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flag总被现实“打脸”

2019-10-11 03:43尹佳玲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完整性意图身份

尹佳玲

电影里出征在即的将军只要一说“打完这场仗,我就回老家结婚”,我们也就知道这个人物马上要“领盒饭”了。

其实,现实中的我们也好不到哪儿去。你是不是无数次对身边的朋友庄严宣称:“明天我要开始减肥”“这是我抽的最后一支烟”……

这些场景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上演,虽然情节不一样,但结果总是出人意料地一致,那就是——你被自己立下的flag啪啪地打脸了。

立flag就会被打脸究竟是巧合还是必然?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Peter M.Gollwitzer等人对此进行了探讨。

如果一个科学家要写·篇论文,那么他会把这个意图告诉他的同事们还是会把这个意图埋藏在自己的心底呢?

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意图公之于众,这对意图的行为影响会有增强的效果。自我实现理论认为,那些为某个身份目标而努力的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达成目标(比如说想成为一个科学家,他会去积极做演讲,学习有关的技能,以便达成目标),但是如果不能执行相关的活动,就会缺少身份符号,从而产生不完整状态。

人们会为了身份的完整性而努力寻找观众,一个广为人知的行为意图会被认为是强有力的身份标志。

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轻易立下的flag在随后的时间里时常会对成功造出阻碍。这是由于,对一个身份相关的行为意图的社会性认同可能会对其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当其他人注意到一个与身份相关的行为意图时,个体会对与身份相关的目标产生超常的完整性,这种超常的身份完整性会让人们误以为自己已经达成目标(成为了一种社会现实),从而减少了相应的行动。

为此,研究者还设计了四组实验,揭示了当其他人知晓了你的目标时,这种社会现实会加大目标和行为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关于目标的话,说出来不仅不会让你走向成功的巅峰,还会降低实现自己目标的可能性。当别人注意到一个人的行为意图时,行为表现就会受到损害。这种效应不仅发生在实验者给予被试目标,也发生在参与者自发生成目标的时候。

那么,如何才能更加顺利达成目标呢?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考虑观众的相关属性(比如告诉一个更加位高权重的人),或者以特定的方式增加自己的责任感,这样观众就能够更好地监督他们与目标相应的行为。研究机构Fishbach发现,在目标之前加上行为计划,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比如,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这句话的行为效力远不及:我打算写·篇论文,科学家都是这样做的)。

如果一个人高度致力于一个超常的目标,当公众认可这个目标时,指定使用一种途径来实现目标,那么这一行为就会受到阻碍。如果人们致力于超常目標的实现,若超常目标的子目标成功实现,那么人们就会减少对其他替代性的子目标的奋斗。以减肥为例,如果人们想获得苗条的身材,若已经完成今天的运动了,人们不太可能在饮食上有所节制了。

一个大目标的实现必定是在实现若干子目标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够沉溺于完成其中的一个子目标所获得的成就感,因为这种成就感可能会阻碍我们对其他子目标的执行。而且,关于目标的想法最好不要让周围人都知道。因为在多数人知道的情况下,人们会产生“我已经完成目标”的虚幻感,从而也会降低自己的实际行动力。此外,聆听目标的观众也非常重要,具备权力或者认真属性的观众,有利于督促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完整性意图身份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防止调度自动化系统漏监视告警的一些措施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不打自招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不打自招
be going to与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