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琳
摘要:钢琴弹奏方法是每个习琴者在学习过程中需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的弹奏方法,不仅可以使我们充实理论知识还能让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与作品相适应的弹奏方法,从而更好地诠释出作品的风格与内涵。而影响钢琴弹奏方法发生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钢琴自身的不断进化与完善,二是作品中音乐内容、技术类型的转变,二者促进了钢琴弹奏方法的革新与发展。本文首先对钢琴自身的演变与发展进行梳理,其次以时间为主线来阐述钢琴弹奏方法的变迁。
关键词:钢琴;演变与发展;弹奏方法
随着钢琴制造工艺的进步、钢琴结构的日臻完善,钢琴弹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钢琴自身的发展与改进是影响弹奏方法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一、钢琴的沿革
(一)管风琴
管风琴是钢琴出现以前最早的键盘乐器,它的出现为钢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管风琴是利用键盘压力,使空气通过管子来发出声音;管子的长度决定它的音高,管子越长音高也就会越高。管风琴盛行在巴洛克时期,主要为教会服务。
(二)古钢琴
管风琴是最早的键盘乐器,独弦琴是最早的弦乐器,他们的出现为古钢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古钢琴按照发声原理可以分为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
击弦古钢琴的特点是击弦发声:当手指按压琴键时,琴键末端的铜块(楔子)就会敲击琴弦发声。它的音量在pp-mp之间,一般适合在家庭或是厅堂演奏。但由于它声音较小,不能满足人们对音量的需求,随后被人们排挤。
人们为了满足对音量的需求,不断对击弦古钢琴进行改进与探索,拨弦古钢琴随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与击弦古钢琴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发声原理,拨弦古钢琴是用拨子拨弦发声,当按压琴键时,连接在槌头的拨子就会拨动不同的琴弦,从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参见图一)。拨弦古钢琴的音色明亮、声音清晰,在巴洛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虽然拨弦古钢琴解决了音色轻柔的问题,但它长音不能保持,并且无法用手指来控制弹奏的音量,因此在后期被近代钢琴所取代。
(三)近代钢琴
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以及古钢琴自身的局限性,作曲家迫切需要一个“新”钢琴来满足他们的演奏需求,而近代钢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产生的。近代钢琴弥补了古钢琴的不足,它的击弦机不仅解决了击弦古钢琴音色轻柔的问题还解决了拨弦古钢琴不能用手指来控制音量大小的问题,从而使钢琴可以完全用手指敲击琴键,琴捶敲击琴弦来发出声音。这一创新是钢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使钢琴发展到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钢琴弹奏方法也在随着钢琴自身的不断完善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弹奏方法由单一的手指弹奏逐渐多样化。
(四)現代钢琴
由于社会对钢琴的需求,19世纪出现了许多钢琴制造业,如:德国斯坦威、日本雅马哈、卡哇伊等,这些制造业的崛起与繁盛又进一步推进了钢琴的革新与发展。现代钢琴在外形、内在结构上都趋于完美,它的出现满足了音乐家在演奏上的各种需求,弹奏方法也随之变得更加科学与多样。
现代钢琴的出现不代表古钢琴被遗忘,钢琴的发展与演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钢琴的发展脱离不了时代的发展,更离不开音乐家的创作以及对演奏的需求。在未来钢琴与弹奏方法必将会有更多发展的可能。
二、钢琴弹奏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钢琴自身的进化是影响弹奏方法发生改变的直接原因,而作曲家对音乐内容的创作是影响弹奏方法发生改变的又一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作曲家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发生了改变,他们逐渐开始追求新颖而又丰富的音响效果;在作品里开始出现双手八度、震音、刮键这些较难的弹奏技术,这些音乐内容、技术类型的转变促使着弹奏方法发生改变。
下面以时间为主线来梳理钢琴弹奏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一)巴洛克时期的手指弹奏
巴洛克是古钢琴发展的全盛时期,由于古钢琴自身音色轻柔,没有太多的力度变化,因此不需要也无法承受较大力量的弹奏,所以弹奏方法主要是用手指弹奏。
除此之外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也注重手指的训练,如巴赫创作的《十二平均律》、斯卡拉蒂为古钢琴创作的555首奏鸣曲,他们都强调手指的触键、声音的颗粒性以及匀称。他们认为过分的力度会破坏音乐本身的美感,因此在弹奏这些作品时不需要大幅度的动作,如果出现较大的力量或是较大的动作幅度反而不符合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因此在巴洛克时期主要是手指弹奏。
(二)古典前期“指力派”及后期手指与小臂相结合的弹奏法
古典时期钢琴有了很大的突破:它可以完全用手指敲击琴键,琴捶敲击琴弦来发出声音;并且可以承受较大力量的弹奏;音量可以依据手指的力度而发生改变;此外音色较之前也有很大的改善,这些自身结构的改变都为弹奏方法的革新提供了可能。
在古典主义前期,音乐家们还是以手指训练为主,他们注重手指的灵活性与颗粒性;主要代表人物有:克列门蒂、克拉莫等,他们主张手指训练的时手腕、手臂尽量不动或少动,这种“指力派”的弹奏可以说是巴洛克时期手指弹奏法的一个延续。
在古典后期,作曲家创作的作品气势磅礴、音响效果丰富、音乐对比鲜明;
单独的手指弹奏已经无法诠释出作品的风格与内涵,因此需要把更多的力量加入演奏中。下面以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来分析弹奏方法的转变。
从谱例1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小节的力度标记为:第一个和弦用f去演奏,紧随其后的用p去演奏,和弦力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此时单纯依靠手指弹奏是无法诠释出作曲家对演奏的需求,也无法展现和弦所具有强大魄力,因此需要加入更多的力量进行弹奏,从而体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情感。贝多芬在演奏该作品时是在手指弹奏基础上加入小臂的力量,不再将弹奏局限于手指,这种手指结合小臂力量的弹奏方法打破了传统,为后来弹奏方法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三)浪漫主义手指与手臂相结合的弹奏
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文学艺术在此时期高度繁荣,钢琴也发展到了鼎盛,此时钢琴已趋于完美,它具有超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音乐家可以用钢琴作品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李斯特是这一时期杰出的音乐家,他高超的演奏技术促进了弹奏方法的发展与革新。在他的作品中大多含有炫技成分,比如:八度技巧、大和弦、震音和颤音、远距离的大跳、刮键等。这些技术类型的转变导致演奏时用力部位的改变,弹奏时不仅需要手指、小臂的力量,还需要大臂、甚至整个上身的力量,这种弹奏方法可以说是小臂弹奏方法的一个升华。手指与整个手臂力量相结合的弹奏方法让我们摆脱之前单一的手指弹奏,同时也让钢琴作品散发出应有的魅力与魄力。
(四)现代重量法弹奏
19世纪钢琴趋于完美,各方面的性能都可以满足作曲家对乐器的需求;与此同时音乐家也在不断创新,他们想要探索出既能在钢琴承受范围内又能适用于各种作品的弹奏方法,因此重量弹奏法出现了。重量弹奏法强调的是力量的传达,即手臂与身体的自然重量畅通无阻的通過指尖传送到琴键上。也就是说在弹奏过程中手臂、身体放松,把重量自然的下落到琴键上;但在弹奏时手指需要支撑好,把全身的放松与局部的紧张结合起来,重量弹奏法适合于各类作品。
重量弹奏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融合了各时期的弹奏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方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掌握和了解不同时期的弹奏方法对习琴者来说十分必要,在今后还需不断地练习与实践,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情感与内涵。
三、结语
伴随着钢琴自身的完善以及作品中音乐内容、技术类型的转变,钢琴弹奏方法也随之不断改进与调整。弹奏方法不分对错,每一种弹奏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在今天我们应该依据曲子所属时期和风格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弹奏方法或是几种弹奏方法的结合,从而完美地演绎出作品的情感与内涵。
参考文献:
[1]徐华菲.钢琴结构与演奏方法的演变[J].艺术教育,2009(1):80-81.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闫大卫.钢琴基本演奏原理及应用[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张式谷.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