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毕节市大方县理化乡石牛村
民族:汉族、彝族、苗族
面积:12平方公里
人口:3925人
石牛村位于杜鹃花山下一低凹地带,四周都是缓坡,远处是高山,更远处就是峻岭了。人们在麻窝之中规划并修建了道路和房子,就地取名曰石牛。在村门口立了一头大石牛,涂得满身金黄,蹄子圆滚滚的。
小村子被灌木和马鞭草所包围,一到时日,成片成片的马鞭草开了,蓝天白云下,犹如一个紫色的梦境。天似穹庐,地如波涛,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每当微风拂过,紫色浪花层层叠叠上下起伏,景色如画,梦幻迷人。这片花海之中的小镇没有太多装饰,呈现出朴素自然而原始粗犷的美。
但,最美的风景,不是流年的花开,而是有人的小村子——宛若看遍世间繁华,最好的安暖,不是坚贞的誓言,更不是遥远的承诺,而是灵魂的相守。
我带着一身惆怅,在月色高挂的夜晚,独自彷徨在静谧的小村子。谁的画笔,蘸了月色,将湄水彼岸渲染成一抹蓝,疏烟轻袅,笼住水畔小院,也笼住一汪染蓝的心事。
翘角拱脊、青砖黛瓦, 一条沥青铺就的主干道,高高低低、弯弯曲曲地将石牛村包围,中间纵横几条砖铺的小街,阡陌相通,横七竖八,因地制宜不怎么规则地交叉,形成错落有致的立体街坊;中间大小不—的几个广场,自然而然成了商业集市。
走进村中,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张弛有度。小楼旁边,是—株株绿影婆娑的树木,后阳沟爬满了青苔和绿萝,凸显出农舍的诗情画意;小楼之外,是清朗辽远的天空,以及不时嗡嗡盘旋远去的鸽哨,共同组成一道乡村靓丽的风景。白日,阳光泼洒在小区,树遮掩着绿地芬芳夹杂花香,云淡风轻地诉说着关于乡土的解语。
就是这样的小村子,竣工没多少年份,却是方园几公里地的行政办公中心和物质交流贸易中心。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初来乍到的我小心翼翼地接近和接受这个陌生的地方。时日久了,视觉感官逐渐容纳,还一点点亲切起来,一点点地融入进去。
刚来时总嫌弃小镇偏安,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行,可要离开了生活工作多时的石牛村,谁又说得清,到底挥手告别和眷恋的,是感情纠葛的小村、还是平淡如水的时光?淡化了的,是埋怨是叹息;留下来的,满满皆为美好的回忆。虽然,这里不及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般静美,也不似外国人眼中的香格里拉那么神秘,却在深山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细细品读,也会萌生出别样的触动。传统的砖瓦房里,住着刚从高山上搬迁下来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方式尚未改变;即便做生意,也存留着一份淳朴。
工作忙完,携一份恬淡的情、拥一份安然的心,把寂寥红尘里的繁忙抛下,看花朵绽放,听轻风细雨的大自然天籁之音,又是一翻淡泊宁静的情怀,凡尘里还有什么能比这一刻清闲安泰?镇中有几家馆子的菜还不错,地道的农家小炒和火锅;酒是本地包谷烧,或者是咂酒。有朋自远方来,难免相约闲坐小酌几杯。很多时候,喝下去的岂只是酒?喝着聊着,在不知不觉之中就醉了——这一醉,错过了奢香军营的金戈铁马;这一醉,错过了王阳明的驿站诵读;这一醉,错过了烟岚雾霭里的百里杜鹃花香;这一醉,错过了唐诗宋词的古道西风瘦马;这一醉,错过了彝家儿女的万种风情……
这一醉,还将缥缈了身后小镇的迷幻风貌。于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可能对未知的东西都充满期待,当然是好的希冀,但如果帘幕拉开,所有的—切远远超岀想象,不论好坏、欢呼还是沮丧,一切皆只表象,憧憬适应且深入进去,完成人生的又一页记录。只有这样,才没有缺憾吧。小村如此,其他人生旅途,何尝不是这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