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媛 楼叶通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疾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学校教育必须直面新情势做出应变已是毋庸置疑的任务。具体到学科教学,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可以助力课堂革命,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美术学科“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而言,应以互联网思维为驱动力,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美术学习的课堂环境、创作工具、学习手段等进行变革,有机采用现场讨论、行动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创意思维与创作手段进行多维度对比,从而更好地开阔视野,产生新的学习思路,提升学习效率。基于互联网思维驱动下的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策略,可以简单概括为设计、执行和转化三个步骤。
App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简称,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其中就包含很多与美术学习有关的应用程序。在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App软件,调用其具体的功能,不仅可以方便教师有效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
教师应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现有学习App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梳理出一些适用于“造型·表现”领域,针对不同课型、内容的学习App,利用其相关功能开展课堂教学,有效促进“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见表1)。
表1 适用于“造型·表现”领域学习的部分App
教师可以根据“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需求,调用App中的相关功能,有效促进“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教学监管功能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使用Pad的过程中会有偷偷打开其他游戏应用软件的情况,就开通了课堂应用的监控功能。监控功能不仅能让教师通过主机查看每个学生的Pad上打开了多少应用程序,也可以快速将学生的Pad统一切换投屏,共同欣赏某一个学生在Pad里创作的作品。
2.资料整理功能
“CS全能扫描王”的画册记录功能可以整理学生小学六年的作品,学生只要将作品拍照成册,App会自动生成PDF格式文件,形成一本学生美术学习的成长记录册。既可以打印成纸质稿,也可以刻录成纪念光盘,避免了学生纸质作品易破易丢的缺点。
3.课外学习功能
当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百度云盘”等应用上,让学有余力或兴趣浓厚的学生通过云盘分享自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可以针对“造型·表现”领域的各个环节特点,从各种美术学习App软件中筛选出适配的教学软件,如准备环节适用的“airolay”、自主学习环节适用的“WPS Office”、讨论环节适用的“Autodesk”、构思尝试环节适用的“Tayasui Sketches”、展示交流环节适用的“CS全能扫描王”、动画展示环节适用的“定格动画工作室”等。这些适配的教学软件,不仅符合“造型·表现”领域各个自主学习环节的不同特点,转变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在互联网思维驱动下,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执行步骤,要遵循其特有的规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再结合自由创作、研讨评价,将整个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见图1)。
图1 互联网思维驱动下的美术学习执行步骤示意图
“Zen Brush”App,又叫“概念画板”,它具有强大的画笔模拟功能,不仅能模仿铅笔、勾线笔、马克笔、水彩笔等画笔的作画效果,还可以将创作过程录下来,直接形成一段视频。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创作工具,可以利用图层功能进行多次修改,直至创作完成,还可以重复播放教师作画过程的视频,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
《水墨画鱼》是一节传统国画课。由于四年级学生还不能准确把握造型,因担心直接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容易出错而不敢下笔,甚至出现因重复换纸导致无法完成课堂作业的现象(见图2)。“概念画板”具有水墨画笔功能,不仅可以完全模拟水墨画效果,而且还可以随时进行修改。教学时,教师先利用“概念画板”为学生示范鱼背、鱼鳍、鱼尾的画法,再让学生在Pad里进行模拟练习(见图3)。“概念画板”的运用,不仅消解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学习水墨画的信心,提高了创作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便捷高效地掌握水墨画鱼的方法,提高创作构思的能力。
图2 传统国画方法中的 学生作业
图3 运用Zen Brush的 水墨鱼效果
以六年级下册《会动的画》一课为例,在传统课堂中,该内容需要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动态图片,然后在小本子上手绘出一张张图,通过不停翻页达到“会动”的效果,而课前的材料准备往往需要花上好几节课。
由于“Airplay”软件有着强大的投屏功能,学生可以先在白板上进行构思,手绘一张动态图并拍照,再将图中需要改变动作的部分擦去,添补成一张新动作的动态图,再拍一张照片。学生只要依据动作变化的趋势修改部分画面进行拍摄,就能得到一组有连续动作变化的动态图。最后“Airplay”软件自动将这些照片进行播放,“会动的画”就产生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Airplay”进行实时投屏,与学生分享学习资料和制作过程。目前“Airplay”软件已经实现“一投二”的功能,即教师Pad和学生Pad可以同时投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
“Airplay”软件不仅使学生直观理解了画“动起来”的原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轻了材料准备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更加便捷地进行构思创作和互动交流提供了支持。
“WPS Office”App软件,综合了window系统下Word的文档编辑功能和PPT文档演示功能,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编辑教案和课件,并上传到云端平台。学生可以直接在移动设备上打开文档,进行预习或课堂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认知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元认知学习。
《创想小圆点》是一堂美术拓展课,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多次播放视频进行学习和展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创作,但由于教学过程繁杂,无法在一节课内完成。于是,教师采用“WPS Office”App,将课件和视频资料上传到WPS云端,由学生组长调入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加工,最后再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上传到WPS云端进行展示交流,利用WPS云端完成教学任务。“WPS Office”App拓展了学习时空,优化了课堂教学,把学习重点落在创意设计上,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
四年级上册的《给同学画漫画》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夸张、变形、概括的方法为同学画人物漫画。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就接触过漫画造型的内容,如《动漫宝宝》,因此可以借助“CS扫描全能王”强大的展示功能一一呈现学生以前的作品,回顾漫画造型夸张变形的特点和技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同学漫画形象的特征进行创作,最后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多张拍摄,并利用“CS扫描全能王”自动处理颜色和光线,在大屏幕上进行多张作品集体展示和评价。学生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经过自评、互评和比较交流,进一步理解了漫画人物造型夸张、变形、有趣的特点,然后根据交流后所获得的认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更加大胆的修改,真正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创作能力(见图4)。此外,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在App中生成一本自己的PDF电子书,留作作品电子档案。小学六年下来就可以形成一整套美术档案,完整了小学美术评价体系。
图4 学生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后的二次修改作业
互联网思维驱动下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思维转化,要结合内外学习,充分借助各种App软件,优化学习,提高效率,统一格式,通过展示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各种社交App软件,如微信、QQ、钉钉等,具有互动性、即时性、自主性的特点。借助这些社交App软件可以帮助学生纵向吸收优秀作品的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1.借助微信,拓宽视角
微信App是大家最常见的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App,它可以进行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和“群组”功能展示学生作品,或利用微信的“公众号”功能发布美术学科的优秀作品。
2.借助QQ,分享作品
QQ是一款常用的社交App软件,实现了电脑和移动端之间图片、文字、文件等的共享功能。教师只要通过QQ分享优秀的课件、视频、电子作品集等文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能实现随时随地交流。
3.借助钉钉,优化指导
钉钉是一款内网聊天工具,以平台为基础形成组群或交流圈,具有开放、参与、互动、学习的特点。学生将自己的美术创作过程和作品上传至平台,可以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学习和交流,优化智能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各种App软件,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自我监控,在对比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
1.作品整理,集结成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CS扫描全能王”等App软件,将自己的作品按时间顺序集结成册,便于时间轴上的检查和对比;也可以按类型集结成册,便于同题材同类别的检查和对比。相对传统的纸质文件,“CS扫描全能王”可以做到查询快速便捷,格式统一。
2.参加比赛,创造机会
教师还可以从众多的学生作品中选取优秀的作品,直接通过网络途径参加各种美术比赛。这些互联网平台能直观呈现学生作品,显示点赞及点评信息,便于查询获奖结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自信,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3.个人画展,展示交流
当学生作品集结成册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App软件,为学生举办个人画展,减少了举行实体画展的人力、物力成本,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
实践证明,互联网思维驱动下的美术“造型·表现”领域学习具有多样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深刻影响学生的知识系统和审美观形成;充分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也是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