯克1954年的经典电影《后窗》正是受到霍普“窗户画”的启发,影片的主人公杰弗里斯因为摔断了左腿,只得在家静养,在静养期间,杰弗里斯爱上了透过窗子偷窥邻居们的日常生活。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把自己代入进杰弗里斯这一角色,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想象为自己获得一种在现场的快感。[3]虽然窥视邻居的生活并不道德,影片中杰弗里斯的女友丽莎和女护士斯特拉一开始极力反对,但她们后来也都加入了偷窥的行列,折射出偷窥欲是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本性。此外,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如爱德华·霍普的“夫妻画”一般暗潮涌动,杰弗里斯和女友丽莎看似恩爱,但杰弗里斯向往自由,始终无法下定决心与丽莎结婚,两人矛盾不断升级。对面公寓二楼的人造珠宝推销员拉尔斯和妻子安娜争吵不断,一个雨夜,杰弗里斯发现拉尔斯提着箱子多次外出,第二天还用报纸包裹锯子和刀,令杰弗里斯怀疑是拉尔斯杀害了妻子安娜。
三、都市的寂寥
爱德华·霍普被誉为“孤独的猎手”,其绘画作品最大的特征便是孤独感。霍普运用房间、家具、窗框、建筑、光线等直线条与人物的曲线条形成对比,突显人物的孤独,仿佛无法融入周边环境般格格不入。
霍普擅长捕捉都市生活中的寂寥片段,画面中的人物通常形单影只,即便身边有同伴,也如“夫妻画”中貌合神离的夫妻一般不产生互动。画面中的建筑常常独自耸立在空旷的环境,更显寂寥。希区柯克的电影《三十九级台阶》中有一个女主人公帕梅拉坐在火车上的镜头,这里直接借鉴了霍普1938年的画作《列车包厢》,霍普画作中的女人独自坐在列车包厢中,她低头看报,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与外界隔绝。霍普的经典作品《铁道旁的房屋》创作于1925年,是霍普荒凉都会画系列的开端,描绘了铁道旁的维多利亚式木制建筑,整幅画只有这一栋建筑。希区柯克用他1960年的经典电影《惊魂记》像霍普致敬,影片中的贝茨旅馆和《铁道旁的房屋》中的建筑如出一辙。
霍普的构图具有较强的压迫感和距离感,《铁道旁的房屋》中的地平线很低,大面积的天空和建筑使压在下方观者的视点之上,给观者造成压迫感。虽然视点离建筑很近,建筑画得很大,但在观者和建筑之间隔着一条铁道,使观者只能在原地而无法走进,营造了一种疏离感。这种表现手法在霍普1925年的作品《室内》中也有体现,这幅画的地平线同样很低,观者和画中人间隔着木板,阻碍了观者进一步窥探的路径。希区柯克在表现《惊魂记》中的贝茨旅馆时,同样用低视点来表现建筑的压迫感,用旅馆前的树木把观众隔开,营造影片的神秘氛围。
四、结语
爱德华·霍普喜爱电影,电影给予他绘画灵感,而他的绘画同样也影响了许多导演,其中就包括世界电影史中重要的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希区柯克电影艺术最大的特点即在于他高超的悬念技巧,总是能将观众带入影片紧张、惊悚的故事氛围中,其锋利的光影、偷窥的视角和强烈的都市寂寥感都受到了爱德华·霍普绘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祝虹.爱德华·霍普作品的现代性形式[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1):101-102.
[2]穆斐.希区柯克电影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
[3]岳美娟.以《后窗》为例浅析电影对观影主体窥视心理的满足[J].视听,2018(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