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魔术创始人张慧冲

2019-10-08 06:53蔡理
上海采风月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海派魔术

蔡理

现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可能还记得中国曾经有位魔术大师张慧冲,他的高超过人的海派魔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就力挫号称“魔术大王”的德国魔术师尼古拉,并创下了中国魔术连演时间最长、观看人数最多的纪录,并出访南洋群岛、欧洲、澳洲、北美洲的许多国家,周恩来总理邀请他进中南海怀仁堂,表演海派巨型魔术……

幼时起就痴迷魔术表演

张慧冲祖籍广东中山,但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出身于富商家庭,受过较高层次教育,学有专长。他自幼起就迷上变幻莫测的魔术表演,就是这一“不入流”的职业,使他之后竟抛弃了船长、电影明星等荣衔,在长达40载的岁月中,义无反顾、孜孜以求地研究魔术,表演魔术。他的表演汲取了我国古彩戏法的菁华,融合了西方魔术的技巧。独具魅力的表演,吸引着广大观众,终于成为名噪一时、誉满中外的魔术大师。

他儿时就读的上海道前小学附近是老城隍庙,那里三教九流汇聚,百戏杂陈,可真热闹。生性好玩的他,就喜欢买票走进变戏法的场子,江湖艺人的几套戏法引起了张慧冲的兴趣。他见玩戏法的把一只只空匣向观众交待清楚后,便蒙上一块绸布放在地上,用一根彩色棒在匣上点一下,又吹上一口气,不料再挑开绸布,掀起匣盖,却从匣里拎出一只活蹦活跳的鸭子来;明明茶杯中盛着半杯温水,玩戏法的把一粒莲子投入,不一刻,即开出了一朵小小的白莲花……這些戏法看得他眼花缭乱,觉得新奇、有趣,也在他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爱好魔术的根苗。

从上海吴淞商船学校毕业后,张慧冲进入轮船公司任职,面对天天和机器、海洋打交道的航海生活,他感到太枯燥呆板,并没有多大兴趣。为了增加生活的情趣,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下班后,他便躲在自己那狭小的舱房里,摆弄其拥有的一些魔术道具,练习基本功。当年,他航行所到之处,看过许多国家的西洋魔术表演,并去求访世界各地的魔术技巧。他对魔术十分痴迷,甚至不惜钱财,会用金条去换一本魔术书籍。

在几年的航海生涯中,他每次公休返沪,都到四马路的青莲阁品茗会友,常见一些江湖艺人在茶座上玩几套小戏法,博茶客一笑,挣几个钱糊口。每次张慧冲给的钱总比旁人多一点,因而,也学到了许多技艺。

后来,经友人介绍,他与申城魔术界前辈莫悟奇成了莫逆之交,莫赠给他“转心箱”等八套魔术道具,他视为珍宝,一有时间就在卧室里摆弄起来。为了能多学到魔术本领,他还想方设法买通了剧场人员,每当有大型魔术团来演出时,他就躲在舞台上方的天桥上偷看别人的机关和技巧。久而久之,张慧冲会的魔术特别多,加上明星出身,擅长表演,这都为他日后成为海派魔术的奠基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早期风靡一时的电影明星

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慧冲曾是上海滩风靡一时的电影明星。那是1923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地处上海虹口天通庵路)看中张慧冲不但有健美的体形,又喜爱游泳、驾车、骑马等运动,还有一手武术好本领,便邀请其去拍电影。开始只是义务性质,他也把拍电影当作玩票,不计较得失。他与妻子徐素娥一起义务主演了影片《莲花落》,虽然该片仍属国产长故事片的尝试之作,但由于故事完整,主旨劝善,公映后得到过较好的舆论评价,并被美国片商运往旧金山映演。首部影片的成功增加了张慧冲对电影创作的兴趣,次年他又为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主演了《好兄弟》和《爱国伞》两片。

此后,他正式转入电影界谋求发展,以承包的方式建立了“联合影片公司”,自导自演了《情海风波》《夺国宝》等片。尤其是《情海风波》一片,竟幸运地得以在卡尔登大戏院公映,大为轰动。原来卡尔登大戏院在那时专映西片,从不映国片,而《情海风波》却破纪录地得以在该戏院放映,因而轰动一时。当时,上海《申报》在一篇评论影片《情海风波》的文章中提到张慧冲,说他“有一种英俊之气,扑入眉宇,手足也矫捷不凡,泅海一幕尤其真功夫……对我国来说是位杰出人才”。从此,张慧冲开始在当时电影界走红起来。

此后,联合影片公司每年出品一部影片,除《情海风波》之外,另三部为《击后缘》《五分钟》及《夺国宝》。但在拍《夺国宝》外景时,车行至吴淞蕰草浜处时,因车速过快,突然汽车来了个大翻身,结果整车人有死有伤,唯有张慧冲一人毫无伤痕。此片拍成后,联合影片公司也就宣告停顿。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中国影坛开始盛行武侠片,而张慧冲在武侠男星中可谓得天独厚,是当时扮演英俊潇洒的武侠英雄人物的顶尖高手。1925年,张慧冲受当时最具规模的明星影片公司的导演任矜苹邀请,参加影片《新人的家庭》的拍摄,他在片中扮演舰长,成绩颇佳。因此,明星影片公司董事长张石川正式邀请他加入“明星”,以演武侠打斗片为主。这段时间里,他主演了《无名英雄》《山东马永贞》等影片。《无名英雄》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武侠片”,并以古装侠客为头号角色,它所叙述的除霸雪恨的故事,表现了弱者的不平,获得许多观众喜欢,公映后也颇为上座。这些影片,在当时的影坛掀起了武侠影片的新浪潮,张慧冲也因此深受观众喜爱,收获了“东方范朋克”的美誉(范朋克是当时美国好莱坞的大明星)。

张慧冲主演过的电影有22部,制作过的影片有14部。电影明星阮玲玉(也是他的弟媳妇)就是经张慧冲介绍,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其电影艺术生涯的。

张慧冲30岁那年父亲去世,他继承了25万银元,于是用此财产东山再起,创办了“慧冲电影公司”。他是个多面手,编剧、导演、主演、剪辑等电影行业的主要行当都拿得起来。他自导、自演,与妻子一起接连拍了《水上英雄》《小霸王张冲》《中国第一大侦探》《海天情仇》等五部武侠片。第一部电影《水上英雄》在上海中央大戏院公映时,突破以往票房纪录,堪称盛况空前。但在拍摄《水上英雄》时,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事件——这个电影摄制组在出外景时,两艘船只行至普陀山附近突遇海盗,幸有枪器自卫,才逃过一劫。

尽管张慧冲在影坛十分红火,其还是未忘记那神奇的魔术,有时会和女演员在他拍的电影放映中间休息时,加演20分钟的魔术表演。

力挫德国魔术家尼古拉,风靡上海滩

1930年7月发生的一件事,使张慧冲真正开始了魔术生涯。当时,德国籍犹太人魔术家尼古拉来到上海,在夏令配克影戏院演出。他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宣传中,充满了对中国魔术界的歧视。他吹嘘自己此次带来的魔术节目“腰斩活人”称雄世界,如果有哪位中国人能识得其奥妙,并照样表演一次,他愿输给美金一千元。这种狂妄的目无他人的态度,引起了上海人民的不满,魔术同行们更被激怒。民族自尊心极强的张慧冲拍案而起,誓要为中国魔术界争这一口气,为中国人争回这个面子!

尼古拉在夏令配克影戏院的首场演出,张慧冲和朋友们一道前往观看。他发现,尼古拉所谓“腰斩”,是推出一个仅能容身的小立柜,让女演员站立其中,关上门用宽宽的两把刀,横插进立柜,把柜分成三段,然后将当中的一段竖着剖开,再分向两边,使立柜中部透空,而美女的上下、头部和足部不动。原来如此!张慧冲立即开工赶制道具,积极筹备,很快就制作出了比尼氏更精湛的能两面开门的“腰斩美人”,还推出了“七国衣”“飞响铃”等尼氏没有的节目。他在上海各报登出广告,声明自己接受尼古拉的挑战,将在尼演出后,于同一剧场演出精彩度更高的节目。消息传开,上海沸腾了!市民们赞赏张慧冲为民族争光的义举,预售门票被争购一空。

7月下旬,张慧冲的魔术节目开演,果然非同凡响。他的“腰斩”能把上中下的门都打开,让观众看到被分割开来的女演员的存在,而且上下、头部和脚部都能动。魔术技巧、深度都超过尼氏,这是狂妄自大的尼古拉所始料不及的。观看了张慧冲的表演后,尼古拉甘拜下风,悄然离开了上海。张慧冲的声誉由此大振。之后,他组建了张慧冲魔术团,先后在东南亚等华侨众多的地区演出,挟电影明星的雄姿,以民族锦绣服装、精彩的魔术,赢得了华侨和当地人民的欢迎,久演不衰,欲罢不能。在印尼泗水等地演出时,争购门票者被挤掉的鞋子竟然要用车来装运清除。

是电影明星,也是一位勇敢的抗日战士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这位电影明星转身成了一位勇敢的“战士”。他扛着电影摄影机,冒着枪林弹雨,活跃在淞沪抗日战场上。一次拍摄结束回家,他发现自己戴的钢盔上,竟有一个半分深的弹痕。但他没有被吓倒,第二天又不顾敌机的轰炸,继续抢拍。他用镜头记录了大量日寇侵略的暴行,也留下了以第19路军为主力的中国军人英勇杀敌的许多珍贵镜头,拍成了纪录电影《上海抗日血泪史》,并把它配上普通话和粤语,同时在上海和广州的各大影院公映,极大地唤起了同胞的抗日热情。

1932年11月,他在19路军将军蔡廷锴的介绍下,带领电影摄制组奔赴华北热河地区的抗日前线,用电影摄影机真实地记录下热河省驻防军上将总司令汤玉麟抗日不力却私运家财,而中国军队下层官兵英勇抗日等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热河失守后,张慧冲的摄影器材全部被日军炸毁,张慧冲冒着生命危险把拍摄好的胶片带回了上海。不久,这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大型纪实影片《热河血泪史》在上海的许多电影院上映,引起了轰动,也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张慧冲赤诚的爱国之心感动了很多人。中国大文豪鲁迅先生于1933年3月19日在《申报》上以“迎头经”为题写道:“张慧冲君所说,享名最盛的义军……极勇敢的小百姓”——鲁迅先生赞扬张慧冲以身涉危,深入战争前沿,勇敢记录下日寇侵华的暴行,真实反映了中国军人抗日的勇敢精神。对此,和鲁迅先生同住虹口的张慧冲也倍受鼓舞。

輝煌年代,鼎盛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也照亮了日益衰败的中国魔术事业。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张慧冲决定重振旗鼓。他四处奔走,积极邀人、筹款。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51年冬,“张慧冲巨型魔术团”重新建立,张慧冲和他的魔术事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1952年元旦,张慧冲巨型魔术团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正式演出。初夏,搬至龙门大戏院继续演出。连续演出20多个月,前后更换了四期节目,每期节目巨型魔术多达100多套。精彩的魔术演出吸引了广大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以及各级干部和外宾,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还兴致勃勃地到龙门大戏院看他的魔术表演。演出场场满座,盛况空前,创下了中国连演时间最长,观看人数最多的纪录。在艺术上得到新生的张慧冲,好像要把过去损失的时间一下子补回来似的,他边演、边创作、边制作,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民族风格发掘上、科学技术运用上都不断创新,其魔术艺术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

随后,张慧冲率团离沪做全国巡回公演,先后赴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演出,还参加了当时颇有影响的庆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慰向演出和北京十三陵水库慰问演出,也访问了海南岛苗族、黎族自治州,为少数民族演出,共历经14个省,既在大中城市演出,也深入农村、工厂、部队,为工农兵服务,观众达千万,张慧冲的魔术之花开遍了全国。

1958年秋,张慧冲第四次率团赴京演出,先后演于吉祥、长安等剧场,朱德、贺龙、罗瑞卿等中央领导和来华访问的外国贵宾都曾亲临观看。9月18日,张慧冲魔术团被周恩来总理邀请到中南海怀仁堂表演。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走上舞台,紧握张慧冲的手说,你辛苦了,看你满头汗水啊,人又这么瘦。

在紫光阁里,周总理亲切地询问大家的姓名、年龄和籍贯,总理和大家亲切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垂询魔术团的艺术、团员生活和经营开支状况。总理对张慧冲说,我解放前就看过你演出,表演风度还没有变。总理说,魔术虽然是假的,但创作一个好的节目,非常不容易,像你创作了那么多大小魔术节目,是非常了不起的,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总理希望张慧冲回上海后能搞一个魔术剧院,规模要大,因为上海是个大城市,国外友人往来很多,并说魔术不受语言、国籍、文化、年龄的限制,有了专用的剧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上面吊、中间拉、下面钻,把节目搞得更精彩。大家听了感到十分惊讶,没想到总理对魔术的机关如此清楚。

受到总理接见后,张慧冲倍受鼓舞。他激动地对大家说,周总理不愧是一代伟人,平易近人,并对我们魔术事业这样关心,我们要记住总理的话,努力钻研魔术艺术,千万不能辜负总理的关怀和期望。

变幻莫测的海派魔术

1961年,文化部和上海市文化局发文指出,张慧冲先生对中国魔术的影响极其深远,要求黄浦区文化局对张慧冲先生的艺术成绩和经验进行保护和总结,并委托著名魔术师傅腾龙先生进行记录整理(当时,“张慧冲巨型魔术团”已经并入“江南杂技团”,属上海黄浦区文化局管辖)。

1962年4月12日,张慧冲因心脏病发作,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65岁。魔坛的一颗明星陨落了。

张慧冲是现代中国魔术界以大规模专场的形式把魔术推上正规艺术舞台的先驱,他以“巨型魔术”为号召,庞大的阵容,一个连一个的大节目魔术瞬息万变,舞台气势恢宏,声势夺人。如《水晶球》,他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把流传在吉普赛的民间占卜术经过再创作搬上艺术舞台:在幽暗的灯光中,张慧冲玩抚着一个玻璃球,观众各自把写好的问题装入信封交给他的助手,助手当场把它烧掉,而张慧冲随意拾起一小撮紙灰,透过“水晶球”,就能知道第几排第几座的观众提出了什么问题,并当众解答;有时外宾用英语提问,他还能当场用英语回答。区别于其他各类道具魔术,这个节目自张慧冲后,国内还无人能演。

又如《炮打美人》就更为神秘:那舞台上放置着一尊巨型大炮,表演者把女助手从大炮的后面放入,他按动了炮钮,炮声响了,炮口中喷出一阵浓烟。在烟雾中,表演者将高挂在舞台左角上的一只大木箱放下,将大木箱打开,表演者和他的男助手两人从大木箱中扛出第二只木箱,再把第二只木箱的盖子打开,在那只木箱中又扛出一只木箱,木箱的盖子打开了一只又一只,原来悬挂在舞台半空中的那只大木箱里套着五只木箱,一只比一只小些,套得紧紧的。当表演者扛出第六只箱子,这第六只木箱的上面有一把铁锁锁住箱盖,他用钥匙把铁锁开了,将箱盖打开,箱子中突然站起一个人来,这个人是谁?原来就是方才表演者放入大炮中的这位女助手。

这一幕表演,很使观众惊异,在刹那间,放入大炮中的女助手怎能遁入六只套住的大木箱(又是被铁锁锁住的箱子)中?

还有“腰斩活人”“马变张慧冲”“水遁”等等,都渗透了他的无数智慧和心血,经历了千百次的失败和锤炼,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可谓集现代魔术之大成,为后人提供了完整的海派魔术蓝本。

2009年6月,张慧冲创立的海派魔术成功申报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派魔术后继有人

张慧冲虽然驾鹤西去,而令人感到欣喜的是,他创立的海派魔术乃后继有人。在上海有一位被赞誉为张派魔术嫡传的人物,她就是张慧冲的女儿张慧慧。她从小就跟随在父亲的身边,是张慧冲魔术团最小的助演,深受父亲魔术艺术的熏陶,耳濡目染,厚积薄发。1958年,张慧冲带着幼小的张慧慧走进中南海演出,周总理亲切地问慧慧,“长大了干什么?”慧慧激动地表示:“长大了,我也要和爸爸一样演魔术!”这次会见,给予张慧慧很大的鼓舞,然而她从来没有陶醉在父亲的光环里,她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是爱国、正直,当然还有魔术。但是,不久“文革”开始了,年轻的张慧慧被下放到江西金溪双塘公社,命运的坎坷、艰苦的生活,都没有使她放弃魔术事业和遗忘对总理的承诺。

在一次公社汇演上,张慧慧表演了海派魔术,精彩的表演,让她进入了江西省金溪县文工团,有了继续担任魔术演员的机会。不久,她又被江西抚州市文工团发现,调入该团担任魔术演员。在这期间,张慧慧为贫下中农演出数百场,为福州军区广大指战员演出,还经常下煤矿(徐州、枣庄、安庆)为矿工们演出。她曾走过29个省市为广大工农兵演出,回到上海后,也一直从事着魔术事业。

张慧慧的儿子,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的张小冲,正在继承祖业,已经成为海派魔术的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冲继承了当年张慧冲海派魔术的制作技艺,并引进了新的技术,结合现代科技,使得海派魔术有了跨越式的提高。他也是一位善于表演大型幻术的魔术师,能通过不同的表演、舞台场景的变化,制造出有意境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和人物感情的情景魔术剧,节奏明快,场面宏大,具有鲜明的海派特色。张小冲费时两年创意设计、研究,和父母共同出资近十万元,于2003年推出了大型情节魔术《红》,演绎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不了情”。其中既有外祖父张慧冲的“影遁”手法,又加上了欧洲电影“镜头内部蒙太奇”的效果,将观众带入一段真正的情感之旅。凭借这个节目,张小冲在上海国际魔术比赛中一举摘得了新人奖。

猜你喜欢
海派魔术
多元多样的海派文化
不可思议的魔术
海派牙雕传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吸管悬浮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庞大的魔术联盟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变废为宝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