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林业生态建设成效与对策研究

2019-10-09 05:29曹有岳
今日财富 2019年20期
关键词:西宁市绿地绿化

曹有岳

西宁市林业生态建设目前已呈现出初步的多元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势头,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林业产业总产值、绿化覆盖面积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林业生态领域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成果,西宁市需要进一步实施城市园林景观提升改造和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实现森林覆盖率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双增长、生态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双增强,努力打造生态良好的城乡绿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西宁市着力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绿化为屏障、县域为纵深、四边绿化为纽带的“三环一纽带”生态布局,重点地区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宁市于2015年11月24日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西宁市造林绿化模式不断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林业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显现,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不断稳固,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西宁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十二五”期间,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公益林等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0.49万亩,封山育林63.64万亩,中幼林抚育43.9万亩;完成了350个村庄新农村绿化美化任务;落实了202.39万亩的天保工程区和344.71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任务;西宁大南山、湟中塔尔寺周边、大通景阳等多处造林工程被国家林业局三北局评为优质三北工程。与“十一五”末相比,森林覆盖面积增加了45.87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4个百分点。西宁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

(二)城区绿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主题公园建设,根据公园服务半径的要求合理布局,全面建成开放了9个主题公园,完成了青藏高原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区一期工程(体育公园)主体施工建设,建成了一条绵延32公里的具有“交通干线、景观主线、生态绿线”三大功能的绿色生态廊道,新增公园面积4589.1亩。二是不断加大街头绿地建设工作,完成了184处74块游园绿地建设,新增街头游园面积806.5亩。三是加大街头绿地和游园绿地建设和景观改造力度,完成多处街头绿地、公园游园景观提升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丰富了城区绿地景观。四是公园免费开放。5个市级公园全面免费开放,还绿于民,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五是实行城区公共绿地分级分类养护管理,修订了《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印发《公园绿地实施分级分类养护管理方案》等制度,加强对公园的考核管理,落实园林绿地精细化养护管理措施。

(三)“四边”绿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山边、路边、河边、田边的绿化建设步伐,坚持先绿为主、突出重点。把造林和育苗相结合、景观和防护相结合、调整种植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进行实施。在城市出口道路两侧建设宽度30米以上的绿化景观林带,同时完善河道、农田林网和山体防护林。利用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了10万亩“四边”绿化任务,“四边”绿化被誉为营造城市绿化的景观带,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带。

二、西宁市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西宁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均,林地生产力低,生态效能差,森林资源质量及服务功能有待提高;二是城区绿化常青树比例偏低,树木生长不健壮,景观层次不清晰;三是城市绿地系统尚未健全,以公益林为主的森林系统---“面”与以公园为主的城市公共绿地---“点”的连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是林业产业刚刚起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利用资源缺乏,产品加工水平还较低,研究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的品牌优势不明显;五是森林防火监测系统不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科学防控有待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不适应互联网+的新需要;六是林业科技支撑作用不突出,林业科学研究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促进西宁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教育。各级相关组织要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严格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调控工作,一旦发现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地解决,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顺利开展林业建设进程。同时要切实提高西宁地区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要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市民都能积极关注林业发展,为林业建设积极出谋划策,提高群众的生态建设和绿化意识,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拥有明确的认识,促使群众自觉性地对开展造林绿化工作。通过开展 “军民共建綠色家园”、“花园式单位”、“森林式社区”等创建活动,引导和激励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植树造林,培养和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提高市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和参与率。林业重点工程和社会造林齐头并进,为扩大森林资源总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林业生态建设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按照“以事定费、管养分离”原则,创新城市绿地管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对公园及道路绿地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依托新建公园由政府购买服务、老公园开展社会化养护管理试点的方式,探索公园绿地管理体制改革经验,逐步推行公园社会化养护管理,改革和完善现有公园管养体制,推进政府购买公园免费开放服务工作机制建设。二是以“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为目标,全面推进县级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林权流转平台、林权抵押贷款、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下经济发展等综合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及全社会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推进集体林业发展。在确保不改变林地性质的前提下,规范林权流转。允许农民以林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林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家庭林场、农民合作社、林业企业流转,培育多种市场主体,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林业财产性收入。三是深入研究集体林、国有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权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保障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森林资源安全。四是明确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林场财政投入和项目建设机制,完善林场内部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国有林场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机制,加快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制定并实行林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实行科研和推广统一归口管理,建立科技立项、评审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科研效率和科技水平。

(三)积极开展科普教育与科技培训。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现有23家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宣教功能,同时在城市公园、游园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立科普知识馆、科普宣传栏、科普标识牌等设施和场所。结合爱鸟周、植树节、环境日、科技月等活动,开展生态保护宣传。通过在职进修、与研究机构协作重点培训培养、鼓励业余深造学习等多种途径,提高广大林业职工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科技带头人。每年有针对性的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职工外出进修、调整知识结构。每年不定期举办乡镇、村绿化技术培训班。

四、结语

通过对西宁市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分析,我们认为,今后必须通过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支持、利用科技力量的支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林业相关制度深化改革等措施,对西宁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优化对策,同时希望决策部门充分把握目前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机遇,结合西宁本地实情,持续为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西宁市绿地绿化
青海:熊猫戏初雪
走进绿地
我爱绿化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沙湖立交绿化
小猴栽树
我心中的那片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