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
木偶戏由木偶、操纵演员、配音演员和乐队四部分组成,多用戏曲曲调演员,有的用对话或歌舞表演。以前的木偶造型比较机械,表演古装戏的木偶仅由三根棒构成,身躯干瘪,面部表情呆板。后来经过木偶工厂技师的精心设计,使木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表演时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有轻柔灵活的动作,木偶的头、眼、嘴、手、足都能活动自如,唱白时嘴巴随着曲调的旋律开合,眼睛也能随着表演的动作转动,从目光、动作可看出木偶是高兴还是忧愁,是愤怒还是憎恨。
宋代是中国木偶艺术的鼎盛时期,弄傀儡班社众多,普及性强,瓦肆宫廷无处不见,文人墨客兴趣盎然。元代杂剧艺术光芒四射,木偶艺术水平也不俗,从仅存的《朱明优戏序》看,元代木偶已将操纵技巧与言谈、歌唱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作生动表演,剧目也已具备了杂剧的现实主义内涵。由明至清,木偶戏发展逐渐遍及各地,支派众多。
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又因地域不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木偶戏、广东杖头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木偶戏……各地木偶戏花样翻新,或行当齐备(生、旦、净、丑俱全),或工艺精良,或精雕细琢,或旷达写意,风韵各异,还出现了江加走、徐子清等闻名于世的木偶雕刻大师。民国以后,尤其是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也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精湛。
木偶戏的表演特性决定了木偶舞台的功能:遮蔽操纵者,分隔观、演区,以突出木偶和吸引观众。传统傀儡木偶戏的舞台承袭戏曲舞美的特征,甚至演出场地也与戏曲合一。提线木偶戏的舞台多数是露天舞台,背部设有遮挡操纵者的帷幕以及出将入相木偶上下场的门,演员持线板立于幕后操纵木偶表演,观众可从三面观赏。布袋木偶戏的舞台具有中国殿阁建筑的风格,木雕金饰,组合灵活,空间自由,典雅玲珑,堪称工艺绝品。近几十年来,成为剧场艺术的木偶戏承前启后,借鉴现代戏剧艺术之长,采用新材料,声、光、电一体化,加设幕位、景别,强调舞台布局的全方位效果,形成了框式结构的多功能木偶戏舞台,突出其艺术的综合性。
根据木偶的结构和演员操纵方式等的不同,木偶戏可分为以下几种:
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偶头以樟、椴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其胸腹为竹制,手有文、武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把盏挥扇,妙趣横生。其脚分赤、靴、旦三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提线。
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在明代已有发展,清代流行于晋、陕、豫三省毗连的三十余县,仅合阳就有戏班三十多个。杭州、泉州班社林立,上杭提线木偶戏在清光绪年间最为鼎盛。被赞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福建泉州提线木偶戏即嘉礼戏,又称“加礼戏”,“嘉礼”即隆重的殡婚嘉會中的大礼。每逢民间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赛会、谢天酬愿等,泉州地区都会上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泉州的提线木偶制作精巧,操作复杂,一个木偶的提线多达十几至二三十条,且声腔活泼,音乐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不仅成为泉州乃至闽南语系地区民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还以其独特的技艺和精彩演出,成为普通民众乃至文人墨客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艺术。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置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演员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
杖头木偶戏 杖头木偶又称“托棍木偶”,偶身高于提线木偶,装有三条操作杆,分别设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
清代杖头木偶戏遍布四方,行当众多。杭州有木人戏,广东有抓颈杖头木偶戏,四川杖头木偶有大、中、小三种形式,山西杖头木偶戏分晋中、晋南两种,而北京杖头木偶戏多为内庭供奉,时称“大台宫戏”,实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京剧,许多名伶如金秀山、刘永春等都“钻筒子”客串过。
杖头木偶戏的衣甲、冠戴、武器、道具等都是特制的,极为精致考究,特别是衣冠整齐、服饰鲜艳的木偶戏班更是倍受青睐。而戏中又尤以武将、武旦光彩照人,或明盔亮甲,长髯挂面,背插飞虎旗,气度不凡;或凤冠霞帔,雉尾高翘,花枝招展,加之木偶动作潇洒利落,格斗动作精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杖头木偶擅长表演历史闹剧、武打戏等。
铁枝木偶戏 流传于粤东、闽西,据说源自皮影戏,潮汕人称为“纸影戏”。铁枝木偶为彩塑泥头,桐木躯干,纸手木足。操纵杆俗称“铁枝”,一主二侧,一般为铁丝竹柄,表演者或坐或立,于偶人后操纵。近年来又加高了偶身,调整扦位,使铁枝木偶戏迎来了新的转机。
布袋木偶戏 又称“掌中木偶”、“布袋戏”等,以福建漳州、泉州最盛。偶人以樟木雕头,头部中空,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运动,颈下缝合布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伸入布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做各种动作,偶人双脚可用另一只手拨动,或任其自然摆动,有时还会以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手臂动作,并凭借精湛的技艺,让木偶做出开扇、换衣、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度动作,令人叫绝。布袋木偶戏剧目丰富,有传统、现代、神话、童话等,题材众多。
布袋木偶戏仅福建一境即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属泉州,音乐结构与泉州提线木偶戏相似;北派属彰州,以龙溪布袋木偶戏最为著名,采用皮黄音乐,行当齐全。在演出内容上,“南长神话,北擅武戏”,后来北派也增加了不少神怪、鸟兽的动作,表演功能得以扩大。
如今,木偶戏表演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等,甚至出演广告,与此同时,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我国传统木偶戏蕴藏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但受到流行歌舞冲击和娱乐多元化的影响,已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亟待扶持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