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火球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日前,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把党中央、国务院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是新时代办好高职教育纲领性的文件。“职教20条”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教20条”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黄金时代”。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一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经过探索,我们提出了“以作品创作为中心”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取得了一些经验。改革是旧有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而引发的。传统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作品,重技术、轻技能,重单一项目、轻综合项目,重临摹、轻创作等。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专业性、艺术性不强,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缺乏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入社会就会缺乏竞争力。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作品创作的认识不够。传统的教学认知是要求学生懂技术,做单一的项目设计,把技术做熟,却忽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二是实训条件有限。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够,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有限,跟不上艺术设计类专业对实训条件特殊的高要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也使得学生训练不够,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针对这种问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亟需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
以作品创作为中心,就是要求每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创作设计作品,特别是优秀的、能被外界认可并得到应用的艺术设计作品。对艺术设计作品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专业性——要有高度,是专业素养的体现;艺术性——这是美的,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也是人们喜欢的作品;工艺性——做工精细,是不断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制作的产品;创造性——不是简单的重复,是体现设计师的个性品质和原创性,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教改的基本目标是每个专业、老师和学生要有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
每个专业都必须要有自己的课程作品、学期作品、毕业作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大设计”作品。作品的创作要从课程做起,素描色彩、软件设计、模型制作等课程都要有一定的作品创作任务。艺术设计作品是设计师的设计创意和个人品质的综合反映,应在“大设计”项目的创作中得到升华,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自己的作品,特别是专业作品。优秀作品是教师教学的根基。优秀作品是学生参展、竞赛、毕业设计的源泉,是学生实习、就业的敲门砖。
创作生产优秀艺术设计作品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符合专业要求,体现专业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集专业性、艺术性、工艺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是高职艺术设计类技能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以作品创作为中心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能力。
1.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就是要有新思维、新发明、新创造,就是要不断地否定和突破旧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本质和特征的角度来看,创新是实业界和教育界的核心。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精神的培育不是简单地重复,我们应该以创新思维进行专业设计,这应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通过作品创作课来培育创新精神,分为三个学习阶段。
一是创作基础教育。安排专业技能技术课、创新创业理论课。凸显技术性、基础性。这个阶段可以完成基本的设计图的制作。
二是创作发展教育。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包括产品的材料、包装、施工、营销、推广,创业教育等,凸显专业性、理论性、延伸性。这个阶段可以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了。
三是创作品质教育。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这样的“大设计项目”课,到企业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后的作品创作。这个阶段是贯穿始终地学习过程,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凸显创作者的个性品质、修养、特色、理念,是坚持个人品质和设计理念的结果。做好自己的,就可以称为“设计师”了。
通过创作课程的不断历练,把创新教育融入创作课程,让学生形成个性思维和设计理念。学生的个性思维应该被看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设计师”的本质要求。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创作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有个性的作品、有灵魂的作品。
2.培养工匠精神
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讲,艺术设计作品是集专业性、艺术性、工艺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应该适应市场的要求。每个专业、每个学生都要有代表性的课程作品和专业作品,打造专业特色。艺术设计作品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象工匠一样,我们的学生在重复一种工艺制作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不断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作品不断趋于完美。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求职入职的要求。
3.提高职业能力
艺术设计作品要做成品牌、做出精彩。艺术作品创作是纲,要贯穿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把课堂作品、专业作品、学期作品、毕业作品、竞赛作品、企业作品融入教学之中,是做实艺术学院教学工作的切入口。抓住这个纲,就能出效果,就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能出工匠人才。
以作品创作为中心,要求我们在创作作品时与企业接轨、与竞赛相通、与教学相融,突出作品创作的重要地位,坚持作品创新创作的市场要求,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特别是集体项目的创作,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协助,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协助能力和团队协助精神,这也是职业能力的基本内容。
以作品创作为中心,就是要坚持实现以作品创新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改革传统的学科化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实现以作品创新创作为中心环节的项目式课程;重构课程体系是指每个学期要有一个中心作品创新创作课程,课时数在180个左右。
我们对作品创新创作课程设置的要求是实施项目化课程。项目化课程涉及设计理念、软件技术、实际操作、作品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核心是作品的实操创作。通过实际分时作,又进一步理解设计理念、掌握软件技术、修改并完善作品设计,如此循环往复。艺术学院作品创新创作课程是将传统艺术设计课程中“设计基础”“设计创意”“设计软件”等课程进行整合实施,让学生在项目化作品创作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改革后的“作品创新创作”课程目录如下表所示,六个模块的作品创新创作课程,都是以作品创作为导向,融入设计理念、软件技术的项目化课程。
课程类别作品创新创作作品创新创作作品创新创作作品创新创作作品创新创作毕业设计现课程名称艺术设计基础训练海报招贴创作包装创作装置艺术创作竞赛作品创作品牌形象设计整合的原课程广告设计素描、广告设计色彩、广告设计构成广告图形创意、广告平面软件、广告招贴包装设计、广告平面软件广告展示与商业陈列、专业作品制作实训以赛促教、竞赛类新增课程CI设计、广告平面软件、毕业设计学期1 2 3 4 4 5课时数120 192 208 192 60 176项目性质教学项目教学项目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企业项目
项目化教学以作品创作为导向,包括设计理念、软件技术、实际操作、作品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又以作品的实际制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带入实际操作场景之中,必然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要求。
1.推行模块化教学。传统的教学各自为王,设计理念、软件技术、实际操作、作品评价往往是分割的。学生的设计思想、工艺制作会出现“短路现象”。模块化教学方式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适应性,灵活地安排各教学环节,或者允许学生集中精力搞好作品创作,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学生个性会得到充分地发挥,教学效果明显。
2.作品考核与评价创新。我们完善作品考核与评价机制,学生作品应有成果展或成果集。作品考核的要求:专业性、艺术性、工艺性的统一,学生总结分享,学生评价,并要求作品能出书、有展览。同时引入企业界相关专家参与学生的考评。
3.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报学院备案,并负责作品展示,由所承担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项目组,负责该课程的实施。
搭建作品创作平台,就是要保证学生完成作品创作任务。
1.教学平台。在做教学安排时,把作品创作融入课程之中,有计划地安排课程作品、学期作品、专业作品、毕业设计作品,甚至企业作品和竞赛作品都要安排在教学内容之中,这个过程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的学习之中。坚持教学平台是作品创作的主平台、主阵地。这样作品创作就不是可有可无的,可做可不做的。
2.竞赛平台。完善技能竞赛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做到“大赛与课程”与“考证与课程”的双融合。艺术学院每年组织师生参加的比赛有“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大广赛”以及学会或协会组织的各类赛事。在2018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动漫设计赛项中,艺术学院获得了包括推荐组和抽测组在内的四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其中抽测组的好成绩更能说明艺术学院的教学改革效果良好。
3.企业项目平台。引进企业项目,实现项目企业管理,植入产品企业标准,把作品创作融入校企合作之中。艺术学院近年来通过师生科研团队与企业深度合作,完成多个横向课题。企业项目的实践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大提升。
4.工作室创作平台
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引入工作室“创业孵化器”功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可以创立自己的团队,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工作室,学习就是创作,学习就是创业。艺术学院共成立大师工作室三间,由陶艺、木艺和汉绣大师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的融合。设立专业设计工作室四间,专业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带领学生在工作室完成设计作品和初期创业。通过工作室创作平台,培育了学生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5.现代学徒制平台
采用现代学制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引进项目,让学生直接接受师傅的指导,在实景中实施创作,学生可以快速地学到技能,并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标准。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傅的个性品质和创造性,体验产品策划、设计、制作过程中的精细,感受到什么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一是形成了“一课一册一集一展”四位一体的学院特色教学内涵。艺术设计作品创作的核心是作品的实操制作。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到形成学生的个人作品册、班级的优秀作品集,再到专业的优秀作品展、毕业设计作品展。学院逐渐形成了“一课一册一集一展”四位一体的学院特色教学内涵。
二是取得了“产品设计、制作、专利、竞赛”一脉相连的学院特色教学成果。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到产品制作与完善,到申请产品的专利,再到参加政府、行业、企业的各类比赛。学院逐渐形成了“产品设计、制作、专利、竞赛”一脉相连的学院特色教学成果。近三年,艺术学院师生依托木雕大师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汉绣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联动企业一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校、行业、企业三方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带领学生参与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竞赛作品的设计制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包括中国包装联合会在内的省级以上政府奖以及相关学会奖项92项,获得各类专利36项。
三是出现了招生就业两旺的新局面。艺术学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数年来,艺术学院作品集与作品展、专利与竞赛形成了“创新+工匠”的艺术品格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了艺术学院招生就业两旺的新局面。三年来,艺术学院各专业招生情况稳中有升,招生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率保持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