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云 刘雅丽
[摘 要] 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思维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大数据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大规模教育数据的采集存储、开放共享和挖掘分析成为可能的时代,汉语国际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教育模式,更应该把握数据科学为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并迎接数据时代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关 键 词] 第四范式;国际汉语教学;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64-02
自从吉姆·格雷(Jim Gray)提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the fourth paradigm)概念以来,它便在大数据革命的浪潮中流行起来,继而在各学科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范式”与“第四范式”
在探讨“第四范式”给国际汉语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之前,有必要先明晰“范式”以及科学研究四个范式的内涵。
(一)“范式”是对特定科学共同体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的概括
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范式”(paradigm)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有据可查其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一书中,主要指演讲和论辩的范例、样式和方法等。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范式”进行了系统阐发,迅速发展为一种影响深远的范式理论。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系统阐述“范式”理论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的集合。范式兼有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的特征和功能,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所一致认同的信念、理论、规则、方法、技术和行为方式,它是常规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导引,为研究者提供了特定的观察视角、分析思路、参照框架和技术手段。
二、第四范式是对之前科学研究范式的继承与发展
美国计算机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Jim.Gray)于2007年初率先提出“科学方法的革命”,认为迄今为止,科学研究依次经历了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和数据密集型科学这四个阶段,与之对应的,科学研究范式也从经验范式、理论范式、模拟范式过渡到与大数据科学相匹配的第四范式。这四类研究范式是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进程不断进步的过程,具体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第四范式”关注的是新颖科学方法论的出现,这种方法并不取代而是补充原有科学研究方法,从科学方法论角度来看,“第四范式”最重要的内容表现为经验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较之传统科学范式,“第四范式”的特点在于使有效处理巨量数据的经验主义成为可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当今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汇聚前所未有、无法想象的巨量数据提供了可能,这些数据将会带来科学研究的深刻变革。
“第四范式”思维不仅为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变革,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大数据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大规模教育数据的采集存储、开放共享和挖掘分析成为可能的時代,汉语国际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教育模式,更应该把握科学研究范式带来的机遇,并迎接数据时代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国际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大数据及其应用出现急剧增长的现状。大数据无处不在,无论个人生活还是专业领域都源源不断地产出大量的数据,如网页文本数据、电子商务、百货商场或杂货店的购物数据,社会网络、社交媒体聊天记录等。所有数据都由语言组成,所有学科都是用语言描述,任何媒体手段都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作为交流的手段和内容,随着数据数量剧增和更新速度加快,体现在教学上也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全球开展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更是面临巨大的挑战。
然而,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无论是经验模仿、教学模式还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都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语言资源变化。对于汉语教学而言,大数据时代与一般的语言教学不同,不仅需要国际化的视野,更需要国别化地对待。传统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具有延迟、保守、僵化等特点。具体表现为:(1)教材内容比较滞后。且大多为语言学家的经验之作,内容选择虽然经典但与时代脱节,不能体现最新语料。教材的国别化程度低,许多国别化教材之间的差异仅在于使用不同语言翻译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中国与教材使用国的国情、地情和民情进行编写。(2)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往往比较保守。教师以固化的多年不变的教材内容为主线,以语言本体教学为主导,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少,且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所学语言知识与社会发展相脱节。(3)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经验模仿为主,即便是使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只是将教材内容生动地搬到了课件上,教学方法没有实质性改变。
就目前全世界正在学习汉语以及准备学习汉语的人数连年递增的现状看,学习者学习愿望迫切,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对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经验模仿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习者数量需求,更无法满足学习者的效果要求。
四、大数据时代国际汉语教学的机遇
进入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中各要素的可量化程度空前提高,从各种纷繁复杂的教育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和探索不为所知的现象和规律,并利用海量数据作为研究证据和支撑材料,这将是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共同体遵循的基本研究范式,也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一)硬件设施及技术支持是前提和基础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等大型存储设备的升级换代为汉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挖掘分析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的神经网络建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采集更为便捷,数据使用更为广泛,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加科学和深入。大数据技术作为当前一项新的颠覆性技术,正迅速融入教育、娱乐、金融等各行各业中。教育领域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深度挖掘有用的数据信息,为大数据驱动汉语教学决策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有很好的作用。
(二)大数据驱动使汉语教学智能化成为可能
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是研究的结果性呈现,而且将作为基本的对象和工具被用于研究过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采集更为便捷,数据使用更为广泛,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加科学和深入。这些特征都为数据驱动的汉语教学带来了机遇。
大数据技术一般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基础架构支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和展现与交互。基础架构支持主要包括资源监控技术、网络技术、虚拟化技术、云存储以及云计算平台等;数据采集是数据处理的必备条件;数据存储技术部分在针对海量数据时,一般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存储方式;数据计算部分主要有数据查询、统计与分析、数据预测与数据挖掘、图谱处理等;展现与交互主要有图形与报表、可视化工具和增强现实技术。
国际汉语教学因其面向不同的国家教授的是同一种目的语——汉语,教学数据具有共享性,数据采集、存储、计算以及交互技术也具有共通性。通过国别化数据的采集与存储,可以确保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目标更加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
(三)大数据驱动的国际汉语教学模式智能高效
大数据驱动的国际汉语教学模式具有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四个主要特征,完全可以解决世界汉语教学的覆盖范围广、师资力量匮乏、语言更新速度慢、学生差异化明显、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限性。具体而言,科学化是指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计算机科学家和语言学家、教育学家的跨学科合作,以科学的和真实的数据为依据,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效互动。精准化是指通过对本土化语料,对课堂内外、线上和线下的数据采集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识别出存在的不足及缺陷,进行精确化的诊断。智能化是指根据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智能推送学习资源。数据驱动的汉语教学模式下,作业的批改和习题测试等练习部分直接由系统自动进行,解决师资匮乏的问题。个性化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借助智能平台和技术工具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原始数据建立的模型基础上,还可以充分利用便捷的二次数据、派生数据和公共数据,推进原始数据的使用效果。比如,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依托各类教育媒体,采集并分析与学生学习行为有关的数据,建立起学习行为规律和学习成效关系模型,进而利用这些统计结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大數据科学时代“第四范式”研究方法,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也会影响教育领域的变革。国际汉语教学模式只有适应新的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要通过本土言语数据获取,建设国别化语料资源库和教学、学生信息库,建立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和智能教学平台,健全师、生及教育、科学领域专家团队多方互动的评价反馈及学习诊断机制,丰富教学资源,节省教师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英成.多语环境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加坡经验与模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2).
[2]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3]邹太龙,易连云.从“始于假设”到“基于数据”: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