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的恒山,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整个寺庙为木质框架式结构,共有殿宇楼阁40余间。据悉,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90米,因多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粘贴在悬崖上。从远处抬头望上去,看见的是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那么这座绝壁上的“危楼”又是怎么建造的呢?它又为什么要建造在悬崖绝壁上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它历经沧桑仍旧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有人说因为这里暴雨成灾,只好把寺建在悬崖上,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是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也有人说这里是南去五台山、北到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而且当时浑河河水从寺庙前的山脚下流过,时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这里有金龙作祟,便想到建佛塔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根据寺里石碑的记载,在当时,工人们首先在山崖上完成横梁的布置,然后再在山脚下,制造出每一个木质构件。当把所有的构件都造完之后,把它们搬运到山顶上,再用绳索把工人和这些部件都放到山腰。在那里,工人将这些部件拼成一个个单独的建筑,再在单个的建筑体之间铺上栈道,连接成整体。这样便成了悬空寺。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考古研究发现,悬空寺所有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横梁直径50厘米左右,深嵌于岩石之中,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1米左右。据统计,这样的横梁共有27根。这些横梁就是整个悬空寺的支柱。
这些横梁都是由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制成的,质地坚硬,使用之前先用桐油浸泡过,能起到防腐、防虫的作用。考古学家还发现,在悬空寺楼阁下方有22根立木,这些立木的上端支撑着横梁,下端牢牢地压在了岩石上,立木和横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使楼阁不会垮塌。
除此之外,悬空寺所处的位置正好是石崖向内凹进的地方,石崖的突出部分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屋檐,让寺庙避免了风吹日晒而引起木材风化。悬空寺所处的高位正好也避免了洪水的侵袭,而金龙口的山风把河谷的水汽一冲而走,保持了这里干燥的自然环境。这些因素使悬空寺保留到了现在。
经过调查,专家们推断,古代工匠用一种叫做“签”的铁质工具在岩石上开凿了27个石孔,然后将横梁穿入岩石,起到了很好的承重作用。
20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试图更换部分悬空寺的横梁,却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专家们发现,这些横梁在打入崖壁上的石孔时,都被作过独特的处理,插入石孔中的一端被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打得越深,就固定得越牢固。
古人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却能建造出如此神奇的建筑,他们的聪明才智实在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