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族学”词源考释

2019-10-11 00:57:30黄忠杰
新美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族学民族志术语

黄忠杰

什么是民族学,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多久?这一问题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在19世纪德国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初步的认识到“民族学”这一术语很可能来源于古代希腊,它应该由两个独立的希腊词汇“θνος[ethnos]”(民族、族群或群体)和“λoγos[logos]”(科学)组合而成1“Ethno”,Oxford Dictionari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p.880.。根据1819年,弗兰茨·帕索[Franz Passow]博士出版的一部重要希腊语发音字典,单词“θνος[ethnos]”可译为“人民、民族和国家”(图1),单词“λoγos[logos]”则译为“科学和知识”2Franz Passow,Handwöterbuch der Griechischen Sprache,Leipzig,1819.p.408.The orginal quoted reads as follows:θνος,jede zusammeugewohute,durch Gewohnheit verbundne,zusammeulebende Menge,schaar,Haufe,Volk,Honier,bes,in der II,hat am haufigsten θνος,die schaar der Kriegsgefahreten,dann im plur.。1842年,由威廉·帕皮[William Pape]博士编写出版的另一部重要的希腊语字典也给出了相似的释义3William Pape,Handwöterbuch der Griechischen Sprache,Braunschweig,Erster Band,1842,p.573.。由此,术语“民族学”被理解为一门推进物质和文明进程的历史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普遍民族的学科。

最新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f Dictionary],在艺术与科学的词典上对术语“民族志”和“民族学”予以如下解释:“民族志是对人类早期的聚落和组织(如游牧民族、宗族部落和国家)的细节性描述,也是对野蛮时期的民族学的理性阐发”。作为整体科学的一部分,民族志和民族学都属于普遍科学人类学和人类自然历史学。民族志、民族学和人类学交织于文献学、法学、地理学之中,属于历史学的众多分支。4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f Dictionary:A dictionary of Arts,Sicences,Literature and General Inform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p.881.

另外一种权威的释义来自于德国本土出版的《民族学词典》[Wöterbuch der Völkerkunde]:民族学是一门科学,是研究掌握特殊技能的智人族群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历史、文明和知识的最为广泛的数据收集地。5Hirschberg Walter,Wöterbuch der Völkerskunde,edited by Alfred Kröner Verlag,Stuttgart Kröner verlag,Stuttgard,1965,p.470.

2002年伦敦出版的《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字典》中,术语“民族志”在人类学中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果,即民族志学的文献,包含人类学家书写的文章和论文;另一层是过程,即相关的人类调查或田野工作。结果是基于过程的基础之上,并不是简单的A>B的关系。撰写民族志的过程中,人类学家不仅仅只是记录野外的情况,这只是田野工作过程中的一部分,他们还需要做得更多。如果将民族志视为人类学理论的基石和试验产地,那么民族志和民族志的进程就源于通过理论来塑造形象。事实上,民族志是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关注特定的人群、地域、时间、语言、习俗等,并以文本的描述告诉他人。6Alan Barnard,Jonathan Spencer,Encyclopedia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Routledge,1996,p.26.

图1 θνος[ethnos],见弗兰茨·帕索《希腊语发音字典》[Handwöterbuch der Griechischen],1819年,德国莱比锡民族学博物馆图书馆

图2 1871年德国柏林艺术学院的人类学、民族学和史前史学会,柏林国家档案中心供图

图3 约翰·克里斯托夫·加特尔《历史地理学大纲》书影哥廷根,1775年

然而,词汇本身的释义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教条概念。也许,它会让我们对于“民族学”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文字堆砌与描述上。所以,要真正厘清“民族学”的概念,我认为还应该把研究焦点拓宽到历史的维度上。

一 “民族志”与“民族学”的词源与释义

根据德国和其他德语地区近年来有关“民族志”“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讨论,不难发现,这些概念均出现在一个特殊的时期,即18世纪的70和80年代。围绕着这些概念,术语“民族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有限却繁复的文献中找出最早的参考资料是很困难的。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民族志”与“民族学”这两个词汇的使用最早出现在德国南部,一所中世纪的古老大学哥廷根[The University Gottingen]的地理学日志和历史学教材中。那么,谁是最早提出“民族志”这一术语的人呢?根据著名的人类学家莫勒[Möller]的研究,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学教授约翰·克里斯托夫·加特尔[Johann Christoph Gatterer,1727-1779]是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人。7Johann Christoph Gatterer,Zetischrift für volkskunde 60(1771),Göttingen,p.227.加特尔曾在哥廷根撰写了一系列跟历史附属学科相关的教材,这些教材的标题都来源于大纲(图3)。为此,我查阅了这所大学的图书档案中心,在1775年哥廷根大学的《历史地理学大纲》[Abriss der Geographie,1775]中果然找到了有关于“民族志”[Ethnographie]和“民族学”[Völkerkunde]的记载。

这本教科书对于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学者来说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他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本尝试着从历史科学的视角来阐述某些特殊人群的起源和发展问题的教科书。他将地理学与统计学紧密结合,对国家、人民和宪法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使用,在欧洲也称之为“国势学”。这门学科最高由是德国的大学所持有的,尤其是在哥廷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都是一流的学科。加特尔在书中强调,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词汇都是由他创造并提出,这是真的吗?

最新研究表明,这两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771年,是由一位德国的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奥古斯特·路德维希·施洛策[August Ludwig Schlozer]在做历史学工作时提出的,巧合的是,施洛策是加特尔在哥廷根大学的同事兼竞争对手。加特尔始终认为,在“民族志”[Ethnographie]和“民族学”[Völkerkunde]的词汇创造中,他领先于施洛策。然而事实表明,术语“民族志”和“民族学”最早出现于施洛策撰写的一本名为《北欧通史》[Allgemeine Nordische Geschichte](图4)的历史教科书中,这是一本侧重于研究北欧、西欧和俄罗斯民族和信仰起源的历史书,其中还包括了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历史。8Justin Stagl, A History of Curiosity:The Theory of Travel,1550—1800,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1995,p.235.

依今日视角分析,施洛策是一个聪慧的词汇创造者,他喜欢从古代希腊的词源词典中创造出一些新概念。他曾经在1772年出版的《世界通史》[Allgemeine Welt Historie](图5)中讨论人类历史是否需要从词源学这一角度重新书写,以及历史学家是否需要关注民族、宗教、语言学的历史。1772年,他在其与德国哲学家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的一场辩论中含蓄地表示“民族志”和“民族学”的概念是他创造的。但是,要想证明这些概念是施洛策自己创造的实在是太难了。唯一可以明确的是,术语“民族志”和“民族学”并没有出现在1771年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上,或是出现在1775年出版的《通用英语词源字典》上。因此,《北欧通史》是已知的西方出版物中最早出现“民族志”与“民族学”的一本述著。

尽管施洛策在《北欧通史》和《世界通史》的教科书并没有机会去讨论“人类到底是什么”,但是他提出了一门对人类文化和历史进程是必要的新学科,即经过 “民族志”和“民族学”的研究可以拓宽人类普世历史的研究维度。这一观点后来迅速的被德语区的大学乃至欧洲其他国家所接受。那么,施洛策在教科书中对于这两个术语的界定是什么呢?

图4 奥古斯特·路德维希·施洛策《北欧通史》书影哥廷根,1772年

图5 奥古斯特·路德维希·施洛策《世界通史》书影哥廷根,1772年

术语“民族志”[Ethnographie]的释义第一次出现在1772年出版的《世界通史》[Vorstllung seiner Universal-Hisorie],施洛策在该书的第一章探讨了“民族志”的概念,并赋予以下两层含义:其一,是专门研究人种的起源与死亡问题;其二,是搜集地球上的各个民族的情报与资料。他说道:“世界的历史应该是一部民族志,过去我们留给后人的世界史都是编年史,但是在民族志里,世界史是具有广度的,它不仅仅只有时间的维度。”9August Ludwig Schlözer,Vorstllung seiner Universal-Hisorie,Göttingen and Gotha,1772,p.22.

该书的第二章节也提到了民族志的释义问题,主要来自施洛策与赫尔德的争论对话,他说:“人类应该拥有传记。那些同宗同源遗传下来的人群,他们居住于同一个地方,拥有自己的民族志。全人类的民族志依据他们普遍的命运我们称之为普世史。”10Ibid.,p.37.

施洛策认为人类的历史不仅要从系统的、统计的方法去研究(即空间的广度),也要从历史的观点去研究(即时间的长度)。对他而言,人类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今天的欧洲人与一些非欧洲本土的人居住在一起,他们各自从政治、宗教和社会的角度被分割为不同的国家,形成各自的历史。由此可见,施洛策认为民族志是构建普世历史系统的一个可行性方法。

与术语“民族志”不同,“民族学”只在《世界通史》里仅出现一次,是在讨论有关“人类”的概念的时提及的。但是,“民族学”在《北欧通史》里却出现了不下12次,大部分是研究北欧人和东欧人的人种历史的索引。施洛策采用了一种新学科辅助历史研究,确切地说,在国家出现之前的人类历史几乎是无证可考的,所以对于他来说,人在地理和基因的(血统)研究就显得更重要了。正如苏黎世大学贾斯丁教授[Stagl Justin]对施洛策的评价所言:他运用了与传统无关的方法去研究民族与国家,从而扩展了从传统编年历史到人类普世史中民族学的辅助功能。他不再关注于古代和西方基督教时期的普遍史里传统系统的人和事,俨然决定讨论“普世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区别。前者是哲学性的,因此是国际化的事业;后者是根据人人平等原则的实际的人类历史。11Stagl Justin,August Ludwig Schlözer,“Völkerskunde oder Ethnographie”,Ethnologische Zeitschrift Zurich,4(1974),p.266.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施洛策在18世纪末创立了一个新的学科。这个学科在对人类进行综合性的描述与研究时,并不仅仅取决与于他们自身的文化,而更多的是包含了有关语言、族属、信仰、社会组织、文化和艺术活动的资料,这是确定某些领域的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亲缘和情缘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换言之,“民族志”与“民族学”的释义解读,也映证了施洛策确实创造了这两个新的术语。他的观点和实践不仅将古希腊关于“γos”(民族、族群、群体)的概念传播至18、19世纪,还给人类学带来了新的更有力的研究方向:即在空间、时间和思维方面去研究,这种特殊的民族性研究超过了原有的历史学研究方法。

图6 佛里德里希·艾卡德《民俗学研究》插图,1782年

二 “民族志”与“民族学”的接受与影响

18世纪末,“民族志”和“民族学”的概念得到德国学术界的广泛接受。1776年,学者福尔达[F.C.Fulda]在一篇长文〈民族〉[Die Volker]反复强调术语“民族学”。福尔达是一名牧师,他的历史研究成果与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们的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1781年,德国自然历史学家约翰·雷茵霍尔德·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和他的女婿—著名历史学家马蒂亚斯·克里斯蒂安·斯普林格尔[Matthias Christian Sprengel]在其出版的期刊《民族与地理学丛刊》[Beiträge zur völker und länderkunde]将“民族学”正式运用于标题。12Beiträge zur völker und länderkunde,published by Johann Reinhold,Christian Sprengel,Leipzig,1781-1793.1782年,德累斯顿的威廉·范·阿琛霍茨[W.von Archenholtz]正式出版期刊《文学和民族学》[Litteratur und Völkerkunde]。13Litteratur und Völkerkunde,published by J.W.von Archenholtz,Dessau,1782-1786.一年后,“民族志”和“民族学”又出现于另一本杂志《民族学丛刊》[Magazin der Erd-und Völkerkunde],它由斯特拉斯堡的佛里德里希·埃尔曼[Friedrich Ehrmann]在1783年创办。14Magazin der Erd-und Völkerkunde,published by Theophil Friedrich Ehrmann,Giessen,1783-1784.不过,这一时期的“民族学”与今天的写法不同,它被译为德文“Völkerkunde”,“民族志”则被译成德文“Volkers-Bescheibung”。

在18世纪80年代,随着“民族志”和“民族学”研究的深入,同一个主题还出现两个变形的术语。第一个是“民俗学”[Volks-kund]的概念,它最早出现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馆长佛里德里希·艾卡德[Friedeich Ekkard]编辑校订的期刊《民族学》[Zeitschrift für volkskunde]中,他与施洛策曾经是最为亲密的合作伙伴。我们有理由相信,佛里德里希·艾卡德撰写了第一篇有关“民俗学”的文章,他以“民俗学”的概念来描述那些广受欢迎的民间节庆活动和民间手工艺品,以区别在正式场合或隆重的仪式上所使用的各种礼节和器物。15Zeitschrift für volkskunde,published by Friedeich Ekkard,Göttingen,1782.

几乎在同一年,一位斯洛伐克历史学家亚当·弗兰茨·寇拉[Adam Franz Kollar]16亚当·弗兰茨·寇拉是维也纳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对语言学跟文化多样性非常感兴趣。他很赞赏施洛策的著作,而施洛策也曾在他1771年的著作中引用过寇拉的研究。他们都从历史学和民族志的角度关注欧洲北部、中部及东部的国家和民族问题。,第一次在非德语地区的专著里翻译了“民族学”这一概念,也就是后来的英语“ethnology”。于此同时,他也是欧洲学术界公认的第一位系统介绍术语“民族学”的学者,他在述著《匈牙利帝国历史与宪法的舒适设施》[Historiae ivrisqve pvblici Regni Vngariae amoenitates]中谈到:民族学是一门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是调查研究人类的起源、语言、风俗、不同国家的制度,甚至是群组的起源及其最古老的居住地的学科,研究这门学科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所生活的时代做出最合理的判断。17Adam Franz Kollar, Historiae ivrisqve pvblici Regni Vngariae amoenitates,Wien,1783,p.80.

图7 《图说民族志》封面,1791年德国纽伦堡出版

1787年,一位在哈勒工作的德国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约翰·恩斯特·法布里[Johann Ernst Fabri],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民族志”的概念,他认为“民族志”并不能等同与民族学,他是一个比民族学和民俗学二者更大的称谓。随后,他在自己编撰的历史学科学百科全书里专门指出了“民族学”的概念,将民族学视为在地理学和统计学中独立的文化科学。

几年过去后,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迈勒斯[Christoph Meiners]教授,在其出版的教科书《人类学大纲》[Grundriβder Menshcheit]里明确指出民族学是一门新的理论学科,他在书中写道:普通史通过研究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串起来,民族学则研究人类从过去演变和延续到现在的过程。18Christoph Meiners,Grundriβder Menshcheit,Göttingen,1784,p.24.沿着迈勒斯的步伐,赫尔德开始不断的教导德国人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让他们从更广泛的来源去收集与他们的世界相关的知识。在赫尔德的影响下,德国学者开始对各个民族的风俗进行经验主义的研究。他们从民间故事、传记、服饰、舞蹈、工艺品、丝织品和口传文学等方面去搜集乡下人的生活资料,并以此作为民族学研究的基础。

1791年,当纽伦堡的插图杂志《图说民族志》[Ethnographische Bilder gallerie](图7)出版的时候,超过40种以上的书籍、杂志、文章和信件中出现了有关民族学、民族志和民俗学的概念。这门新的学科已经为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所知,并且找到了传播至非德语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的方法。

在荷兰,1794年一篇有关商业和民族旅行的文章里首次出现了术语“民族学”,“民族志”的概念很快也被录入至荷兰语字典。在法国,术语“民族志”第一次出现时在1820年的一本书上,并于1823年录入法语字典。在波西米亚,术语“民族志”在1821年出现,并在1836年德国与捷克边界的格曼字典里反复出现,俄罗斯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

在美国,1802年由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编辑出版的《李维斯和克拉克之旅》[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中,提到了“民族学”有关的问卷调查。然而,在美国直到1828年“民族学”都还没被翻译成英文,直到被写入美国的诺亚·韦伯斯特[Noah Webster]词典。19Noah Webster, An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volume 2,New York,1828,p.121.在英国,于1834年第一次被写入第二卷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之中。1845年,为了接收一部分的民族学藏品,英国博物馆开放了一个专门的民族学馆,并将“民族志”和“民族学”翻译成英语“Ethnography”和“Ethnology”。我们不知道为何这一概念这么晚才传到英格兰,但是我们发现在1842年的伦敦,理查德国王出版的一个关于建立社会民族学的计划书中,“民族学”依旧是一种很新的说法,而此时的德国人已经习以为常了。

图8 北欧民族学考古发现的生活工具与手工艺品,德国柏林国家档案中心

三 结论

总而言之,“民族志”和“民族学”自十八世纪末在德国诞生以来,在其播迁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相似的概念,使得其本身变得十分模糊,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论文结尾之时,我想再次总结一下我们的研究经验并再次厘清这两个概念。

基于上述可用的论文和历史资料,英语定义中的“民族志”[Ethnography]和“民族学”[Ethnology]来源于德语的“Volkers-Bescheibung”和“Völkerkunde”。和其他的自然学科一样,“民族学”也是欧洲最独特、最古老的学科。它的出现源自于欧洲早期的旅游者、贸易者、传教士和非欧洲人士之间的频繁联系,它是一门有关于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是调查研究人类的起源、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所生活的时代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而“民族志”则是有关于民族学的写作文本,它是人类学研究学者对于特定族群或国家的人民的生活方式、经济交换关系,家族制度,宗教仪式和文化传承等等的纪录,它拓宽了传统编年史的研究维度,使得世界普世史的研究变得更为立体,更加真实。

“民俗学”是“民族学”诞生之后又一个附属概念,它们主旨相同,都是有关于叙述性和历史性的研究学科。然而,民族学与民俗学之间仍有诸多的不同。民族学是描述性和总结性的,因此是解决有关全人类问题的研究;而“民俗学”则是关于对某个区域的人民的研究,诸如早期是对欧洲人民或对欧洲地域的研究,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民族学更关注文化和社会科学,主要是处理人类日常生活和人类族属的问题。“民族志”则是基于民族学的哲学目标重写人类历史,例如所有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等等,它关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过度饱和各个方面的问题,它是关于“人类自然”的概括性表达,是构建普世历史研究系统的一个可行性方法。

猜你喜欢
民族学民族志术语
2023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边疆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专题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学科简介
走向理解的音乐民族志
中国音乐学(2022年1期)2022-05-05 06:48:18
关于戏曲民族志的思考
戏曲研究(2021年3期)2021-06-05 07:07:30
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调研与分析——基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管理项目
民族志、边地志与生活志——尹向东小说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44
民族志与非正式文化的命运——再读《学做工》
发展战略语境下的中国山地民族学研究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