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延平 刘凤梅 姜涛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039-02
摘 要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细胞”和党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重要的指导部门,也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为单位发展提供方向。因此,开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单位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展开研究,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紧密契合更富实效性,从而提升党支部的工作效率,推动党建工作更好的服务改革发展,进而有效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 党支部建设 标准化 规范化
党在十九大中指出:党支部直接担负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同时要做好群众服务、群众凝聚和群众组织及群众宣传。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机关全面从严治党标准体系》的颁布,进一步扩大了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范围,指明了党支部规范化及标准化建设的方向。
一、完成标准顶层设计,实现全环节管控
党建标准化是指运用标准化“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理,发挥其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秉承其可持续改进的特性,以追求最佳秩序、获取最大效能为目标,把党建工作制度系统化、党建工作职责明晰化、党建工作内容规范化、党建工作操作程序化、党建工作方法效能化、党建工作考核精细化的一系列活动[2]。因此,深入各支部和各岗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所需资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推进党建标准化工作。根据单位特点,建设支部结构完整、科学合理、全面覆盖的党建标准体系,与单位实际相适应,与单位特色相协调,使党支部结构、人员配置合理化、组织生活常态化、党务管理精细化、阵地建设规范化,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策文件和相关标准为准绳,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党支部标准化水平。依靠全体党员,建立一支敬业奉献、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的主力军,立足支部党务工作流程和环节,着力提升党务工作质量和水平,培育和树立守规、尽责、务实、高效的工作形象。
二、“软硬兼施”打造规范化党支部标杆
一面让硬件更“硬”,一面让软件更“优”。“软硬兼施”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制定涵盖党务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体系,编制从党支部组织机构设置、支部组织职能、对阵地设施、党员管理、档案管理、党费收缴、党务公开等工作流程及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要求,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加了对一些关键工作环节的风险点的控制和管理,从“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三个阶段,把好了工作“质量关”和“风险关”,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建工作促业务发展,以业务发展促党建创新,做到党务和业务工作有始有终、有板有眼和有理有据,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
将党支部标准化体系中的支部组织结构、党务工作人员职责、工作项目、内容、标准、流程、评优、监督等信息及入党誓词、党旗全部公布上墙,明晰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让广大群众监督党员的服务的同时,使党的活动阵地氛围更具感染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仪式感,增强党的意识,使“党味”更浓。
(一)党内组织生活常态化
在日常进行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将“两学一做”的学习方式制度化、常态化,党章及相关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要积极落实[3]。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党员评议会、主题党日、党员干部上党课等基本制度,对组织生活双重制度严格化,政治生活、民主党员评议确保每年开展一次,支部委員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党支部书记至少每年为所在支部党员讲课一次,定期组织党日主题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党性锻炼,突显活动中的政治功能,使支部政治生活能够成为党员提升自我的根据地、发展和培养思想的交流平台、锤炼党性的熔炉。党内政治生活的培养及展开,需要丰富形式,党性特色应鲜明,以实现常态长效为目标,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实效进行提升,使其更富有吸引力。
(二)党支部工作机制标准化
在新形势下,党支部要积极结合形式变化,不断解放思想,摒弃老一套工作传统刻板的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单一化,努力探索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党支部工作项目化管理,把党建工作与管理服务和业务流程有机融合起来,围绕业务工作中心任务,把党建工作分解成具体项目,形成党建工作项目化,目标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规范化的工作机制[4]。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共同谋划、共同部署、共同推进,相互促进,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充分发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党支部组织设置合理优化
党支部的组织设置优化,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进行组织优化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围绕组织设置标准要求、责权明晰、党支部领导班子强有力、工作全覆盖、班子能力素质与岗位相匹配的原则,进行党组织的设置。尤其是配强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班子,在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同时,应抓好按期换届,杜绝支委成员甚至党支部书记长期空缺、党支部战斗力、创造力不强、软弱涣散、党务干部后继乏人等问题的出现。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扩大组织有效覆盖,保证党的政策和思想下传到基层的每名党员,坚持不懈对党组织服务功能进行深化,进而使得党员与党组关系密切,党员队伍更富有凝聚力,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完善党支部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党支部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党务管理有章可循,信息管理有案可查,阵地管理有规可依,促进党建事务管理的规范化。通过《党务工作制度》、《党支部考勤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纪实管理规定》等标准,规范党员行为、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实施《党务文件书写规范》、《档案管理规范》、《党费收缴管理规定》《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管理》等标准,确保了各种工作资料、业务手续、单据证件齐全,规避了党务工作记录、档案资料保管或移交时存在遗失、破损或记录不规范等现象,实现了党务工作“零差错”目标;通过实施《新时代传习所设施设备管理规定》等标准,促进了阵地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提升了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综合管理水平。
四、推动队伍建设,夯实人力基础
党支部标准化管理增强党员的服务与工作意识,规范党员的行为,提升党员的服务品质,促进党支部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党员管理规定》、《党员考核评优规定》、《党务工作人员岗位手册》等标准的实施,不仅规范了重要的党务管理服务事项,而且着重纠正了一些党员固有的不良业务习惯,改变了之前一些“随心所欲”不按标准办事的弊病。要打造一支本领、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党员干部队伍,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把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要求等纳入党员培训计划中,深化党员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认识,推进思想、行为自觉,将党支部建设标准中关于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立足岗位、业务攻关、創先争优,坚持以人为本、优质创新的服务方针,不断提高党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五、构建党支部标准化质量监督评价与改进体系,务求扎实有效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夯实有效、对标达标是标准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价值所在。因此,党支部工作的保障,需要有相应的监督评价及改进体系,为整体党支部工作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工作实效提供改善思路。本文中阐述的监督评价改进体系是运用P(计划)D(实施)C(确认)A(处置)循环理论,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围绕落实每项工作具体指标,认真拟定工作计划,实施落实、效果评价、检查纠错、整改等各环节,构建“工作有标准、执行有监督、监督有改进、改进有记录、考核有结果”的循环闭环体系。使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在科学有序的质量循环管理体系中,边推进、边总结、边落实完善、边改进提升。只有实施持续评价与改进,才能保持标准的适应性、有效性,不断增强党支部标准化管理的动力,提高标准化的实际效应。
六、结语
通过对党支部标准化的建设,能够突显党支部政治功能,从严对工作的实施进行保障,有助于明晰支部职责任务、规范支部工作规程。对党内政治生活、组织设置、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的目标及方法进行明确,成为刚性约束,以支部标准化水平提升引领支部工作质量,形成常态、长效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平其.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研究[J].中州学刊,2018,258(06):21-26.
[2]田世宏.积极探索党建标准化工作[J].紫光阁,2017(10).
[3]余晓芹,欧阳筱青,余文婷.基于“三型”管理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电力,2018,42(09):57-59.
[4]易平.基层标准化理论视角下的党支部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