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中国军旅文艺作品的发展

2019-10-12 05:33张一吴凡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文艺作品

摘要:军队作为保护国家人民利益的武装力量,始终与国家和人民之间紧密相关,而军旅作为一种题材也是文艺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几个阶段来论述1949年以后军旅题材文艺作品的发展,从而揭开不同时期军旅文艺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关键词:军旅题材;文艺作品;时代特征;社会背景

一、从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保家卫国

从1949年到六十年代,因为抗美援朝战役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该题材为主体的优秀作品遍地开花, 文艺作品里对于国家和军队充满了赞美和歌颂,对守护祖国和人民取得的胜利充满了骄傲,而这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流。长篇小说《东方》、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歌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强大的张力,冲突的矛盾,细腻的刻画,都是那些作品的共性。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战士, 对敌人这样狠,而对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这彰显的是士兵们“爱憎分明”的性格。而在《我的祖国》歌词:“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等地方也有着明显的体现。

二、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家国情懷

从“文革”结束后到九十年代,从对越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到“对越自卫反击、保卫边疆作战”,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复杂的。而因为各种的原因,人们面对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情感也是纷繁复杂的,而这种情绪也在同时期的作品中表现,没有“抗美援朝”时期那么直接而强烈,取而代之的是士兵们对和平与安宁的希望, 是有着“爱家爱国, 家国兼顾”“热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的主题。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等, 无不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将士兵们那种勇于牺牲战斗,却只为守护家园的那种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歌词“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也无不体现了这种情绪。

三、从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最初几年:韬光养晦

可以说从1991年电影《大决战三部曲》上映之后,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就进入了相对平缓的蛰伏期。在这一阶段,很少出现前两个时期那样脍炙人口的佳作,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文化产品大规模涌入,《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大片里的“美国大兵”形象, 也逐渐被国人熟知并且受到大范围欢迎。面对这种现象,高呼“警惕文化侵略”者不乏其人,然而,只有口号与决心是不够的,要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只能靠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韬光养晦”的战略或“和平崛起”的路径,以及军旅题材作品减少等现象, 都不意味着放弃武力, 更不意味着放弃立场。尽管世界进入相对和平时期, 但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冲突仍然存在,冷战、经济战、文化战、局部地区热战等都属常态,而“和平演变”的幕后势力,更是一天也没有放过中国。

战场上的硝烟暂时散去,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则与中国如影相随。歌曲《血染的风采》就是具有真实战争与文化战争双重内涵的作品。它取材于对越自卫反击战, 歌咏了子弟兵流血牺牲保卫共和国的英雄壮举,首唱者之一则是经过惨烈战争的英雄徐良。在1987年春节晚会上推出后,立即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一时间风靡全国。而就在1988年, 所谓的“民运人士”捏造谣言,污蔑徐良是罪犯不是英雄,《血染的风采》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情怀,也随之被解构。直到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 笼罩在徐良头上的谎言才逐渐被戳穿。

四、文艺座谈会:人民至上

从古至今,文艺作品都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则以真实的军队生活为基础,这是基本规律。所有的能力,在战争时期是强大的战斗力,而在和平时期,就在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方面大有作为。举世闻名的抗灾救灾工作如1998年长江抗洪救灾与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等,留下了无数子弟兵舍生忘死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上,国家领导人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 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与会代表纷纷发言, 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见解, 阎肃老先生的发言:“我们也有风花雪月, 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明确肯定了军旅题材在当代文艺中的不可或缺性。

扎实的群众基础,鲜明的指导纲领,这些都为文艺界出现优秀作品做足了铺垫,可谓万事俱备。当然,种种乱象不会因为一次会议就停止,在文化领域、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国际社会的斗争,仍然会时刻存在并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是永恒的艺术创作基础与源头活水,人民军队真实的历史与生活,就是有良知的艺术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在国家日趋强盛的今天,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大背景下,有理由相信,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必将再次焕发辉煌,为实现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彩。

参考文献:

[1]陈国权.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J].人才资源开发,2019(17):95.

[2]盖苏生.光辉的历程——颂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J].河北水利.2009(10):45.

[3]鲁迅.且介亭杂文[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魏巍.魏巍散文[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5]张健.新中国文学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一吴凡,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文艺作品
全媒体时代报纸新闻写作的困境及优化路径探析
文艺作品赏析的重要性研究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基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具体策略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现代中国出版精神述论及启示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