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叶飞,张敬浩,周禹晗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沈阳 110001)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手术是结直肠癌主要的治疗方式[1-2]。近年来,腹腔镜技术迅速发展,其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切口愈合和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优势为结直肠癌患者开创了优良的条件[3-4],但仍有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加之患者对手术和病情恐惧、焦虑,进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5]。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具有重要作用。2001年KEHLET等[6]提出快速康复外科 (fast track surgery,FTS) 概念,迄今FTS已在结直肠手术中得到了有效应用。FTS主要理念是在围术期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康复[7]。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别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护理措施,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科学护理、加速患者康复提供依据。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1) 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2) 符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适应证;(3) 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1) 患有心、肝、肾、脾等重要器官感染性疾病或肿瘤; (2) 患有精神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3) 依从性差。将纳入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 (36.21±2.27) 岁;病程 (2.39±0.55) 年;直肠癌25例,乙状结肠癌9例,升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 (36.02±3.02) 岁;病程 (3.33±0.74) 年;直肠癌28例,乙状结肠癌6例,升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4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均P > 0.05)。
1.2.1 手术: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
1.2.2 护理:
1.2.2.1 对照组 (1) 术前宣传教育,常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前宣传教育;(2) 肠道准备,术前3 d每天口服33%硫酸镁 (30 mL),口服丁胺卡钠霉素及甲硝唑 (3次/d),术前晚上清洁灌肠。 (3) 术前饮食,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静脉滴注5%葡萄糖。 (4)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放置胃管和尿管,术中根据需要放置腹腔引流。 (5) 术后饮食,术后禁饮食,直至肛门排气后进流食,少量多次并根据患者适应情况逐渐过渡至普通食物。 (6) 术后活动,术后第1天可以活动。 (7) 疼痛监测,根据患者对疼痛耐受情况肌肉注射止痛药物。 (8) 导管护理,排气后拔除胃管,5 d拔除尿管,引流管拔除时间遵医嘱。
1.2.2.2 观察组 (1) 术前宣传教育,建立快速康复护理小组,护士经培训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包括常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术前宣传教育及快速康复的相关护理措施(术前开始做营养筛查、呼吸系统筛查;培训术后早期进食水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及有利因素;指导患者术后如何安全进行适宜运动和有效咳嗽、深呼吸等)。 (2) 肠道准备,术前不进行常规机械性灌肠,不置胃管。术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温开水分次口服清洁肠道,护士详细指导并观察患者有无上腹饱胀感、恶心等消化道不适,服完后建议患者按摩腹部,适当行走,观察大便形状。 (3) 术前饮食,术前1 d进食易消化饮食, 术前晚上口服肠内营养乳剂,术前3 h协助患者口服10%葡萄糖 (400 mL)。 (4) 术前准备,术前不放置胃管,仅放置尿管,术中尽量避免下腹腔引流管,本组有4例患者放置腹腔引流。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营养状态。 (5) 术后饮食,术后6 h嘱患者咀嚼木糖醇口香糖,术后第1天饮少量温开水,咀嚼木糖醇口香糖 (3次/d) 直至排气,排气后进流食。监测患者有无腹部不适并听肠鸣音 (3次/d),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次数。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胃肠减压后均在1 d内恢复并拔除胃管。 (6) 术后活动,术后6 h进行床上屈膝,多做按摩,给予叩背、协助排痰;术后第1天坐起;术后第2天下床并自行排便;术后第3天由家属搀扶缓慢行走。 (7) 疼痛监测,持续硬膜外镇痛至术后48 h,并根据患者主诉调整用量。 (8) 导管护理,术后夹放尿管 (1次/3 h),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留置腹腔引流管时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总量,保持引流通畅,根据医嘱拔除引流管。本组4例放置腹腔引流患者均在3 d内拔除引流管。
1.2.3 疗效评价指标:记录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9]、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10]。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2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 (均P < 0.05);护理后比较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均P < 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其中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漏1例,肠梗阻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其中肺部感染7例,吻合口漏3例,肠梗阻5例,切口并发症6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h)
对照组满意度为54.54%,观察组满意度为93.1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11,P < 0.001)。见表3。
表3 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n (%) ]
目前,FTS在国内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结直肠手术领域[1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开展快速康复护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前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减少心理应激反应,避免患者焦虑、恐惧[12];(2) 无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减少机体灌肠时发生的应激反应,并有效避免脱水现象发生,减少术后补液[13];(3) 缩短术前禁水禁食时间,仅术前3 h禁水。患者具备充足能量进而加强机体修复创伤能力[14-15];(4) 术前不放置胃管仅留置尿管,减少术前应激刺激;(5) 术后早期恢复饮食,术后6 h给予温开水。利于肠道功能恢复;(6) 术后早期自主活动,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血栓和肺部感染[16];(7) 实施个体化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8) 未常规使用各种导管,仅在必要时应用,尿管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尽早拔除。这些措施帮助患者在手术期间及时调整身心状态来适应手术应激,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加快恢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说明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安全有效,与以往研究[17-18]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过程,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快速康复护理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护理模式进行推广。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开展长期随访,今后还需增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将患者术后生存率纳入考核指标,从而进一步论证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