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怡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音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仅是从听觉、视觉上进行了研究,还对其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在文中就對荀子《乐论》中音乐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乐论;荀子;道志;乐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音乐除了单纯的听觉上和视觉上(古代人对乐的定义比较宽泛)的享受之外,本身存有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去影响人、感染人,从而实现对人的教化,对人的各个方面起到引导的作用,那么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分类以及它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东西方之间都有着不同的观点。《乐论》作为我国古代关于音乐的著作中的一部,对了解作者的音乐思想以及音乐的社会功能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荀子音乐思想概况
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人,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他肯定“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由此可见,荀子认为人生来本性为恶,有各种的欲求,并且欲望是无止境的,当欲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发生纷争,只有将人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人与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才能稳定和谐。那用什么来约束人们的欲望呢?这就需要“礼”和“乐”的共同作用了,他的音乐思想作为“礼乐思想”的一部分,成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荀子对于“礼乐思想”的见解和观点见于其专篇《礼论》和《乐论》二文。本文则主要在《乐论》原文的基础上来分析和探讨荀子的音乐思想,从荀子对音乐的阐述和看法中来分析《乐论》中所体现的音乐的社会功能。
二、《乐论》中音乐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直到今天,音乐的发展随着历史的长河历经了各种变化,音乐成为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养分。欣赏音乐对于人们而言更是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音乐能陶冶情操、调剂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欣赏音乐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起到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而这就是音乐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审美功能。审美是指对美的欣赏,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其思想、情感和认知等都被激发起来,进入到一个忘我的音乐境界,开始了不同的心理体验历程,无论是悲哀、快乐、喜悦或者痛苦,都最终使人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满足,从而获得了一种审美带来的享受。
在荀子的《乐论》当中,有多出体现了音乐的审美功能,可见荀子将音乐的审美功能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收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直接通过听觉欣赏到当时的音乐,但是荀子在《乐论》中对于音乐场面的描写还是可以让我们间接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声乐之象:鼓大力,钟统实,磬廉制,竽、笙肃和,筦、籥发猛,埙、篪翁博,瑟易良,亲归好,歌清尽,舞意天道兼”如此数量的乐器组成庞大的配置,让人们不得不连声赞叹,对于每种乐器声音效果的描绘,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那优美的音乐从书中传了出来,萦绕在耳畔。人们通过文章感受音乐的魅力,与之获得心灵上的交汇。“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音乐是使天下整齐统一的东西,是性情中和的重要手段,是人的感情所不能够自止的东西,先王作乐就是为了人们通过对音乐的审美,能够调节性情,得到美的享受。“君子明乐,乃斯听也。”短短八个字,说的正是君子懂得音乐的作用,利用音乐来修养身心。
荀子在其《乐论》一文当中写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由此可见在当时音乐是人们所喜欢和爱好的,通过对音乐的审美,给予了人们很深的影响,感化了自己的内心,使移风易俗变得更加简单。人民之间和睦相处,谱写出音调之美和德行之善,从而达到“天下皆宁,美善相乐”的境界。
(二)教育功能
除了音乐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音乐作为人类的感情语言,不仅能够给与人们美的享受,也能够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们的思想、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在《乐论》中就音乐的教育功能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中写到:“夫民有好恶之情而无喜怒之应,则乱。先王恶其乱也,故修其行,正其乐,而天下顺焉。”因为人的情感和行为需要正确的引导,好恶的情感若是任其泛滥,却没有喜怒的表现对它们做出反应的话,就会引起混乱。这样一来,音乐的教育功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君王要纠正人们的行为,修正音乐。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音乐对人们的影响很深,感化人的速度也快,所以古时的先王需要谨慎对待音乐的具体表现,通过平肃庄重的音乐来让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可见通过音乐的教育作用,能使人遵守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和同辈之礼,能让人与人的相处变得更加融洽和睦。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音乐道志,荀子认为在长期受到音乐无形的影响和熏陶之后,可以培养良好的兴趣和品德,树立正确的志向,成为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性情和顺、真诚友善之人。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都会因为音乐发生改变,这一点在《乐论》当中也有所体现:“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荀子认为一旦邪恶的音乐感染了人们,叛逆的性情就会来应和,这种性情如果表现出来行成风气,就会产生混乱的世道,但若是纯正的音乐感染了人们,和顺的性情就会来应和,和顺的性情表现出来而形成的风气。综上所述,音乐对人对社会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三、荀子《乐论》的当代意义
早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就能意识到音乐社会功能的作用,可见音乐对于人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道志”、“乐心”便是对荀子《乐论》中所体现的音乐的社会功能最好的诠释,音乐引导了人的志趣,陶冶了人的性情,从各个方面给人带来了无限的能量和支持。充分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的作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体的发展的而言都是影响深远的。尽管荀子的《乐论》由于特殊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制度下存有一些欠缺完善的地方,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它的存在价值。荀子肯定了人性的存在,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看到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量,详细地分析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音乐寓教于乐的历史性作用。主张用音乐来改善人们的思想,督促人们的行为,移风易俗,促进和睦,这些眼光远大的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放在现在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乐论》是祖先留下来的极其珍贵的材料,可以通过它来对当时的音乐做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可以通过它来对音乐的社会功能这一问题进行更多的探讨。任何一件音乐作品都会被其所处的时间和社会烙印上当时的特点,关键在于如何去把握它,只要能积极扬弃传统,不断地开拓创新,就能将《乐论》当中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最大化,这样一来,既能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也能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将音乐的社会功能更好地利用。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国学名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3]陈晓芬,徐儒宗.论语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