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彦峰 邹淑伟 王宝华*
乳腺结节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近年来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若乳腺恶性肿瘤得不到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会发生周围浸润与远处转移,导致疾病复发率、死亡率升高[1]。超声检查技术是早期筛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结节病的主要方法,但常规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性质的鉴别能力较弱,无法为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2],常需组织病理学活检明确结节性质,但组织病理活检为有创性检查,且具有无法重复多次活检的缺点,因此研究方便、有效、准确的乳腺结节良恶性质鉴别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本文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结节病良恶性质中的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受检查的乳腺结节病患者125例。患者均为女性,经组织病理学确诊良性结节68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8.5±7.6)岁。病灶直径为1.2~5.3cm,平均直径(3.2±1.8)cm;纤维腺瘤48例,乳腺腺病15例,炎性肉芽肿5例。恶性结节57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6.8±9.2)岁。病灶直径1.8~5.9cm,平均直径(3.4±0.5)cm;浸润性小叶癌21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原位癌5例,黏液性乳腺癌6例。纳入标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通过本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经组织病理学诊断明确结节良恶性质;均为初诊初治乳腺结节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既往乳腺疾病或乳腺手术史;严重精神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剪切波弹性成像以及超声微血管成像检查,应用GE Logic E9型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配套L14-6型6~14MHz频率探头,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观察患者乳房整体情况并明确病灶位置,确定病灶位置后切换为剪切波弹性成像模式,根据实际彩色量程系统调节并维持静置,直至图像稳定后方可定帧、存图,确定感兴趣区后对获取的声像图及弹性数据进行计算,获取感兴趣区内弹性模量相关参数,并选择等时线较好的1帧,以仪器默认椭圆形绘制感兴趣区,自动生成肿块杨氏模量值(AveT1)以及标准差s,以正常脂肪组织作为对照获取杨氏模量值(AveR)以及s,分别采集AveR、转速图、速度转播图并多点取值,计算AveT1、AveR比值作为Ratio1。后进行超声微血管成像检查,调节至连续击发模式,量程为0~180kPa,调节取样框并指导患者进行屏气,在屏气且图像稳定的前提下冻结图像,后调至转速传插图像模式,观察血流情况以及病灶内的血管分布、构成情况,未见血流信号为0级,1~2个细短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为Ⅰ级,中量血流且具有3~4个点状或1个较长的血管则为Ⅱ级,大量血流且见>5个点状血流或2个较长血管则为Ⅲ级,另比较良恶性结节病灶内血管条数及最大直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良恶性结节的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值比较 良性组患者弹性最小值、弹性最大值、弹性平均值均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患者AveR/kPa、AveT1/kPa、Ratiol参数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见表 1,图 1、2。
表1 良恶组患者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值及剪切波弹性成像相关参数比较
图1 左乳肿块,内见不规则低回声,UE评分3分,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
图2 左乳低回声肿块,UE评分4分,病理诊断为浸润型导管癌
2.2 良恶性结节微血管成像比较 良恶性组患者微血管成像血流分级分布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微血管血管条数、微血管血管最大径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 2、3,图3、4。
表2 乳腺良恶性结节微血管成像血流分级比较[n(%)]
表3 乳腺癌良恶性结节内血管数目与最大直径比较(s)
表3 乳腺癌良恶性结节内血管数目与最大直径比较(s)
?
图3 左侧CDFI图像肿瘤血流的显示箭头为周边血流,右侧微血管成像下同一肿块内血流的显示箭头为穿支血流,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
图4 CDFI图像中肿块血流的检出箭头指向为周边血流,右侧微血管成像下对同一肿物血流的检出箭头指为周边血流,病理证实为纤维腺瘤
2.3 检查方案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纯微血管成像、弹性成像(P<0.05)。见表 4。
表4 不同检查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比较(%)
乳腺恶性肿瘤是影响我国女性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主要乳腺疾病之一,一旦确诊乳腺恶性肿瘤需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升乳腺恶性肿瘤治疗有效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但有研究显示早期乳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鉴别诊断中难度较大,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如钼靶X线、二维超声难以准确鉴别,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机会从而影响预后结局,因此如何对乳腺结节进行及时诊断以及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6]。本组研究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新型超声检查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与超声微血管成像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良性结节患者弹性最小值、弹性最大值、弹性平均值以及AveR/kPa、AveT1/kPa、Ratiol参数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患者,并且良恶性组患者微血管成像血流分级分布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病灶内微血管血管条数、血管最大径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乳腺良恶性结节在病灶硬度表现以及病灶内的血管病变方面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7],而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纯微血管成像、弹性成像,则提示采用联合检查方案能够显著提升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较单一检查方案具有明显优势[8]。
剪切波弹性成像是一种基于组织硬度差异反馈信息的半定量超声检查方案,其通过对病灶硬度、弹性参数的采集实现病灶良恶性的初步鉴别诊断[9],并且剪切波弹性成像应用的剪切波为横波类型,通过声波脉冲控制能够在不同深度发出连续性聚集并生成剪切波,因此通过对组织内剪切波传播速度的测量计算弹性模量值,实现病灶参数的定量检测,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的主观性影响,提升弹性超声成像对肿块硬度评价的客观性[10-11]。同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中的杨氏模量水平分析是一种参数定量分析方法,相对于传统弹性超声不易受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并具有更好的重复性,而本组研究则提示,杨氏模量水平越大,则病灶的弹性系数越高、组织弹性相对较硬[12]。
超声微血管成像是一种对病灶内肿瘤新生血管进行血流、结构与数量评价的方法,微血管成像能够实现对病灶内微小血管低速血流信号的准确检出,相对于常规多普勒超声具有运动伪影少、空间分辨率高、对极低流速血流敏感及高帧频成像的优点[13],通过对杂波运动特性的分析以及自适应算法鉴别,能够更为真实的成像病灶内微血管的血流信息,尤其是管径为0.1mm的低速微小血管成像中具有良好的表现[14]。同时超声微血管成像还能够显示结节病灶内的血管形态学特点,可清晰成像病灶内微血管的走行及血管管径大小,是否存在血管扩张及囊性血池等[15]。因此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微血管成像技术鉴别乳腺结节的良恶性,能够通过组织硬度变化以及病灶内微血管血流速度、形态学改变实现良恶性的准确鉴别,提升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实现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早期鉴别诊断[16]。
综上所述,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微血管成像技术可通过结节的弹性参数及病灶内血管血流参数,准确鉴别诊断乳腺结节的良恶性质,为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具有客观证据的指导。但本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纳入的乳腺良恶性结节患者样本数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结论的准确性,并且本组研究并未结合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良恶性结节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这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