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
李娜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她的辉煌战绩为中国体育迈入新时代提供了助力。北京奥运会之前,举国体制塑造了中国网球的发展筋骨;从2008年底开始,以李娜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球员大步走上职业化道路,中国网球迈入了崭新的阶段。
李娜的成功既有体育培训体制的汗马功劳,也离不开自身执着追求和大胆尝试的勇气。
李娜的成长担得起“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她的父亲曾是羽毛球高手,李娜从6岁起就在体校练习羽毛球,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都不错。第二年,她被网球教练夏溪瑶相中,握起了和她娇小的身板还不太相称的网球拍。
在体校内,每天的时间都是在满满的安排中度过,无论大运动量的体能储备还是爆发力训练,或是摸索网球技巧,李娜在良师的指点下,开始打下未来成功的根基。
李娜回忆起这一段岁月时说:“业余体校的生活是艰辛而快乐的,别人放假的时间也是我们训练的时间。”这位12岁的武汉姑娘用高人一筹的天赋和刻苦努力,被教练余丽桥选入省队,也为自己争得去美国深造学习10个月的机会。15岁的年纪就要远离家人,奔赴异国,内心敏感但坚强的李娜接受了人生路上的这次挑战。她认真训练,如海绵一般吸收着养分,为未来积蓄着力量。16岁那年,在接受电视采访时,李娜对着镜头腼腆但坚定地展露了决心:“我的梦想是打進世界前十,我知道这一定很难,但我会努力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李娜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1999年入选国家队并转为职业球员后,李娜开始在国内外赛场征战,因为在ITF赛场表现不错,她的排名一度来到世界前200位。当时,网球圈的种种状况与李娜的预期产生了冲突,她正处于上升期,却令人惊讶地选择退役,跟随姜山一起到华中科技大学读书,开始了校园生活。
李婷和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比赛中夺冠,人们对中国女网产生了更高的期待。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开始为中国网球打造一套和国际接轨的培训班底,无论教练还是保障团队,都吸收了经验丰富的海外人士。她说服李娜于2004年复出,李娜迅速获得WTA单打冠军,世界排名跻身前100,在大满贯赛场上也传出佳绩。国家队提供的优越条件让李娜可以更好地接受外教的指导,找准自己技战术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提升训练。
在北京奥运会的单打赛场,李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第一轮就战胜了夺冠大热门、两届大满贯冠军得主库兹涅佐娃。八进四的关键战中,无所畏惧的李娜以两个7比5淘汰了传奇球手大威廉姆斯,第一次打入奥运会四强。在看台上默默注视的孙晋芳难以抑制激动情绪,和身边的团队一起击掌拥抱。
李娜说:“我赢了大威,晋级半决赛。全场观众大喊我的名字,持续了三分多钟,非常震撼。”她取得了突破,成为球迷心中的英雄,也收获了为国征战的喜悦。
北京奥运会后,以李娜、郑洁、彭帅、晏紫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女网球员开启单飞历程。网管中心全力帮助球员更稳更顺利地踏上职业网球道路。
单飞,这个过去在中国体坛不常被提起的词语,在新时代成为诸多球员发展的重要道路。2009年,李娜签署了相关条款,真正意义上拥有了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的权力,只需要参加奥运会、联合会杯等大型团体赛事,收入归个人和团队所有。
李娜说:“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训练和生活,将我们真正送上了职业化舞台,说得夸张一点,这就是中国网球的‘包产到户。”她开始有机会和自己心仪的国际知名教练合作。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李娜师从知名教头托马斯,这位领路人帮她一步步打进大满贯八强、四强,跻身世界前十的行列。经验丰富的托马斯锻造了李娜钢铁般的斗志和宠辱不惊的心态,面对顶级选手时能够拿出最佳表现。
2011年是李娜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教练莫滕森的指导下,李娜在法网连克莎拉波娃、斯齐亚沃尼等好手,历史性地捧起苏珊·朗格伦杯,成为第一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球员,《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罗兰·加洛斯上空奏响。
这之后,李娜更多时间是和丈夫姜山一起训练,名师卡洛斯帮助她在2012-2014年经历了又一段黄金岁月,两人的合作帮助李娜在三度打进澳网决赛后最终圆梦,赢得达芙妮杯,世界排名达到职业生涯最高的第二位。
单飞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训练和生活,将我们真正送上了职业化舞台,说得夸张一点,这就是中国网球的“包产到户”。
除了主教练外,李娜的专业团队也可谓人才济济,以2011年法网夺冠时的团队为例:主教练莫滕森负责场内外的技战术训练指导,姜山专职负责心理辅导和后勤保障,德国教练阿里克斯主要负责体能储备训练,IMG经纪人埃森巴德统管李娜场外的商业事务。这样界限清晰的团队分工,也让李娜可以将更多注意力投向赛场,同时在竞技和商业层面都取得了成功。单飞所带来的专业化管理真正意义上被中国体育界所认识,并且成为反复研究的样板。
网坛传奇李娜带着两座大满贯冠军奖杯,永远写进了荣誉册。她有属于自己的灿烂履历,也为中国体育的未来发展探索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