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丹 顾铮先 严非男 刘源 于海涛
摘 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传统应用和服务正逐渐被互联网改变。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中国教育产业也正在经历一场由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主导的深刻变革。这意味着 “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 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逐渐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模式。本文就互联网时代线上教育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究,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物理; 线上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117-001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的计划,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在大学教育中,这意味着“黑板+粉笔” 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逐渐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模式。新型的互联网线上教学是一种教学新模式,其优点使得它对传统模式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也使得它并不能简单盲目的取代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在线教育打破了线下传统教育模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降低了教学成本,它可以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实现远距离交流与分享,有利于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但另一方面,在线教育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和集体学习氛围,难以保证学习行为和效果,同时它对设备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限制。
但不论怎样,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互联网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两者的发展方向均是一致的。因此,互联网教育(线上教学)与传统教育(线下教学)的结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想要运用好这种新型教育模式,我们需要把握好线上网络教育和线下课堂教育的主次关系。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上讲授、课后辅导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型线上网络教育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课前准备(课程资源準备)
课前准备阶段,即课程资源的准备过程。在大学物理的所有知识点中,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引入线上教育的需要。因此,首先要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调查了解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学科需要,把所有需要讲解的大学物理知识点罗列出来;其次,对所学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分类,确定哪一些需要线上资源辅助;最后,再对线上资源的类别进行区分(图片,动图、视频)。全部前期准备做好之后,再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结构,设计出最适合课堂知识点的教学初步方案。
二、课上讲授(慕课微课)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以“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新型教育模式已经逐步渗入到我们的传统课堂。必须要承认,线上教育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线上教育可以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化。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地区分配不均的问题,优化了教育资源;其次,线上教育也能促使教学模式发生新的变革。包括教学时空的拓展、教学内容的加深、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以及教学工具的革新;最后,线上教育使得老师和学生的身份都有了一个重新的定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主导。但是,“新”不代表一定“好”,尤其大学物理教学是以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为基础的。针对公式定理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其推导过程。整个推导过程往往极其复杂,这就需要老师对每一步的前因后果都阐述清楚。同时,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力都不一样,所以公式推导的讲述需要学生和老师面对面及时交流,及时反馈,而这一点恰是线上教学所欠缺的。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每堂课所讲知识结构的特点,慎重的选择讲授方式。
三、课后辅导(答疑辅导模式)
对于大学物理的课堂来说,课后辅导是提高学生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够使悬在心头的疑难问题得到准确的解答,及时弥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不足,是一种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在大学生教育中,授课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大学物理的习题课和其他专业课的时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重叠。因此,在辅导答疑方面,线上教育可以非常方便的解决这个难题。任课可以利用各种在线直播平台,和不在场的学生进行互动。一方面,使得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来课堂现场听课的学生,也能通过互联网参加到课堂中;另一方面,重播视频可以作为学生期末复习的重要材料。这样一来,就对时间和资源都有了一个合理地利用。
线上教育是科技时代的必然产物,将来的教学模式,必然是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比例形结合。只要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使新型线上网络教育与传统线下课堂教育相辅相成,相互结合,共同发挥最用。对线上教育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也可以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针对于大学物理学科建设来说,探讨线上教学的合理应用,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基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2018年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ZZslg16070);上海理工大学2018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上海理工大学2018年度一流本科系列教材建设项
参考文献:
[1]赵凯华.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物理,1995(08):2-6
[2]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光明日报,2015-6-9
[3]李枫,王伟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变革,科技风,2017(2)
[4]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中国教育报,20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