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创新对策探究

2019-10-12 05:02:48邓书基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双创校园文化大学生

邓书基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6)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学科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双创”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大学生是创新创业主力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成效,不仅关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关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创新创业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双创”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内涵

2015年是国家全面深化高校“双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一年。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要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价值观、精神思想、知识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人文生态环境,它由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的文化风格。“双创”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既是知识的创新,也是文化的创新,是对创新创业价值的认同和导向,是营造和发展创新创业文化的过程。校园文化是“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浸润,培植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业行动能力。校园文化具有创新性、渗透性、传承性等特征,使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创新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新导向,因此,将双创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形成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是加强“双创”背景下高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2 “双创”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研

为了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情况,该课题组展开实证研究,以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问题,实际回收478份,回收率为95.6%,回收有效卷为452份,有效问卷率为94.5%。性别比例,男生占57.0%,女生占43.0%,在调查者中,年级比例分别为:大一17.0%,大二48.0%,大三35.0%。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状况,37.3%的学生表示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重要性,12.6%的学生表示了解很少,表示对创新创业一无所知的学生占有比例为3.0%。关于学生校园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有42.23%的学生认为促进作用很大,4.08%的学生认为没有促进作用,说明在思想意识上对校园文化认识存在偏差,对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理解不深。关于学生参与学校各类创新创业文化活动的调查,有33.56%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41.27%表示会根据兴趣偶尔参加几次,6.68%的大学生表示对校园文化活动不感兴趣,说明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参与面窄,调查中显示参加活动的大多数是学生干部和有特长的学生。关于校园文化中教师的参与度见图1,有39.2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参与频繁,50.34%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多次参与。从调查来看,目前效果不够理想,未能充分重视和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图1 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频率

关于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情况见图2,73.81%的大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但不显著,17.52%的大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凸显创业教育,8.67%则认为校园文化没有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说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不够突出。

图2 双创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度

从调查的整体来看,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整,但是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方面不够突出,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程度不高,既有决策层面的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有观念上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创业能力重视程度不够。

校园文化功能定位导向不明确,整体规划不到位,没有充分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未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中,缺乏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虽然也设立了创新学院,但资金投入不够,没有专门的人员配备,缺乏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2)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参与不足。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强调学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一些教师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的事,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大缺失是教师的参与不足。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内容。教师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起主导性作用,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新知和教书育人的重任。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的,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传播者。是创新创业型经济背景下所催生出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互动性、渗透性,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导向。教师群体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引导校园文化向高层次发展。

(3)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薄弱,同质化严重。

部分高校的创新文化理念存在偏差,片面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针对就业困难,再加上学生创业成功指数不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主动性。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形式上虽然比较丰富,但大多重数量、重规模,重娱乐性,大多数活动缺乏创新性,质量不高,教育性不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忽视了创新的质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校园文化渐渐丢失了它本应肩负引领思想潮流的责任与使命,很难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校园创新创业活动同质化严重,缺乏本土化基因,使得大学对创新创业活动参与热情不高。

3 “双创”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

3.1 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全面育人重要平台,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动机,因此,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突出创新功能,才能为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搭建好的活动平台。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工程、特色项目建设,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新载体、新形式,形成主题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规范性、创新性和发展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筑魂工程”,学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地域优势等,重点营建一批面向师生的优秀校园文化阵地,打造一批具有校园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凝练校园精神,提升文化品位。

3.2 优化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

高校应以创新创业精神文化引领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营造一种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要从校园精神文化、行为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维度进行,首先要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理念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和动力,同时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创业的自我意识。其次,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与课程文化、专业文化、课程文化甚至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打破课程、专业、学校的边界,全方面为创新创业文化提供培育平台。最后,加快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有型设施的建设,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多的载体。

校园文化大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最有力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创新创业文化,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优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双创校园文化大学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