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燕
受生活经验不足的影响,小学生可写到文章中的内容并不多。虽然他们想象力超凡,可以运用想象丰盈写作内容,但是施展这种能力的前提是对生活的关注,一旦脱离对生活的关注,想象则无可依存,既不利于小学生从写作中获得自身生活情感的升华,也不利于教师利用写作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它们相互转化中,有效扭转小学生写作的被动局面。
小学生有自身的认知规律,他们暂时无法彻底了解关于写作方法的一系列抽象的理论知识,只能通过生活,与自己经历过的场景进行认知及情感的转化。所以,教师不妨摒弃关于写作技巧知识的传授,遵从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将写作课堂营造成鲜活的生活现场,带动他们参与其中,获得情感感受。这是一次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教师放弃了那条单纯地传授本领的路径,而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去感触发现,到生活中集结写作素材的路径,这正是教学艺术的体现。
熟悉的才能打动小学生,推动其进一步了解,获得更多的话语。因此,教师要充分观察小学生的生活,使所营造的生活场景更能抵达学生的内心,牵动学生的情感,使其更具有诉诸笔端的强烈愿望。这需要教师心怀一颗童心,用小孩子的眼光打量他们周围的世界,读懂其中暗含的情感色彩,并将其转化为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情感认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这个命题范畴是非常广阔和抽象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写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利用具象的场景表现缤纷世界,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的内涵,教师务必要使场景简单贴近生活。例如,教师可组织一次室外观察活动,让学生找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植物,并采撷样本作为写作的资料。整个过程,教师要用设备将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录下来,然后拿到课堂上给孩子们播放。夹杂着欢声笑语的画面非常具有感染力,小学生从画面中找自己,他们很感兴趣,为他们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写作是要将生活认知上升为书面语言的活动,考验学生将头脑中的内容反映到笔端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完成之后,需要学生自行表演的一个“小节目”。忽略了对学生将认知有效转化为写作内容的引导,进而导致学生能够口述,却不能下笔,即使下笔,也是白话连篇。因此,教师要把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不断地围绕生活,进行写作训练,将对生活的认识诉诸笔端,以一种美的文字进行表达、描述,不断地进行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语言表达的锤炼。这样一来,有效的写作便指日可待。
例如,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可以准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作为教学道具,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但仅仅是口述,还不能使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口述之后诉诸笔端,进行由物及意的升华。如教师准备了两枚叶子,学生在描述时说明了它的种类、颜色、形状、叶脉的特点等,但诉诸笔端的时候,教师要要求学生有文采,进行主题升华。所以有学生就用了一些比喻句,并进行拔高,诸如“树叶像展现生命的镜子”。另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随时记录,表现对某一场景的感动,对某一情感的感受,对某一事物的感触。坚持不懈,学生便可形成对生活的敏感度,随时获得生活认知,并把将其转化为写作内容作为乐趣。
课堂之上,师生的关系总是充满仪式感,让学生觉得有一点拘谨,不敢插话。在写作评价活动中,这种氛围是弊大于利的。这是因为写作评价活动本身就暗含一种交流之意,它的关键不是由教师品评出谁写得更棒,而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让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共鸣,榜样的树立,灵感的启发。在这种相互的影响下,促进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宽松的环境很重要,教师可以以一种生活温馨的姿态呈现写作评价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文章装进精心准备的信封中,并写上寄信人的名字,即文章作者的名字,然后请学生上来读,并在收信人处写上自己的名字。这种形式很温馨,也很古朴,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验收到信件的感觉。信封中要配一张教师给予文章作者的信,主要内容应围绕写作的闪光点来写,要说明白,让学生一听便懂。这是一种关于生活情境的带入,更利于对学生写作评价的实施。
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综合写作活动的特点,组织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活动,努力让教学方式向生活化靠拢。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