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大学生在校满意度的比较研究及对策探讨

2019-10-09 09:24郭啸杨立军周赟刘泽源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实际意义差异满意度

郭啸 杨立军 周赟 刘泽源

摘要: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和高等教育质量的载体,其在校满意度与自身的学业成就、持续学业以及毕业率密切相关,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以“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的问卷数据为基础,通过不同类型院校常模得分的差异比较,为地方院校改进教育教学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大学生在校满意度提供实证数据支持,且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在校满意度;比较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正是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对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现实状况的评价,对高校教学工作的“五个度”即一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五是人才目标培养的达成度进行审核,其中的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因与大学生自身的学业成就、持续学业及毕业率密切相关,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缘起

满意度的研究分析最初起源于国外,早期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如顾客满意度、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随着西方的发达国家陆续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学质量备受瞩目。为回应公众不断增长的关切,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先提出在校满意度这个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的教育质量评估和调查活动,如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简称NSSE调查。和大学生就读经历调查问卷(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简称CSEQ调查,用于评价高校教学质量。大学生的在校满意度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成为问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逐渐成为公众择校的判断依据,大学生在校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业内的研究热点。

我国对大学生在校满意度的研究相对滞后,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愈发受到重视。国内学者总结归纳了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于21世纪初开始了对我国大学生在校满意度的研究。2007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引入了NSSE调查,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将有关题项进行了调整,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College StudentSurvey)简称CCSS调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

二、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追踪研究介绍

(一)项目简介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hina College Student Survey,CCSS)是一项针对大学生具体行为以及院校教育实践所进行的问卷调查。项目关注高等教育内部机制—大学生学习行为及其与大学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诊断。项目使用的问卷源自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发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课题组通过双向翻译、题项适应、认知访谈和试点研究四步骤对问卷进行了文化适应性调整,完成了该问卷的汉化工作,并在此基礎上进一步修订,形成了现行的CCSS调查问卷。该问卷在与原NSSE问卷可比的基础上,加入了具有中国高校特色的指标和题项,为中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内部保障的视角和工具。

该项目自2009年正式启动,至2017年参与CCSS项目的院校数量累计达到149所,已形成地方院校、211院校、985院校三类常模。同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每年均发布的调查指标和题项的信效度和三类常模在整体、年级和学科维度的得分对比情况。数据显示,这三类院校常模的指标信度均良好,标准阿尔法值都在0.6以上,以教育收获指标为效标,指标和效标的关联效度均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二)在校满意度指标介绍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设计了“在校满意度(SSTF)”指标。该指标共计十个题项,它涉及了大学生对其就读经历主要的教学和学习以及社交、成长的满意度,具体来说包括了对课程教师教学以及学习氛围的满意度,对于学校提供的学习硬件和生活硬件的满意度,校院社交体验以及奖助学金、求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的满意度等。所有问题和题项的填答选项的方式均为李克特七级量表,选项中“1”代表“非常不满意”,“7”代表“非常满意”,从“1”到“7”代表满意程度递增。

三、大学生在校满意度的比较

(一)在校满意度的指标得分比较

1. 整体比较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的结果通过总体对比,可见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满意度指标得分低于985院校,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明显。与211院校相比,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但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不明显。具体情况参见表1。

2. 学科维度比较

将数据划分至学科维度进行深入对比,地方院校所有学科的学生在校满意度得分均显著低于985院校,且在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与211院校相比,管理学和文学得分低于211院校,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但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不明显,其余学科得分虽然低于211院校,但数据显示这种差异在统计学和实际意义上均不显著。具体情况参见表2。

(二)在校满意度的题项得分比较

在校满意度指标是大学生对其就读经历(如校园硬件环境、校园氛围和就读经验等)的满意程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问卷指标中具体题项的内涵来分析满意度情况,加强相关建设,提高薄弱环节。

1. 整体比较

通过对比,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满意度十个题项得分均弱于985院校,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地方院校与985院校间的客观实际差距。与211院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生活硬件、学习硬件和奖学金助学金的满意度方面,在统计学和实际意义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与211院校常模在实际意义方面区别不明显。具体情况参见表3。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发现,地方院校与985院校和211院校的满意度得分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题项2“学习硬件(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的满意度”、题项3“生活硬件(食堂、宿舍、体育活动场所、社交场所等)的满意度”和题项8“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满意度”。因此,需要对这三个题项在学科维度进行深入的挖掘比较。

2. 学习硬件的满意度学科维度比较

在学习硬件满意度方面,地方院校所有学科均弱于985院校,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显著。与211院校相比,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低于常模得分且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其中管理学差距在实际意义上表现显著。具体情况参见表4。

3. 生活硬件的满意度学科维度比较

在生活硬件满意度方面,地方院校所有学科均弱于985院校,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显著。与211院校相比,所有学科也均低于对方,并且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均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工学、管理学和文学差距在实际意义上表现也显著。具体情况参见表5。

4. 奖助学金的满意度学科维度比较

在奖学金助学金满意度方面,地方院校所有学科均弱于985院校,并且均在统计学意义和实际意义上有显著差异,与211院校相比,所有学科同样全部低于常模,均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文学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显著具体情况参见表6。

四、结论与对策

(一)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在校满意度得分相对不够理想

调查数据显示,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在校满意度与985院校常模比较相对不够理想,大学生在校满意度的十项指标得分,两者相较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显著,反映出了地方院校与985院校的客观差距;此外,与211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在校满意度得分的差距较小,在校满意度得分不够理想的项目主要分布在学习硬件、生活硬件和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该这三项的得分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异在实际意义上表现较为显著。

(二)不同学科的在校满意度存在群体差异

通过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在校满意度与211院校得分比较不够理想的三个题项的综合分析,不同学科在这三项的满意度上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工学学生感知的在校满意度相对较高,略于211院校的得分,但在统计学和实际意义方面差异均不显著。而管理学,大学生感知的在校满意度相对较低,与211院校常模相比,差距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效应量大小提示这种差距具有实际意义。这说明大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知对其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在校满意度相对较低的学科,直接拉低了整体的在校满意度。因此,地方院校需要注重群体差异,对满意度相对较低的学科更要予以重视,针对差异与不足,有的放矢的进行整改,改善办学条件和设施,调整相关的规定和制度,把在校大学生满意度的全面提升并落到实处。

(三)加大对地方院校的资助力度与覆盖率,提高大学生公平感

调查数据显示,地方院校的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满意度和985院校、211院校常模差异显著,不仅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異,而且效应量大小显示这种差异存在实际意义。表明奖助学金的力度与覆盖率与院校的选拔性高度相关。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资助方面处于劣势。建议政府层面进一步增加学生资助的财政投入同时,加强资助资源较弱的院校的投入,缩小不同院校类型间的差距,强化学生资助体系的公平性与充足性。

在地方院校的学校层面则应进一步明确完善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的办法,关心家境贫困的弱势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探索科学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方法;注重公平,加强对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的过程监督;按需分配,充分保障贫困学生的利益。通过改革,在突出奖学金的奖励激励作用和助学金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达到助学育人的目的。在完善奖、助学金资助体制的过程中,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重点,消除大学生“等靠要”的思想,逐步解决“精神助贫”问题,将奖、助学金用在刀刃上,在奖、助学金的分配上提高大学生的满意度。

(四)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平衡,提高大学生在校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地方院校的学习硬件的满意度和生活硬件的满意度与985院校常模、211院校常模的差异最为显著。这说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资源配置差异是院校机构特征差异、区域间差异等多层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受到所处区域的政府政策选择、社会经济发展、民众升学需求等诸多要素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协同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平衡。

研究与调查表明,硬件条件良好的高校更能带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大部分准大学生更乐于选择校园环境更好,学术气氛更浓,学校形象更好的高校作为自己就学深造的选择,可见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设施十分必要。而在提升教学设备、丰富图书库存、改善校园物质基础等硬件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大学生的学业、情感、课外互动以及人际关系等精神方面的帮助与指导,让大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有机会展现自我和获得认同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在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立军,张小青.我国大学生满意度研究现状[J].大学(研究版),2016(10).

[2]韩玉志.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方法评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6(06).

[3]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院校特征评价[J].中国高等教育,2015(03).

[4]罗燕,海蒂·罗斯,岑逾豪.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测量——NSSE-China工具的开发:文化适应与信度、效度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9(05).

[5]熊华军,马大力.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3(01).

猜你喜欢
实际意义差异满意度
相似与差异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插上翅膀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