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23—01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困惑教师与学生的难题,教师怕教,学生厌写是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1. 缺乏写作兴趣。总体而言,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写作欲望不强、缺乏写作兴趣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未摆脱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师墨守成规,没有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以及洞察力较差,不能将生活元素转化为写作素材。此外,教师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没有头绪,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
2. 缺少课外阅读。学生写作文时,总要问写什么,即使作文题目中有明确的要求,依然感觉无内容可写,更多是天马行空,乱写一通。农村的很多小学生除了学校发下的几本教科书外,很难接触新近出版的书刊。另外,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也很少要求学生看课外书,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积累不足,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
3. 语言环境较差。在农村,很多教师还操持着一口流利的方言教学,且学生们从小到大所听的也是方言,平时沟通用的也是方言,让他们写作运用普通话的语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农村小学学生进行写作时,需要将方言转变成普通话,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多层思考,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障碍。
4. 没有固定可行的经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所谓“有法”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所谓“无定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切都因人、因境而定。所以,最终还得是“贵在得法”。先前成功的经验,只能属于过去。每一批学生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大不相同,面对新的学生,先前成功的经验不一定可行有效。几乎没有一条作文教学经验是可以固定下来,并可以一成不变地长期使用的。教师只有不断总结,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满足日常的作文教学。
二、对策思考及建议
1.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有益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成功。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表达的热情。让学生有兴趣地“写”,有“写”的兴趣,我们必须想出一套好方法,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当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激活后,想表达又不能表达好,这个时候恰到好处地传授写作技能,那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扩展学生阅读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因此,一是要注重课内积累。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感悟文章的美,在阅读中受到美词佳句的熏陶。二是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各种知识。我们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3. 优化学生语言环境。在农村地区,由于大部分的人都在讲方言,所以学生的语言环境很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规范化。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纠正,规范他们的语言习惯,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运用普通话交流,消除学生讲普通话的障碍。优化农村孩子的语言环境,规范写作语言,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才会更加容易。
总之,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现实情况,遵循小学生写作教学规律,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深入探索和创新写作教学新方法,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