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分析

2019-10-12 02:42王军张华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水稻

王军 张华

摘 要 在安徽水稻种植当中,机械插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机械插秧提高了水稻的实际产量,通过对栽培关键技术的分析,有助于提高机械插秧应用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是从稻田准备、播种等方面对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这对于加快新时代水稻种植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 育秧

1.1 稻田的准备

在稻田选择上,应当选择土质粘性好,便于排灌,没有各种石头杂草并且整体形状相对平整的田地,这样后续管理容易开展。在播种之前10天左右进行灌水,一般保持8㎝,借助履带式旋耕机对田地进行翻耕,确保水对土壤进行有效淹没,在7天后施复合肥,基本标准为每公顷450 kg,施肥完成再用履带式旋耕机完成2次翻耕,同时,通过排水整厢作业,确保厢面保持平整没有积水,在厢面进行中央打线将厢面分为两半。

1.2 浸种与催芽

首先,一般每公顷需要用种112.5 kg,如是杂交稻则为60 kg,发芽率要不能低于95%。其次,在3月15日-18日进行早稻浸种,秧龄需要保持18-25天,晚稻的时间则需要根据早稻收获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最后,将经过浸种并进行消毒的种子放到催芽器当中,催芽器温度设计为27℃,每次完成100 kg的催芽,每三个小时候将催芽器中的种子进行冲洗并完成换水一次,待90%以上种子露白后全部倒出并沥干。

1.3 播种准备

按照每一个秧盘100 g的标准进行播种,按照每公顷秧盘数量及播种量分厢进行过秤,对沟秧盘外沿制作木板进行挡住,撒播完成2次做到均匀操作,对于种子播散不到位区域进行补播。

1.4 管理稻田

对水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秧板保持湿润,在移苗之前(3-4天)进行防水练苗;在两叶一心的时候,施断奶肥,待苗呈现一定黄色时,按照每公顷60-70 kg尿素标准与500 kg水进行配合进行喷灌;秧苗在不同阶段容易遭受病虫害,立枯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病害,可以选用适乐时进行有效防治,在对秧苗进行移栽之前需要施送嫁药;对秧苗大鹏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早稻大棚的温度不能超过35℃,一旦超过就需要进行通风操作。

2 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分析

2.1 准备本田

对田埂上的杂草进行清除,一般是插秧前的9-10天使用电动喷雾器进行操作,选用的药物为4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基本标准为每桶300 ml。每5天需要进行一次灌水,需要满足8㎝的要求,使用履带式旋耕机对本田进行翻耕,确保本田的土壤能够被水有效淹没。在3天之后进行排水,确保与土壤处于同一水平线,按照每公顷450 kg的标准进行全范围施复合肥,完成施肥后,使用履带式旋耕机进行一次翻耕作业,在本田的四周挖一条宽沟,宽度为10㎝,对发现的老鼠洞及时进行填堵,对田埂存在的缺口進行处理,在完成了澄浆一天后需要进行排水,水层的实际深度需要控制在2㎝。

2.2 准备秧块

在机械插苗前,应当确保秧块床土的含水率不能低于40%,一般是用手指对底土进行按住,只要稍微能够将手指按进去就可以。在完成了秧苗起盘之后,就需要认真卷起,将秧苗小心放置到运秧车上,为了减少对秧苗的运输影响,对于叠放层数要严格控制,以2到3层为宜,在运秧车达到了田头之后,就需要及时将秧苗从车上卸下并平放到田头,对秧苗放置区间的各种石块等进行清理,放置与秧块粘合到一起,对秧针造成直接的破坏,在秧苗摆放上,要确保秧苗自然摆放,对于秧苗要确保随起随运随插,这样能够减少烈日、风雨等对秧苗可能带来的影响。

2.3 插秧

首先,严格遵循插秧要求。为了确保插秧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插秧开始前,需要对插秧机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调试,重点检查机油、汽油、液压油等,对于插秧机尾部的秧针需要加注一定量的黄油,这样才能保证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部出现故障问题。空秧箱在装秧苗的时候,需要将插秧机苗箱移动到导轨的一侧,然后再进行秧苗的装秧,这样才能防止漏秧情况的出现。秧块需要与秧箱紧贴在一起,防止拱起现象的出现,确保两片秧块在接头位置保持平整对齐,防止间隙的出现,如果秧块相对干燥,为了确保下滑的顺畅,可以对秧苗用水进行润滑。按照实际标准,对于每株的间距以及每穴插入的数量都应当予以明确,这样才能确保大田基本苗符合基本情况。对于插秧机插秧中的深度,需要适时进行调整,需要以大田泥脚的深度为标准,同时,对土壤软硬度予以考虑,这就需要对防形机构的灵敏度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确保插秧深度的标准化,防范秧苗出现漂或者倒斜的现象。对于栽插行走路线要进行科学选择,科学应用划印器等,从而保障插秧作业始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并保持相邻行之间的距离[1]。

2.4 插秧操作步骤

综合田块的软硬度考虑,一般插秧深度需要控制在2㎝,顺着纵向田埂边与插秧机的尾部都需要空出2m的范围,从而保障插秧机沿着直线向前,如果前行中遇到的泥脚比较深或者水比较深,就需要放慢插秧机的作业速度,缺苗现象如果较为严重,就需要及时停下插秧机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发现潜在的故障问题。同时,还需要将秧块放到缺苗位置方便补秧,插秧机在前进中碰到了田埂,将秧针提起,后退到插秧机的后轮与插下的秧苗紧靠着,保持慢速转到标杆位置和上一厢最外面一行秧苗靠齐,将秧针放下,在前进中将标杆和前面一厢的最外面一行秧苗保持重合。将以上的操作步骤进行重复直到最后一厢的完成,对空地的大小进行考虑,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关闭一定数量的秧针,在封闭田块四周时,需要将田块前后位置的秧针关闭,一般是4个,插入到两行的秧苗当中,然后就是退回并对所有的秧针进行开启进行6行插秧作业[2]。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当前水稻机械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稻田的准备、育种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详细了解了本田准备、秧块准备等技术应用事宜,这对于加快水稻机械插秧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胥忠勤. 水稻机插秧育苗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0).

[2]刘龙生,李闻名,曾良贵,等. 衡阳市双季晚稻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种植模式的效益比较[J]. 作物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水稻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无人机集群作战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