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9-10-09 11:21巫承美陈琴
智慧健康 2019年25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常规

巫承美,陈琴

(德阳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综合征。该病起病急促,治疗难度大,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死患者治疗方案获得不断完善,总体疗效已获得较大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治疗后70 %左右的患者留下肢体偏瘫,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身心负担[1]。既往研究显示,给予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有效治疗同时配合科学护理干预,对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残疾率极为重要[2,3]。本研究主要探讨给予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 例2018 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CT 检查或MRI 检查确认为脑梗死;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并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排除伴有严重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患者;排除后循环脑梗死者;排除因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原因无法配合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常规护理的一组作为对照组,进行超早期康复的一组作为干预组。将入选者分为2 组。干预组36 例,患者性别:男20 例,女16 例;年龄:38~68 岁,平均(46.8±5.7)岁。常规组36 例,患者性别:男19 例,女17 例;年龄:37~67 岁,平均(46.3±5.4)岁。入选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待患者病情基本恢复稳定状态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给予用药、饮食指导等。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干预组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12~24 h 内,护理人员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保证其患肢保持功能位,及时帮助患者将体位转换为仰卧位,实时将患者患肢适当抬高,同时帮助患者做上肢被动外旋、外展锻炼。将患者双下肢抬高,加快肢体血液回流。保持侧卧位时,指导患者做患臂前拉升,并将其手外旋至功能位。②患者入院72 h 内,待其生命体征基本恢复稳定状态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干预。定期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防治关节挛缩、粘连;每隔2 h 行1 次翻身护理,降低压疮发生风险。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做床上被动训练、床上移动锻炼、桥式运动锻炼,并及时帮助患者纠正坐位姿势。护理人员定期协助患者做主动翻身、移动以及驱干屈曲、旋转锻炼,还适当进行跪位、跪行活动锻炼,锻炼次数为2 或3 次,训练时间为15~30 min/次。患者肌力有所恢复后,及时指导其进行床下站立及行走等运动锻炼。锻炼初期,可指导患者借助扶手椅子进行椅子旁、床旁移动,然后逐渐转变为缓慢步行,最后再过渡到上下楼梯。以患者术后具体恢复情况为根据,合理控制锻炼强度及时间。③脑梗死恢复阶段,主要指导和鼓励患者锻炼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漱、如厕、进餐等。训练3 次/d,时间为30 min/次。同时,该阶段患者易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还需加强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并及时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重视对患者行为进行赞许,给予其认可,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状态,树立康复锻炼信心。

1.3 效果评估

①选用Barthel 指数[5]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高分为100 分,评分高表明生活活动能好;②选用Fugl-Meyer 运动评分(FMA 评分)[6]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分数高表明功能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量资料通过SPSS 22.0 软件行数据统计学分析。Barthel 指数评分等计量数据根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下、上四分位数)或数值范围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与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对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查阅文献有临床意义的临床及影像学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取P≤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 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arthel 指数、F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干预后前Barthel 指数、FMA 评分对比(分,±s)

表1 2 组患者干预后前Barthel 指数、FMA 评分对比(分,±s)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不断获得提升,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相对较高。后遗症给脑梗死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影响,给家庭带来巨大负担。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等改善效果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自主侧支循环建立均表现出良好促进作用,可有效加快患者病灶周围组织代谢以及重组速度显著加快[7]。因此,在给予脑梗死患者有效治疗过程中须同时重视康复护理配合。在患者治疗期间,准确抓住最佳时机,及时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总体护理效果、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8]。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获得更大程度改善,使脑侧支循环重新进来速度明显加快,同时还可有效促进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使患者偏瘫肢体功能获得更好恢复[9,10]。此外,早期护理康复能有效减少压疮、肺部感染、关节融合、卒中后抑郁等并发症。本研究中,给予干预组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该组患者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评分相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组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应用于干预组护理方式更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功能改善,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高度重视给予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获得更好改善,提高其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该种护理模式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常规
常规之外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别受限于常规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