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崔昕
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几乎可以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文本阅读教学。它不仅具有德育培养的功能,还具备文学素养提升、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等功能。但是,教师常常将阅读教学作为在自己掌握、控制下展开的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对文本内容、文本主题的心理指向,导致学生个人的阅读情感遭到压抑,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根据康拜因·胡弗里安阐述的“有效的教育,应当是脱离常规的教育,越是不受限于固有思维,越容易点燃学习者的思想之火”这一观点,将学生个体在阅读中心理指向问题重视起来,引导学生以个人独特的情感阅读视角进行自主阅读。
所谓学生个人阅读情感视角的发挥,便是运用独特的思维、独特的认知阅读语言,锁定一个具有学生主体色彩的意义。在自主阅读中,每个学生个体的情感阅读体验各不相同。而这种差异性,使阅读文本语言如同万花筒,绚丽多姿。在学生语言阅读体验的共享中,学生获得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课堂也充满生机,魅力无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阅读的优势,避免了来源于教师思维的强行诱导,学生以独特的阅读视角,酣畅淋漓地体味着文本閱读的乐趣。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这首词笼罩在愁绪中,初读,便受到情绪的感染。其中,前三句一直备受批评家的青睐和欣赏,表现出词人极高的艺术造诣。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解读这七组叠字。在没有外界思维的诱导和拘囿下,学生基于个人的情感阅读视角,进行该词语言的赏析。例如,学生甲说出这七组叠词分别掩盖的词人情感。“‘寻寻觅觅是一种情感的动作,表现一种‘有所失的精神状态,也流露出孤寂环境中一种无可寄托的心情。‘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出寻寻觅觅无果后的悲凉情绪的加重。”而有学生从艺术性的角度分析,觉得这七组叠词是“词人新奇的创造,一方面为了奠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韵律”。通过独特的个人情感阅读视角,学生能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虽然与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有出入,但通过个人思考所结出的果实更加珍贵。
没有一种文学作品是不存在主题的,主题在何处?主题既在纸面上,又在纸的背面,作为学生从哪个方向读,读到什么深度,获得什么主题,这些并不是教师可以扭转或牵制、诱导的,而是由学生个人情感阅读视角决定的。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经验、阅读习惯、学识、思维、经历等都影响着学生个人情感阅读视角,使学生形成各有差别的文学观。教师想要看到文学对学生积极的影响,就要引导学生从个人情感阅读视角出发,挖掘主题,获得有别于他人,适于自己的情感感受。
以卞之琳的《断章》为例。这首诗原是一首长诗的一部分,后来诗人将其独立成章,并确定标题为《断章》。由于这首短诗的朦胧特征,在主题的呈现上比较隐晦,所以对于如何解读这首诗的主题,通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灌输或引导的方式进行主题的挖掘,而应将主题的探究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个人情感阅读视角进行阅读赏析。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地结合学识、阅读经验、思维,实现个人色彩的解读。例如有学生平时对哲学书籍阅读较多,因此会从中挖掘出关于事物相对性的主题,你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把你当作一处“风景”;你的窗子被明月所装饰,别人的梦由你装饰,主客间的调试体现了事物的相对关联和关系的永恒变化。
“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而这声响是谁发出的?除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之外,还有谁?其实,另外的声响,便是文本中的人物发出的。他们将文本作为人生,上演着各自的悲欢离合、恩恩怨怨。这些处在矛盾关系中的人物都是合理的存在,都具有让人恨、让人爱的本质。所以,学生以个人情感阅读视角,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赏析之时,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好恶,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些是珍贵的。学生可从中领略到人物塑造的方法,也能获得读书的乐趣,这比教师牵制下的人物形象概括有效得多。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运用自己的观点赏析文本人物。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者通过林黛玉的感知对贾府进行了介绍,包括贾府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对于《红楼梦》一书,最重要的便是人物的塑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一点出发,进行个人阅读视角的把握。通过阅读,有学生将涉及的人物进行写法的概括,包括详写、略写、实写、虚写等。其中实写主要有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教师可以让学生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进行人物特点的分析。例如有些学生喜欢王熙凤,学生甲从王熙凤的出场角度分析其性格,学生乙从容貌上分析其性格,学生丙则从其见黛玉、回话王夫人的角度分析王熙凤这个人。虽然阅读角度不同,但都获得了阅读的体验。
有效的阅读应是个人的,只有以个人情感阅读视角去观察,去寻觅,才能真正从阅读文本中体悟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灌输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