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技术及其发展意义

2019-10-09 03:49廖悦
北方音乐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发展意义贝多芬

廖悦

【摘要】本文针对贝多芬早期这首第一钢琴奏鸣曲op2.no1的演奏技术和发展意义进行分析,这首作品创作于1795年,这首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和一些和声结构都较为传统,前辈莫扎特、海顿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有着自己奏鸣曲的发展。这首作品尽管结构上比较传统,却具有贝多芬独特的悲剧性色彩。这首第一钢琴奏鸣曲的四个乐章各有特色,不同的乐章因为风格、节奏都不同。在演奏时技术上的要求都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即从第一乐章的演奏技术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再探讨其对于钢琴奏鸣曲发展的发展意义。

【关键词】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演奏技术;发展意义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演奏技术

(一)呈示部

1.主部

由主部、连接部、副部以及结束部四个部分组成。主部的4+4结构,开头的分解主和弦的级进上行,看似很简单的几个音,在演奏技术上却很有讲究,这简简单单的几个级进上行的单音,要求用断奏,但同时有又不能让它断掉了。这里就讲到一个演奏的关键点——“气”。演奏这几个级进上行的分解主和弦时我们要体会一口气带着这几个单音“上坡”走完,在这期间呼吸不可断开。这里尽管要求断奏,但需要我们做到音断气不断,快速气息连贯通透的级进上行之后,随即进行了具有装饰性的下行,短短一句的演奏就像一条抛物线,连贯而有起伏。

2.连接部

连接部的演奏技术上重点讲一下在前四个小节上,这里主要是要注意右手每小节的快速三连音,基本上都是2、3、4指的快速三连音,这几个三连音不需要把音弹得特别满,这样会显得僵硬,所以这些三连音在演奏时不需要使用到第三关节(掌关节)来作为发力点,用一二关节来发力声音会轻巧柔和很多,这里也就所谓的“半触键”,因为使用半触键本身就要求指尖极快的触键速度,所以这对于这几组快速的三连音使用半触键也很合适。但这不是说第三关节就是软塌着,而是只不作为发力点,第三关节仍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点。连接部的后半部分的几个小节,织体发生变化,这里的旋律线条预示着副部的旋律线条。

3.副部

副部21-32小节开始左手不间断的阿尔贝蒂式的伴奏类型,而右手基本上是单音旋律,演奏时很难容易左手音量盖过右手,那副部的基本上演奏技术难点就在于左手平稳力度均匀,并且左手在保持平稳和力度均匀之余,又要把左手的低音旋律有线条的演奏出来,这里左手四音一组的伴奏旋律隐藏在每一组的第一个音和第三个音,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突出这个隐藏的旋律音而去刻意突出,这样就会演奏出很僵硬的旋律线条,控制力度适当的突出即可。右手作为主旋律必须要把旋律线条演奏出来,左右手旋律相互衬托,互相丰富彼此。这里练习时一定讲究一个左右手分工,分手合手的交替配合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不能一直分手练习也不能着急去直接合手练习。从33小节开始的从高点下行,到了属音的位置进行了迂回,随后再一次从高点下行,结束在了V7-I上,那么这里的演奏十分讲究颗粒感,从高到低从强至弱,指尖触键快速干净利落,也十分符合贝多芬的性格。

4.结束部

结束部的材料是来自副部主题的材料,并且是和副部主题一样的调性,为了巩固副部,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终止。

(二)展开部

49小节到100小节是展开部,在49小节前有一个小弱起,前面的七个小节是主部主题材料的一个引入,所以演奏技术与前面相同,那么这一展开部部分的中心部分是从第55小节到第80 小节,其中从第55小节到66小节是右手为主旋律,演奏技术上与前面讲到的副部21-32小节的技术要点相同,这一部分要讲的演奏技术要点从67小节开始,这里开始一直到80小节,主旋律在左手部分,这里一定要过渡好,从66小节到67小节,旋律声部从右手过渡到左手,一定要演奏清楚。67小节到80小节演奏技术上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是右手伴奏部分最高声部的保持音所构成的旋律线,中间连续的二八节奏构成的中声部则要绝对的平稳的演奏,这个平稳就要求演奏时手的动作一定要小,低抬指近乎v贴键的技术去演奏。从81小节开始的属准备在演奏时,基本技术要点与副部的演奏相差无几,但需要特别一提的是,85-88小节的右手连续三个快速颤音加装饰音的演奏,一定要清晰,这里的演奏手掌和手腕都一定需要处于放松状态,这两处一旦紧张,颤音就会弹得机械而不够生动,可单独练习又慢到快加强颤音基本功练习。95小节开始至100小节,连续五个小节相同主部主题材料,反复强调来预示再现部的开始。

(三)再现部

101-152小节为整个再现部。这一部分的演奏技术要点与呈示部的演奏技术要点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稍有不同的是,再现部是强拍上开始,所以艺术感受完全不同。贝多芬将作品在经历过展开部之后,呈示部和再现部的主部由之前的悲剧性和晦涩到再現部的坚定而明亮,那演奏技术上再现部的主部要比呈示部的主部演奏力度更强,演奏得更肯定更坚定。之后的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稍有变动也是在调性上的变动。结束部需要提一下演奏技术上的要求,结束部在尾声上做了扩充,这个扩充增强了全曲结束感,从146小节开始到最后一小节的连续左右手和弦,演奏时要通过大臂一瞬间把力量送到指尖,由此可看,这种强结束是贝多芬惯用的作曲手法。

二、发展意义

这首作品是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他的奏鸣曲在前期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的基础上,演奏技术有了很多的发展,之所以选择他32首奏鸣曲中的第一首,是因为他创作早期的作品更能看出他的奏鸣曲演奏技术上的过渡性创造性发展。他的这首早期第一钢琴奏鸣曲,虽然从曲式结构、钢琴手段中都能体现海顿、莫扎特等前人对他创作上的影响,但正如“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这是贝多芬在1792年的手册里写下的一段话,简短的话透出贝多芬骨子里的自己的原则性,所以这首第一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即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但又敢于有他自己特有的尝试。这32首钢琴奏鸣曲就好比他的一个自传,因为贯穿了他早中晚期的创作,就像讲述着他的一生。这首第一钢琴奏鸣曲作为他32首奏鸣曲的开端,可以说是奏鸣曲发展史上很有意义的一首。他的奏鸣曲较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具有更加多样的主题,主题的多样就意味着演奏技术的要求也要多样。

三、结语

这首第一钢琴奏鸣曲尽管运用的是前辈海顿、莫扎特的创作手法,却不像他们的作品那般“轻松明朗”,而是注入了前者所未有的“野心勃勃”,油然而起的爱国之情在作品中都有体现。所以演奏技术上有了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加强了演奏技术的难度,这个演奏技术不仅是单纯的手指技术,更是风格、情感表达的演奏技术,这首第一钢琴奏鸣曲作为贝多芬32首奏鸣曲的开端,贝多芬十分巧妙地用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方式,这个时候他没有完全颠覆海顿、莫扎特这些前辈的奏鸣曲创作方式,曲式结构钢琴手段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但真正深究其内涵和风格,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面貌,仿佛可以由此看到贝多芬这一时期的面庞。所以他的第一钢琴奏鸣曲风格和情感表达的演奏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整个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史,作为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的开端,这个作品很有发展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欢
发展意义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新时期杂技舞蹈的国际化发展研究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及重要途径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研究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