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省 杨到凤 郭莎莎 郭子嘉
(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濮阳市眼科医院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0)
真菌性角膜炎属于感染性角膜病中的一种,起病较为缓慢,病程发展时间较长,通常在3个月左右,而患者出现真菌性角膜炎后几天时间内就会发生角膜溃疡,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2]。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多因受到致病性真菌感染所致,目前已发现七十多种真菌可导致角膜感染,部分患者也可能与全身性或局部疾病有关,继而诱发真菌性角膜炎[3]。由于真菌性角膜炎对患者的视力造成极大影响,且患者的致盲率较高,危害较大。对该病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避免致盲情况发生,对于防盲的意义也较为重大[4]。为此,本研究中对近年来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旨在为真菌性角膜炎的预防和早期诊疗提供参考。
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5];②均经氢氧化钾(10%)涂片,显微镜下观察菌丝,进行真菌培养及病理切片检查,这3种检查中至少1项为阳性[5];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病毒感染所致角膜炎;②细菌感染所致角膜炎;③临床资料缺失;④合并严重脏器功能疾病。
1.2 菌种鉴定 行角膜刮片,刮片组织置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8 ℃下孵育14 d,然后根据镜下特点及菌落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不同菌属的菌株再分别于不同培养基中接种,青霉菌属及曲霉菌属在Czapek-Dox琼脂培养基中接种,链孢菌属及镰刀菌属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接种,待生长后行菌种鉴定。
1.3 病例 将濮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 326眼。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角膜刮片及病原学检测确诊,符合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标准。其中男735例(735眼),女591例(591眼);年龄3~84岁,平均(52.9±1.2)岁,本次研究调查经由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4 研究方法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年发病率的变化,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史等流行病学资料及株菌鉴定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Excel对数据进行建档统计。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1 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情况 真菌性角膜炎近年来发病例数呈逐渐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例数较2013年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依次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男性、女性发病例数差异不明显,但5年男性发病总例数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年发病情况见图1,不同性别发病情况见表1。
图1 2013—2017年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情况
表1 2013—2017年真菌性角膜炎性别分布[例(%)]
2.2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年龄分布 患者年龄2~84岁,平均(52.9±1.2)岁。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例数不同,>18~40岁、>40~60岁两个年龄段属于真菌性角膜炎的高发年龄段,此年龄段发病例数明显高于≤18岁、>60岁年龄段(P均<0.05)。≤18岁、>60岁年龄段男性例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见表2。
表2 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年龄分布[例(%)]
2.3 研究对象职业分布 本次纳入的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其中714例皆为农民职业,约占53.8%,与其余职业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职业包括工人、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职业,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
表3 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职业分布情况[例(%)]
2.4 眼外伤史分布情况 调查对象中798例患者明确有眼外伤史,占比约为60.2%,与非外伤(528例)病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外伤史是诱发真菌性角膜炎的高危因素。外伤原因包括植物所致外伤、金属泥沙等异物所致外伤以及无明确诱因,非外伤患者中多伴有糖尿病(174例,占33.0%)、呼吸道感染等(275例,占52.1%)原发性疾病,以全身或局部疾病为主,继而诱发真菌性角膜炎,具体分析情况见表4。
表4 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外伤史分布情况[例(%)]
2.5 致病菌分析 1 326例患者均行株菌鉴定,共计培养出1 374株真菌,包括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属、酵母菌属、毛霉属、青霉菌属及其他菌属,其中镰刀菌属构成比最高。见表5。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导致患者的视力严重下降甚至眼盲,对患者的生活和生理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随着视力的下降,患者的心理会出现负性情绪,增加心理压力[6]。真菌性角膜炎可由不同的真菌导致感染,继而出现角膜溃疡等情况,在临床诊断中较为困难,误诊概率较大,而不对症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诱发真菌性角膜炎或导致已有的角膜炎进一步加重[7]。
表5 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 374株致病菌分析
为了解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规律和流行病学特征,掌握真菌性角膜炎的相关诱因,以使真菌性角膜炎得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保证患者视力,避免真菌性角膜炎发展至患者致盲阶段,我们调查了河南省濮阳地区近年来收治的1 32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2013—2017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数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虽无明显的大幅度增加,但逐年上升的趋势仍值得提高重视。本组资料显示,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对象以男性居多,占55.4%(735例),女性占44.6%(591例),与孙声桃等[8]的研究数据一致。 3~80岁以上均有患病对象,但年龄>18~40岁、>40岁~60岁这两个年龄段属于真菌性角膜炎的高发年龄段。农民是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发病群体,可能与农民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有直接联系,农业劳动过程中眼部受到外伤的概率较高,包括植物、泥沙等均可造成眼部外伤,与本研究中外伤史调查结果一致;而中青年与中年男性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主要劳动力,致使眼部受伤的概率较高,临床中缺乏疗效显著的眼部抗真菌药物,导致患者发生真菌性角膜炎以及致盲致残情况,这也是真菌性角膜炎男性患者居多的主要原因。1 326例调查对象中798例患者明确有眼外伤史,占60.2%,外伤原因包括植物所致外伤、金属泥沙等异物所致外伤以及无明确诱因,非外伤原因导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伴有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原发性疾病,以全身或局部疾病为主,继而诱发真菌性角膜炎。尽管外伤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但近几年一些过去很罕见的真菌引发角膜炎病例有增加趋势,其发病也可能与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菌群失调及真菌致病力增强有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较多,但农村的健康知识普及程度却远远不够,且卫生医疗条件同城市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以及医疗卫生条件不足等因素均与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9]。本研究中共计培养鉴定1 374株真菌,有镰刀菌属、曲霉菌属、链格孢属、酵母菌属、毛霉属、青霉菌属及其他菌属,其中镰刀菌属所占构成比最大,这与龚桦[10]等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尽管真菌性角膜炎近年来发病人数增加,但其主要致病菌仍无明显的改变,镰刀菌属仍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生的主要致病菌,但本地区曲霉菌属(占32.0%)高于龚桦等[11]的研究结果(占25.7%),这可能与地域差别有关。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分布与生活习惯及地理环境等有关,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致病真菌分布也有所差异,因此探讨濮阳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对本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意义重大。刘素媛等[12]指出,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角膜炎敏感度较高,可作为常规用药;特比奈芬可作为临床抗真菌性角膜炎常用经验用药。但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应当结合准确的菌株鉴定结果,避免滥用抗生素对患者病情造成进一步的影响,提高临床诊疗效率。
综上所述,真菌性角膜炎在濮阳地区发病例数增幅较缓,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濮阳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在男性、中青年和中年、农民中更多发,其发病与眼外伤、合并基础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等有关,其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临床治疗时要明确致病菌进行针对性治疗,预防抗菌药物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