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栋 赵红军 张桂芝 王爱玉 赵金辉 陈 兰 张晓洁
摘要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直接影响新品种的客观评价。本文通过山东省区域试验操作实践,介绍了棉花栽培技术,包括耕整土地、机械精播、施肥、中耕、整枝、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棉花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区域试验;轻简化;栽培技术;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6-0024-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是在一定生态区内鉴定棉花新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的大规模农业试验,可为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区域试验质量的好坏将关系到新品种审定,提高试验质量对新品种审定具有重要意义[2-5]。区域试验主要通过田间试验鉴定新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产性,传统的田间生产管理比较精细,用工较多,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非常有必要简化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棉花区试栽培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做好棉花区试工作,笔者对适于机械化管理的棉花区试栽培措施要点进行总结,以利于共同提高棉花区试管理水平。在保证棉花区试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棉花区试田间管理,简化施肥、中耕次数,棉花全生育期仅施肥2次、中耕2次;进入蕾期后,病虫害防治和化学调控同步进行,从蕾期至花铃期持续化调40 d左右,塑造棉花理想株型,保证棉花产量和品质。本栽培管理技术实用性强,既能充分展现品种特性,又能显著减少劳动用工,促进棉花区试工作的稳定发展。现将棉花区试轻简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更好地开展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提供参考。
1 耕整土地
棉花品种试验地块要求地势平坦、地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等。创造虚实合宜的耕作层是做好棉花品种试验的基本条件。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深耕或者深松,深度以不低于30 cm为宜,以利于冬季蓄藏水分,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开春后,于播种前15 d左右灌水造墒,播前3 d旋耕、除草,耙耢平整。整地质量要求达到地面平整无沟坎,土壤上虚下实,虚土层厚度2.0~3.0 cm,无中层板结,表面细碎,无大土块,无残膜、残根、残物以及其他影响机械作业的杂物。
2 机械精播
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剔除瘪籽、破损籽、杂质等,以提高种子质量。播前晒种2~3 d,以提高出苗率。
品种试验播种面积小,行长短,行数少,多采用槽轮式排种器,播种机集开沟、施肥、覆土、覆膜于一体。播种前首先要调试机械,为适应当前采棉机需求,多采用76 cm等行距播种,故要据此调整播种机行距,依据试验方案要求调整播种量,依据试验地底墒情况调整播种深度。
按照试验方案要求划行截排,种子依行装具,整行为1组,方便播种机运行。
播种机要匀速依行线行驶,行距采用76 cm等行距,株距一致,播种深度2~3 cm,播种、施肥、覆膜一次性完成。根据试验要求,播完1个品种行后要及时清理种子箱、排种器等部位积存的种子,以防品种混杂。彻底清理干净后,更换品种。
3 施肥
全生育期进行2次施肥。首先施足基肥,棉花播种前深施有机肥45~60 m3/hm2、二铵375 kg/hm2和硫酸钾112.5 kg/hm2;其次追肥,在盛蕾初花期追肥1次,沟施尿素1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
4 中耕
全生育期中耕2次。苗蕾期中耕要由浅至深,可防板结、保墒增温、除草,减轻根部病害,以利于促进根系深扎,壮苗稳长;盛蕾初花期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使棉行形成土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以利于灌排水,防止倒伏。
5 简化整枝
全生育期共进行去叶枝和打顶2次整枝管理。在第一果枝出现后将该果枝以下节位中的叶枝全部去掉,以控制棉花旺长,减少养分消耗;7月15日左右打顶,以有效控制植株高度,打破顶端生长优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结实器官养分分配的比例。
6 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的原则是主动化调、提前介入、少量多次、前轻后重、棉株变色不变形。全生育期内共化调5次。第1次在蕾期,用助壮素约60 mL/hm2,此后每隔10 d左右化调1次,助壮素用量视棉花生长情况酌情确定,大雨过后要适当增加助壮素用量,打顶后进行最后一次化调,助壮素用量300~450 mL/hm2。通过化调能控制棉花旺长,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使株型紧凑,结构合理,最终获得优质高产[6-7]。
7 病虫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要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特点进行综合防治。苗期要重点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等病害和蚜虫、蓟马、红蜘蛛、地老虎等虫害,立枯病防治可用对口药剂甲基立枯磷、20%五氯硝基苯喷施,蚜虫和蓟马可用蚜螨虫三清或吡虫 啉防治,地老虎等可用毒死蜱乳油防治。蕾期要重点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盲蝽象等虫害,综合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药剂进行防治。花铃期主要防治棉铃虫和红铃虫,可选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药剂进行防治。
8 参考文献
[1] 杨付新,付小琼.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发展概况[J].棉花学报,2007,19(5):407-410.
[2] 刘素娟,李瑞奇,马峙英.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成效与改进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40-143.
[3] 余政军,唐海明,余筱南.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10(3):4-7.
[4] 伊黎,卢华平,南策雄,等.棉花区域试验中栽培管理措施的控制问题[J].棉花科学,2014,36(4):47-48.
[5] 张朝晖.做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种业,2013(11):37.
[6] 葛知男,冷苏凤.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技术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1996(4):169-171.
[7] 沈家兴,涂祈钧,周宝珍,等.做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见解[J].棉花科学,2016,38(6):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