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
——以X师范大学为例

2019-10-12 01:08钱志亮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问卷设置

宋 瑞 钱志亮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所 北京 100875)

一、引言

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都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而对于特殊教育本科的师资培养来说,北京师范大学于1986年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是首创。随后,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师范院校接连开设。X师范大学于2011年开设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开始着重培养特殊教育本科生。截至目前,X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已有7年的历史,在这7年的时间中所培养出的人才不断地深入到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人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理想,甚至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跨专业就业。总体来说,存在以下的问题:基本功不够扎实、理论结构不完整、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尽快适应特殊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实践教学逐渐成为了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类高校师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现如今,实践教学的内涵应该包括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子系统。[1]在这其中,专业实践是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教学、专业实验教学、专业见习与实习等主要内容及形式。[2]在王辉,方常春的研究中指出,现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学生们认知发展的规律,这使得学生们无法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有些单科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缺乏对各个课程进行统整或综合,从而造成理论课课时偏多,实践课课时偏少。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面变得狭窄,思想阻塞,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适应特殊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要[3]。

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指向标。整个实践类的课程设置就好比在给专业学生搭建一个骨架。因此,实践类课程设置的合理度以及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以X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为例,通过对实践类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来探讨该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其后期的实践类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X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21人。本研究共发放学生问卷121份,回收121 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经过分析统计,有效问卷为118,有效率为97%。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设计和预调查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关于研究工具的设计,本研究参照了武砀等人的《H师范大学特殊教育本科生对心理学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4],后结合本研究目标加以修改。

2.访谈法。结合研究需要,对专业的12名同学,进行访谈,主要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对实践类课程设置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去分析和解释本研究的结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总体现状。通过调查统计,目前X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共计150人,根据本人近几年对该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了解,X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一直在不断的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在专业实习后,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依旧有需要完善的部分。在对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了解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结果分为三个维度如: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专业见习的设置情况、专业实习的设置情况。

1.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从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来看,在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包含三大方面,即视障教育、听障教育、智障教育。如表1所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有:手语、盲文、盲校课程与教学、聋校课程与教学、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视障儿童定向行走与生活技能训练、特殊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运动治疗与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共9门课程,总实践学时为432,总学分为23,主要开设学期为第五学期、第六学期。

表1 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情况

还有部分实践类课程以专业任选的方式出现,由学生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实践技能。包括有适用音乐、实用美术、教玩具设计与制作、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学习障碍儿童教育、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儿童文学、舞蹈创编、特殊教育设备使用和特殊儿童班级管理,总共10门课程,开课学期主要为第二学期与第八学期,总学时为108,总学分为6。

表2 专业见习的设置情况

2.专业见习的设置情况。对于专业见习,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如表2所示,主题是走进特殊教育,从聋校、盲校、培智学校、自闭症机构进行了解。教育见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专业见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康复教育对象,了解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特点,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将理论学习所得运用于康复教育实践,获得相关的基本技能。

教育见习成绩评定采用优(90—100 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合格(60分以下)等五级计分。当次见习成绩由见习带队老师负责填写。见习共计3个学分。教育见习成绩的评定包括三个方面:见习态度、观摩表现、上交材料、仪容仪表和违纪情况。

3.专业实习的设置情况。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实习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实习的具体地点由学院联系,最后交由学生自主选择,但每个地点由具体的名额限制。

学生的实习地点共有7 个:新疆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酒泉特殊教育学校、靖远县特殊教育学校、永登县特殊教育学校、张掖特殊教育学校、兰州市盲聋哑学校、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参加实习人数共51 人,实习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

表3 专业实习安排情况

(二)实践类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1.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发现,专业学生对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满意程度不高,在问卷第21 题“总体来说,您对目前本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设置是否满意?”学生选择如图1 所示。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反映了该类课程的实施效果,就总体来看,有42%的学生对专业现在的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情况满意度为一般。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类课程的是实现效果并不理想,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图1 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而在问卷第15 题“学校实际开设的实践性的课程可以满足实践需要吗?”有27%的学生认为学校实际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的实践需求,55%的学生认为一般。甚至有2%的学生认为现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完全不能满足自己的实践需求。

以上两项数据充分说明了专业学生对目前专业的实践类课程的满意度。虽然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改革一直在持续,但是就目前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群体中对于现有的课程设置还是不太满意。从大四毕业生的访谈中得知,实践类课程对于特殊教育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课程的整体设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因此,对于实践类课程的设置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2.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顺序不合理。在问卷第7题“您认为本专业实践类课程安排的顺序”,其中,有39%的学生认为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顺序不太合理,有37%的学生认为合理程度一般。只有1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安排顺序是比较合理的。因此,可以统计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76%)认为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顺序不是很合理。在问卷第8题中“您认为本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安排”中,大多数学生依旧认为实践类课程的课时安排也不是很合理。其中35%的学生认为安排不太合理,44%的学生认为安排合理程度一般,这充分说明现行的课程设置方案并不受学生的欢迎。

2.实践类课程的门类较少。专业的实践课程类型少,数量少。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时间需求。在问卷第3 题中“您认为本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学生选择如图2所示。

实践类课程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是否扎实,对于现有的实践类课程,学生认为开设的数量还是太少,45%的学生认为一般,36%的学生认为太少,而认为数量比较多和非常多的学生仅占11%,因此,总体上实践类课程数量还是太少。

图2 实践类课程耳数量

在问卷第4 题中“您认为本专业实践类课程的类型”,45%的学生认为实践类课程的类型一般,34%的学生认为实践类课程的类型比较少。不过通过调查发现,课程设置的类型在不断地增加,2018年的实践类课程相比于前年的来说,多增加了三门课程,这也表明学校也在努力完善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也希望不断的去拓宽学生的视野。

4.实践类课程教学资源的设置相对匮乏。在问卷第11题中“你觉得实践类课程的指导老师或任课教师能够完成课程的辅导和教学吗?”学生的选择如图3 所示。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学生(64%)认为现有的教师不能很好的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而且通过访谈得知,由于专业老师的缺乏很多老师一人“身兼数职”,一位老师要教很多课程,部分课程是由外请的教师教授,但是由于外请教师有其个人的职业任务,只能的假期或者期末的闲暇时进行教学,这就造成了学生口中说的“集中压缩式学习”,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集中授课,集中学习。

图3 教师是否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在问卷第17 题中“你觉得现有的教学设施是否满足个人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52%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教学设施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习需求,有25%的学生认为现有的教学设施几乎不可以满足。这证明学生对教学设施的学习利用不并不很好。在访谈中得知,大四的学生很多都没有接触过很多实践设备,而且也没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教学,大二大三的学生对设备的使用以及分配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有很多的实验室,但没有自己亲自体验过,实践课程中能用到的也很少。

5.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合理。专业学生大多认为现有的实践类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不合理,课程难度一般。问卷第10 题中“您认为各学期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内容安排合理吗?”学生的选择如图4所示,有41%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度一般,而33%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太合理,学生是课程内容的接受者,是课程内容学习的一大主体,他们的感受与意见直接反映出了当前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图4 实践类课程内容是否合理

同时,为了解现有课程内容的难度,在问卷第13题中将学生对现有实践类课程内容的难度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58%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的难度一般,25%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难度不是很大,甚至有1%的学生认为难度完全不大。在后期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相关课程教师的缺乏,专业实践课程由其他老师代替,由于不同老师的专业方向不同,教育教学时不能体现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时无法深层次获得不同课程的不同实用技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学生对目前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满意度比较低。大多数学生对专业现行的实践类课程设置满意度为一般,这表明现有实践类课程设置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需求。同时,学生们认为实践类课程无法很好的满足个人的实践技能需求,这也表明,现有的实践类课程设置整体上还是不太合理,对学生起到的实际作用比较有限。

2.实践类课程的安排顺序不合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时期、课程课时的安排时间等方面都认为不太合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一般。学生表示对于专业见习、实习的安排与自己的学习计划冲突较大。而对于其他实践课程,学生大多倾向于增加课时,认为现有的课时安排太少,使得实践技能掌握不全面,无法在实际应用中帮助到自己。从现有开设的专业实践课来看,基本都集中在第五和第六学期,两学期的时间要完成9门实践类课程,对于专业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来看是不太合理的。

3.实践类课程的门类较少。一方面,学生认为,现有的实践课程的类型偏少;另一方面,学生认为实践课程的数量太少,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其中大四的大多数调查者反映自身在参与到教育实习后发现个人的实践技能太过薄弱,很多实践技能都没有学习过,理论学习偏多。而大二大三的大多数调查者表明自己实际真正学习到实践技能的课程太少,相比于其他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来说,很多内容都没有涉及到。

4.实践类课程教学资源的设置相对匮乏。对于实践类课程教学资源来看,主要包含了专业教师和相应的教学设备。就X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来说,整体的教学资源是比较匮乏的。师资队伍中,教师共7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博士2人,本科1人。教师年龄结构,40岁以上2人,30到40岁3人,30岁以下2人。专业化教师偏少,其他教师一人“身兼数职”,这就会影响不同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部分课程的教师为外请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每日的学习量;其次,专业的实验设备不完全,部分设备不能做到“物尽其用”,长期处于闲置的状态,学生亲自走进实验室,接触不同设备的机会很少,其中,部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及时。

5.实践类课程的整体内容设置不合理。对于课程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学时、学习评价。由于实践类课程是偏向于实践性质的,学习评价就不能单靠笔试结果来评判,大多数学生表示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还需改革;其次,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也不是很明确,在访谈中得知,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除非老师能在课堂中明确指出并对此给学生做出要求,否则学生并不是很明确相应的学习目标;而且,学生认为实践类课程学时太少,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不够扎实。在访谈中学生也表示,实践技能并不是一学期就能完全掌握的,但是目前部分课程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周之内,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实践类课程设置改革建议的思考。通过调查研究,在初步掌握X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的情况后,结合前述论证与分析,现提出相关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积极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教师是课程的一大主体,教师的反应和建议可以更为直接的推动课程设置的发展。同时更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设置的相关活动中来,定时定期开展与学生对话的小组讨论活动。结合学生的需求与建议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让学生感受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和难度。可同时也可开展一些倾听学生意见的专题活动或让学生实地参与课程设置的讨论会,让学生体会专业老师的出发点同时也能及时的收集到学生内心的想法,让学生“去学习自己设置的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既能反映学生的要求、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能体现出课程设置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2.将实践类课程分散到不同年级中,并且尽早的开设实践类课程,在问卷第9题中问到“您认为应在什么时候开始安排学习实践类课程”,有37%的学生选择了大一,44%的学生选择了大二。由此可以看出,实践类课程应该尽早的开设,这样会分散开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应该增加课程的课时,在访谈中大三大四的学生都提出要增加学时,学时少学生容易形成“走马观花”的习惯,尤其对于盲文、手语课来说,应尽早开设,并将课时增加,让学生的技能更加扎实。

同时,完善实践类课程的必修模块,固定课程门类,增加实践类课程任选模块的选择,增加选修的学分要求。让学生除去必修模块后,在选修模块有更好的发展。专业实践课程的必修模块如果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因此可以增加选修的课程,选修模块应提供更加前沿和实用的课程。配以专业化的教师和设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实践技能,增加课程的灵活性。

3.适当调整实习以及见习活动。采用集中式见习和分散式见习“双管齐下”的见习方式。通过分散式见习来调整专业见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恰当的安排专业见习时间,并且要保持专业见习时间的长度,使得参与见习的学生在从中有所收获。尽量保证特殊教育本科生有较长的时间(至少一周)独自管理见习班级的各种活动,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的过程,教学评价等环节[5]。

实习时间应适当调整,由于考研找工作等事宜与专业实习的时间有些冲突,建议将专业实习设置在大三下学期,实习时间与个人学习计划的冲突,会使很多学生无法很好的投入到专业实习活动中,导致实习效果不断降低。对于实习,也可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根据大部分同学的需求结合本人得到访谈内容,实习地点可由学校确定几个,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如若不能满足学生自己的需求或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冲突,可自行联系。但需保证在实习后有一定的凭证并且完成本科生实习手册内的所有任务。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灵活的环境中结合自己的实际,高效率的完成实习活动。

4.加快扩建教师队伍,引进优秀的专业化老师。由于师资队伍的限制,导致专业实践类课程受到了影响。只有加快引进新人才,培养建设新的师资队伍,才能直接地解决现有的很多问题。外请教师也应保证教学时长至少为一学期;其次对于实验设备,学院应该建立一个维护完善制度,将原有的实验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证能在教学中正常使用。并且要注意引进专业的“新科技”让学生时刻掌握最新的研究发展动态。

5.完善实践类课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革部分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只依据笔试的结果,将笔试与实践考核结合起来。而对于实践考核方式,教师应该考虑到考核的公平与公正,严肃对待考核的过程。同时,学习内容的设置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教师在设置学习内容时,应该考虑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设置好一定的学时和学习活动。尽可能的保证学生能充分的掌握实践技能,由浅及深。在参考专业的培养目标后,完善课程的内容,努力培养具有扎实功底的实践类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问卷设置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问卷网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问卷大调查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