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辉,胡 焓,高 帅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北京 100054)
2018年,宏观经济异常复杂多变,社会物流运行压力有所显现,但总量规模保持增长,运行效率稳中有升。商贸总需求平稳增长,市场需求新的增长点逐渐形成,物流标准化、供应链试点持续推进助力提质增效,重点行业中电子商务倒逼实体零售加快创新、电商物流总体发展趋缓但社交电商成为增量黑马,外卖配送物流快速增长,冷链物流民生价值凸显,国际商贸物流网络加速形成。总体来看,商贸物流运行在趋稳的同时不断变革创新、稳中求进。2019 年国内经济具备发展潜力和巨大韧性,也为商贸物流发展奠定基础,初步预计2019 年商贸物流总额将保持在6.5%-7%的增长区间。
根据《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按照行业定义、新兴业态发展和《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核算方法,将商贸物流总额分为批发零售物流总额、网络零售物流总额和外卖配送物流总额三大部分,批发零售物流总额包括批发领域物流总额和零售领域物流总额。
经测算,2018年全国商贸物流总额达到67.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 个百分点。其中,商贸物流中批发零售物流总额60.1 万亿元,同比增长5.3%,占商贸物流的89.2%;网络零售物流总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商贸物流总额的10.4%;外卖配送物流总额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
消费与民生领域物流需求仍是增长的重要动力。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 万亿元,同比增长9%。从各区域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来看,东部沿海省份增长平稳,其中总量前四位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增长速度均保持在8%-9%左右。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长势头良好,西藏、安徽、四川、云南、陕西、广西等地区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消费市场带动下,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2.8%,比社会物流总额增速高16.4个百分点,其中与居民高质量生活消费相关的冷链物流需求增长约20%。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资料领域部分产品供需关系得到一定改善,2018年上半年市场格局由“超供给、弱平衡”向“供给改善、需求趋稳、产销衔接”的方向发展,但下半年经济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增加,生产资料市场也有所承压,市场规模增长稳中趋缓。2018年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72.8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0.7 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来看,四个季度当季平均增速分别为5.1%、4.3%、4.5%和1.5%,增速呈下行趋势。
2018年,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4.1 万亿元,增长3.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 个百分点,进口物流需求放缓一方面受基数较高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去年以来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的冲击。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重点企业调查显示,2017 年我国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为7.3%,比2017年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低1 个百分点,比2013 年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下降0.5个百分点,显示出商贸物流效率不断提升,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2013-2017年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示意图
受电子商务影响,实体零售市场呈稳中趋缓态势,2016 年零售物流总额增长10.5%,2017 年零售物流总额增长6.2%,2018年零售物流总额为12.2 万亿元,同比增长5.7%。但从发展质量看,零售企业积极顺应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物流,推进线上线下新业态和新动能发展,不断提高配送时效和服务质量,巩固实体零售优势。
商超零售与智慧物流结合,提升实体门店辐射能力。沃尔玛中国推出超市新业态、打造科技智能门店,设计自营生鲜配送中心。星巴克、苏宁小店、瑞星咖啡等聚焦小众品类,打造多元化、分层次的零售模式。物美等商超多点结合促进零售实体降本增效,一是以APP 为渠道的会员数量显著增长,物美2018年新增用户超过500万,日活跃用户对销售额拉动明显。二是实现超市周边网上订单即时送达和活跃用户的精准服务。三是通过数字供应链转型实现了采购、销售、库存、货损的全链条数据化,解决传统门店存在的诸多效率和成本问题,数据显示二者融合前后库存周转可下降5d。
电商物流线下布局加速。京东7fresh发挥原有自营网络优势,在零售店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短链,全方位、多渠道、无缝连接地满足购物需求。苏宁实体网点快速扩张,2018年苏宁合计店面11 064家,同比增长近2.5倍,其中苏宁小店超过8 000家,迪亚天天便利店112家,形成了全场景、全业态的店面经营布局[1]。
2018年,网络零售物流总额达7 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商贸物流总额比重为10.4%,比去年同期提高1.7 个百分点。各季度网络零售物流总额绝对值前低后高,一季度为1.5 万亿元,二季度和三季度均超过1.6万亿元,四季度达到2.2万亿元,各季度增速均保持在23%以上,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2017-2018年各季度网络零售物流总额及增长示意图
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显示,2018年电商物流行业运行整体平稳,总指数平均为111.5 点。其中,总业务量指数平均达到132.4点,农村业务量指数平均达到131.1 点,两者基本持平,反映出全年电商物流业务量和农村业务量都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下半年受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带动,9月至12月电商物流需求加速增长,总业务量同比增长35%左右,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同比增长30%左右,物流业务中副食品、酒水饮料和服装类需求增加,节假日因素对电商物流需求提振作用明显。
随着规模增加,电商物流增速出现放缓,从“双十一”的数据来看,“双十一”当天主要电商企业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13.52亿件,同比增长25.1%,全网销售额达3 143 亿元,同比增长23.7%,与2017 年30%以上的交易额增长率对比,增速放缓明显。
社交电商获得突破性增长,成为增量黑马。2018年,有赞、拼多多、蘑菇街等平台相继上市,电商行业迎来社交拼购潮。其中,拼多多作为社交电商黑马,成功吸引互联网增量用户,满足诸多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需求。2018年拼多多交易额达4 716 亿元,同比增长2.3 倍,全年订单总量超111 亿笔,同比增长1.6倍,增长迅猛[2]。
餐饮物流呈现需求稳中有升、食品安全优先、效率服务并举的发展特征。
一是需求总量保持规模增长。2018年我国餐饮业收入为4.3 万亿元,同比增长9.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高出0.5个百分点,餐饮行业收入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2%,比2012 年提高0.6 个百分点。经过模型初步预测,我国2018年餐饮食材采购物流总额预计可达9 000亿元左右,如果考虑高品质居民饮食需求增长,对生鲜食材及卫生健康的要求更高,预测值的高值预计可达到1万亿元。
二是外卖物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2018年外卖市场物流需求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商贸物流中外卖配送物流总额达到0.3万亿元,同比增长21%,从目前物流订单量来看,一、二线城市业务规模占比稳定在60%左右,三、四线城市稳中有升,但在单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餐饮外卖配送业务增长有所放缓,以海底捞为例,2018年外卖配送渠道销售占比1.9%,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三是餐饮物流注重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供应链更加适合餐饮业高流动性的消费应用场景。在前端食品采购、原辅料加工、物料分拨、食材储存中转等生产服务环节,采用智能化平台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料冗余备份成本。在后端销售环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和预判,综合形成以订单驱动为主、全过程质量可靠、全流程运行高效、全链条成本较低的餐饮物流供应链体系。
一是冷链流通商品需求增加。2018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1.9 亿t,比上年同期增长4 100多万t,同比增长21.4%。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额约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8万亿元,同比增长20%[3]。
二是基础设施设备水平提升。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5 238万t(折合1.3亿m3),新增库容488万t,同比增长10.3%。从冷库新增的区域来看,武汉、杭州、福州、济南、重庆、大连等城市增幅明显,反映出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快速崛起。2018年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8万辆,新增冷藏车4万辆,同比增长28.6%,增幅显著。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新开通铁路冷链线路近20条,铁路冷链运量超过160万t,极大丰富了运输方式,降低了冷链物流成本。
三是政府助力冷链产业发展。商务部、国家标准委印发《关于复制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模式的通知》,确定31个试点城市和285家试点企业参与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2018年发布并实施农副产品、食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7项,农副产品、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标准20项。
四是冷链服务品牌企业竞争加剧。随着生鲜电商、新餐饮等业态的涌现,全国性连锁超市、便利店的扩大,客户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物流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的需求催生出像荣庆物流、顺丰冷运、京东物流、苏宁物流、安鲜达物流等一批具备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布局全国性冷库节点,拓展中小城市运输网络,延伸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统一全链条服务标准等,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青睐。
在利好政策延续、市场需求改善等因素推动下,跨境电商物流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据海关数据,2018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1347 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561.2 亿元,增长67%,进口785.8亿元,增长39.8%。
一是跨境电商零售政策红利仍在延续。2018年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择优选择电商基础条件好、进出口发展潜力大的22个城市,新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其中东北和中西部城市占50%左右。9月份,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税收政策的通知》,以跨境零售出口商品免征不退方式,为解决跨境电商出口退税难问题打开一扇窗口。11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继续释放利好信息,随后多部门出台三项具体政策,2019 继续实施现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政策,政策适用范围同步扩大到上述22 个综试区城市,同时新增进口需求量大的63个税目商品,单次交易限值、年度交易限值分别由0.2 万元、2 万元/人年提高至0.5 万元、2.6 万元/人年。《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明确跨境物流枢纽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表。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国际重点地区设置海外仓,鼓励共建共享,增强跨境服务能力。
二是跨境电商零售监管有序推进。2018年8 月份,《电子商务法》将跨境电子商务经营纳入国家法律管辖范围,为后续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提供法律依据。11月份海关推广使用进出境邮递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邮件总包的进境、出境、转关手续实现全国联网传输数据,进一步加强异常信息比对和寄递物品监管。12 月《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明确不允许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
以跨境电商为支撑的企业物流服务网络加速形成。尽管2019 年亚马逊暗示退出中国市场,但2018年全年全球化布局和合规化仍未止步,一方面加大卖家炒信、刷单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在中东、南亚和土耳其开设物流站点,并同步向中国卖家开放。阿里与俄罗斯基金成立新的速卖通俄罗斯,进一步扩展速卖通在俄国市场。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与eBay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国内揽收、国际空运及海外最后一公里派送资源,为跨境电商提供全程追踪的高效国际派送服务。顺丰在54 个国家布局国际快递,国际小包业务覆盖225 个国家及地区,在海外建立海外仓,为中国商家提供头程物流服务。
在外部需求趋缓背景下,跨境电商高速增长成为外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诸多企业普遍看好跨境电商蓝海的市场。京东物流搭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实现48h 中国通达全球,48h 各国本地交付,布局东南亚跨境网络,在泰国建立智能仓储中心,在印尼的配送服务覆盖7 大岛屿、近500 个城市[4]。菜鸟与新加坡航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加速布局智能物流骨干网。
2018年3 月,商务部等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城乡高效配送重点工程的通知》,启动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工程、技术与模式创新工程,提出到2020 年,初步建立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公安部继续优化城市配送通行条件,2018年10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的通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城市配送运力需求管理、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改善城市配送停靠条件等具体措施。江西省多部门多措并举推进车辆通行管理规范化,切实保障快递末端服务车辆便捷通行;新疆自治区六部门联动,完善通行管理政策,支持发展集约化配送,对快递服务车辆等城市配送车辆给予通行便利。
2017 年商务部印发《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就企业反映的税费高、用地难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部署,明确提到落实商贸物流业用地政策。2018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印发《关于物流企业承租用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62号),标志着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得以继续延续。为保障物流企业的合理用地需求,河北省出台政策,明确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物流企业,在依法约定的前提下,首期缴纳50%后,其余可在1年内分期缴付,此政策可有效缓解企业周转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北京市出台相关用电政策,明确“大型农贸市场用电、气、热价格与工业同价”,目前新发地物流园所有的用电、气、水全部执行工业价格。
商贸物流领域积极加快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信用手段,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责任主体、强化多部门联动协调、加大监管和联合惩戒力度,营造良好商贸物流市场环境。2018年12月,商务部印发《商务部关于深入推进商务信用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电子商务、批发零售等领域信用建设工作重点。2018年底,《交通运输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将红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实施联合奖惩。邮政部门发布《快递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快递业信用信息的采集、评定、应用和监督管理等进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快递业健康发展;邮政部门印发《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快递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统筹规划,稳步实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等四项原则。
2017 年末,商务部等10部门出台《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标准托盘占全国托盘保有量比例由目前的27%提高到32%以上,适用领域占比提高到70%以上,企业装卸成本大幅降低,货损率显著下降,装卸货效率、车辆周转率明显提高的基本目标。在此背景下,商贸物流领域标准化推广应用力度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上半年,标准化托盘市场占有率达到29%,同比提高1 个百分点,循环共用体系稳步推进,托盘池规模超过2千万片,同比增长12.5%。试点企业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统计调查显示,2018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平均车辆周转率为3.1次/天,同比提高1.4倍,试点企业平均货损率比试点前下降23%,试点企业装卸搬运环节成本比试点前下降6成。京津冀成立物流标准化联盟,推进区域互认和对接。天津市加快企业标准化改造,试点企业托盘租赁率达到80%以上,装卸搬运效率提高2 倍,备货效率提高50%,货损率下降20%。赣州南康打造物流服务标准化创新典型,物流效率显著提高,物流成本下降30%以上,各类货物货款纠纷事件降低了50%,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2018年4 月,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商务部等8 部门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城市和企业试点,最终确定55 个试点城市和266 家试点企业。试点城市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并探索跨部门、跨区域的供应链治理新模式。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1 月,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明确优化协同发展政策法规环境、完善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基础设施、优化电子商务配送通行管理等六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各地也相继出台配套政策,福建省针对快递物流推出入驻电子商务园区配套优惠政策以及便利配送车辆通行等政策;河北省加快完善快递服务网络布局,大力发展建设国家一级快递枢纽。
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9 年仍有一定下行压力,但国内经济具备发展潜力和巨大韧性,为商贸物流发展奠定稳定基础。随着政策红利累积和逐步释放,消费基础性作用有望增强,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支出已经接近2 万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2万元,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城镇居民消费高出3.9个百分点。城乡消费正在经历普通商品消费向高质量高服务消费需求转变,消费升级和消费变革对高品质、高时效商贸物流服务需求提出更高要求,也为商贸物流细分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几年,国家相继在工业制造、消费、农业农村、全球化、流通和供应链领域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消费升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诸多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增加商贸物流需求,催生行业新的增长点,例如制造业的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动产业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转型;农村领域,围绕农业农村消费和产业升级,打造城乡双向流动的高效物流服务体系;在国家供应链领域,构建“一带一路”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巩固我国经济全球化话语权、提高国家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
现代供应链是衡量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商贸物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路径。随着客户需求和服务能力的提升,现代供应链价值不断显现,商贸物流服务企业与上下游制造、商贸企业深度融合,部分企业成立供应链管理子公司,研究探索供应链创新应用;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加快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产业协同能力,通过供应链价值创造,不断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助力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
物流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力增强。物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推动行业做大做强,一批综合实力强、引领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加速成长。2018年A级物流企业达到5 533家,其中5A 级企业293 家。2018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超过1 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2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2个百分点;50强企业进入门槛增加到29.6 亿元,比上年增加1.1 亿元。电商、快递、冷链、连锁、跨境等商贸物流细分市场涌现一批优秀企业。
智慧物流加快发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进入爆发期,无人仓、无人港、无人机等领先技术从实验走向试点、由试点拓展到应用;互联网理念深刻影响传统物流行业,“互联网+”高效运输、智能仓储、便捷配送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此起彼伏。物流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为行业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2018年全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1.1%,持续保持在51%以上的扩张区间。物流业景气指数中,反映后市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平均52.8%,物流企业设备利用率指数为52.7%,均保持在52%以上的高景气区间。综合国内外形势、消费需求和行业走势,初步预计2019 年商贸物流总额将保持在6.5-7%的增长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