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俏敏
摘要: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演艺资源丰富。2016年,为整合市镇文化资源,提升品牌活动的服务效能,东莞市文化馆启动了市镇共建文化艺术品牌项目,“先锋集结号”项目作为重要的市镇共建品牌之一,对东莞市公益文化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本文以“先锋集结号”项目为例,对新时期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创建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剖析,以期对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创建有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公益文化;品牌建设;先锋集结号
一、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公益文化是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提升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东莞市通过打造多个市镇共建项目以服务更多群众,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对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促进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先锋集结号”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先锋集结号”公益文化活动品牌是东莞市文化馆与镇(街)共建的12个文化艺术品牌之一,以“工农8号”创意产业园“先锋剧场”为主要活动阵地。该活动品牌于2015年6月启动,抓准东莞大城区“都市文化圈”特色,吸引青年群体,每月组织策划不少于1场公益文化活动,孵化东莞潮流文化社团及活动项目,培育观众文化消费习惯,打造东莞首个以“先锋、流行、潮流”文化元素定位的“小剧场”项目。历时四年多,成功举办活动70余场次,覆盖观众达6万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口碑,也多次被南方日报、东莞日报等省、市媒体和广东省演艺集团、深圳华侨城、东莞玉兰大剧院等多家专业团队机构报道和关注。
(一)利用“政企共建模式”发展公益文化活动
在新时期,“政企合作”不再局限于政治、经济领域,而应深入到各个领域中去。东莞市文化馆与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政企共建模式”助力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在“先锋集结号”品牌项目中通过政企共建模式,挖掘资源,搭建平台,创新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通过“潮流文化秀”系列推动公益文化创新
青年群体对文化有自己独特的态度与个性,是潮流文化的重要推崇者,举办各种潮流文化节成为众多地区进行文化推广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东莞市文化馆主导,2015年6月启动“潮流文化秀”系列活动,活动有“街舞”“极限运动展演”“现场即兴现代舞”“装置艺术或彩绘艺术展”“爆米花音乐节”“阿卡贝拉音乐会”“二十一弦古筝音乐会”等。该系列活动原则上是每月举办一场,但也根据活动团队的申请做灵活调整;其中,2018年增加“卡洪鼓音乐会”“冥想音乐会”等活动。通过“潮流文化秀”系列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关注公益文化,潮流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进一步推进了公益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启动“先锋实验剧”系列促进公益文化交流
“先锋实验剧”系列是“先锋集结号”品牌项目中的板块之一。由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主导,致力于挖掘高校校园剧社团队,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2016年2月启动,每年引进10部先锋剧目,至今已完成40部剧目上演,40余场次的展演;话剧、肢体剧、浸没式剧等类型和形式不限;其中,2017年有两部剧目入选玉兰大剧院“绽放的玉兰”品牌。运作模式由主办方邀约,企业承办方提供表演场地,演出方提供戏剧演出内容的形式,集结共办公益性戏剧文化演出与宣传推广。邀演团队对象主要定位为珠三角大学生校园剧社和社会中有编创排演剧目能力的个人工作室。演出形式采取“剧目展演+活动交流”的模式。此外,“先锋实验剧”系列采用多渠道进行宣传,主办方微信公众号“文化莞家”“文化周末”,纸媒《文化周末》报、《文化周末》出版物;企业承办方微信公众号“工农8号”;支持方微信公众号“青春莞城”;另外,邀约演出方由各高校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和宣传渠道配合转载宣传。每场剧目演出结束后,现场设有互动问答交流环节,力求让现场观众更深入了解“先锋实验剧”的认知,推进戏剧文化发展,促进公益文化与公众的互动与交流。
(四)“非职演员训练班”培训进行公益文化推广
由东莞市文化馆、莞城文化服务中心两方共同主导,邀请深圳剧团执导,“工农8号”创意产业园承办文化周末剧社“非职演员训练班”培训。该培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爱好表演或有表演潜质的青年朋友进行公益培训,每年开设三期培训,每期招收30名学员,每年年终排演一部汇报大戏。培训的日常训练、汇报大戏制作及剧本创作均由专业剧团和专业老师指导编创和排演。目的是为了培育本土小剧场剧氛围和观众群体,尝试小成本投入,编创首部小剧场话剧,在完成先锋剧场实验性首演后,推介进入文化周末晚会、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和东莞玉兰大剧院演出;并尝试参加乌镇戏剧节的竞演剧系列或广东省话举办的非职小剧场话剧赛事;最终目标进行国内的巡演档期安排。虽然非职演员没有像专业演员进行过专业的训练,表演经验也相对匮乏,但是非职演员拥有对舞台的渴望与梦想的执着,表演更加的真实与真诚,更加自然和释放,也能够让观众看到普通人是如何站在舞台上進行表演的。当台下的观众或许会与自己的生活做比较,或许对舞台表演充满憧憬,由此对公益文化的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先锋集结号”对新时期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启示
(一)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是公益文化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通过东莞市镇共建文化艺术品牌项目“先锋集结号”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不难看出,每一个公益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都要紧紧地把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精髓,要从对外在美的欣赏到内在价值的追求上都要符合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就像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品牌一样,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同样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响当当的文化品牌,不光会为自己的受众创造精神动力,同时在地方的知名度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也能够推动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合作共赢是公益文化品牌建设的必经之路
“先锋集结号”公益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告诉我们,公益文化品牌是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的一条以特色文化带动地方文化的发展之路,使各方资源得以有效地利用、品牌知名度得以提升、社会影响得深远的有效之路。作为公益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传播者,要掌握统筹兼顾的方法,在遵循群众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广大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借助地方企业的力量,无论是资金的支持上还是对文化的宣传推广上,进行文化服务的深度合作,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三)文化服务创新是公益文化品牌建设的有效手段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公益文化活动品牌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适用。要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及时调整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对创新成果进行持续性的验证,促进公益文化的创新发展。“先锋集结号”公益文化活动品牌采取创新的运作模式、表演形式、宣传方式等进行公益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的创新,培育增强广大群众对文化的兴趣,通过“潮流文化秀”“先锋实验剧”“非职演员训练班”三大板块的系列文化活动更充分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公益性文化内容上要创新,要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影响群众的思想情感,创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公益性文化品牌,打造当地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吴修林.群众文艺活动品牌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湖南常德演艺“百团大赛”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24):16-17.
[2]邢健.品牌的力量——浅谈群众文艺活动品牌建设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13):10.
[3]周志光.公益文化品牌下的群文发展[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