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之孙:祖父家徒四壁,后代不许敛财

2019-10-08 13:16
新传奇 2019年19期
关键词:李大钊故居祖父

李建生表示,李大钊家无半点积蓄,但过手的经费却清清楚楚。身为李大钊的后人,我们继承了一项“死”家规,那就是不许以李大钊的名义搞个人发财。这条规矩,李家人执行至今。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李大钊,22天后,这位伟大的时代先驱走上绞刑台英勇牺牲。

李建生是李家第三代人,李光华之子。从1982年党中央决定建立李大钊烈士陵园起,他开始收集一些书籍,甚至跟随媒体去了解祖父,还原一个真实的李大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都受过李大钊的影响。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所书的一副著名楹联。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他以新闻报刊为阵地,与反动军阀和落后文化思想开展斗争。

李建生称,据统计,祖父在“五四”前后发表了近600篇文章,然而在“五四”之后的十几天时间里,他罕见地停止了自己的时评政论文章,全力以赴处理与“五四”相关的事项。

李建生认为,要全面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贡献:一方面是他引导了学术上的新锐思想;另一方面是他领导了切切实实的改变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为中国的未来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详情见25版)

李建生回忆,李大钊牺牲后,因无钱下葬,棺柩暂时寄放在浙寺,一放就是六年之久。“当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蒋梦麟找到了万安公墓,说服了那边弄出了两块最简单的墓穴,让我们作为安葬地点。在解决完祖父的安葬事宜后,仅仅过了35天,奶奶就去世了。因协助我爷爷工作和抚养烈士后代,中共河北省委追认我奶奶為中国共产党党员。”

过手几万元经费,却家徒四壁

自1918年初全家搬到北京到1927年英勇就义,李大钊先后在北京居住过8处住所,但他没有为自己置买房产,一直租房居住。当时他任北大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同时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又加上稿费,月收入在300块银元左右。“他把这些钱看得不是很重,谁需要就给谁,谁有困难就支援谁。”

李建生表示,虽然家无半点积蓄,但是祖父过手的经费每次都是上万元,对账目管得非常清楚。比如,在开滦煤矿大罢工的时候,他对社会捐款捐物下了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那就是包括党员和工会人员,所有人不能经手和支配这些钱。另外,他还采取了收支两条线的办法。这些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减少了贪污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李大钊非常注重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祖父冬天就是一件棉袍,夏天就是一件布衫,上下班走路,连黄包车都不坐。”

北京西长安街南侧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故居所在地,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及家人在此居住近4年。据李建生介绍,故居是为了展陈效果设计的,比当时实际的家庭情况要好得多。

谈到父亲李光华,李建生表示,他从最基层做起,先后担任唐山华新纺织厂的党委书记、唐山市党委书记、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后来又任党委副书记。1982年,他拿到了中科院第一号的离休证。“有记者到我父亲住的地方采访的时候,说你这个也有点儿家徒四壁的感觉”。

不许以李大钊名义搞个人发财

由于李光华出生比较晚,李大钊的言传身教给了长子李葆华和长女李星华,他们的回忆录中记载了父亲教他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还有教他们唱革命歌曲等故事。

“像我父亲,最直接的传承就是两首歌,一首是瞿秋白第一次翻译的《国际歌》,首先到文化胡同24号院里去传唱,我大姑和我大伯他们随之学会了,以后我父亲也跟着他们学过。还有一首歌也是革命歌曲,是苏联的少年先锋队歌,我父亲在世的时候应北京李大钊故居的邀请专门唱了一遍,电视台给录下来了,现在这个视频存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李建生说。

要说对于祖父精神最大的传承,李建生认为是关于财富和事业的观念。李大钊早在中学毕业择校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财富观。那时天津有三个学校正在招生:长芦银行专修所、北洋军医学校和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李大钊对医学没兴趣,没有报考医学校,另外两个学校都录取了他。但是他在选择的时候说:“我对搞个人发财没兴趣。”最后他毅然选择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学习法律和政治。

李建生表示,身为李大钊的后人,我们继承了一项“死”家规,那就是不许以李大钊的名义搞个人发财。这条规矩,李家人执行至今。

(《北京青年报》2019.5.2)

猜你喜欢
李大钊故居祖父
卫立煌故居
祖父瓷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