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力量推动辽宁振兴

2019-10-08 03:39谢晓娟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

谢晓娟

[摘  要]辽宁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发展既是推动辽宁振兴的应有之义,又是辽宁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制约辽宁振兴的短板来分析,文化因素既是阻碍创新的要素,又是影响营商环境的直接要素。以文化力量助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民的头脑,大力推动公益性文化发展,并挖掘和弘扬辽宁特有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符号。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既有利于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亲”“清”政商环境的形成。

[关键词]辽宁振兴;文化力量;政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8-0018-06

一、辽宁振兴:一种文化的分析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归根到底”“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等重要指示精神都是针对东北地区振兴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包括实施东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传统优势与新兴产业高度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以及调整经济结构等深层次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陆续下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等文件,对东北振兴和辽宁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

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中,文化振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制约东北振兴的“四大短板”,即“机制体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这四大短板是制约辽宁乃至东北发展的关键要素,在这些问题背后隐含着复杂的文化因素。同时,这些文化因素的形成也是体制和机制内化的结果,是经济结构长期作用的结果。从长期来看,一个地区的振兴一定是各种综合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受到了某些单一因素的影响。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制约辽宁发展的软要素非常重要,这是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关键。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辽宁振兴和全面发展的文化因素有很多。但是根据辽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下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计划经济思想严重,创新精神不足。辽宁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在长期实施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推进,计划经济思维所固有的“等、靠、要”的思维局限性逐渐凸显。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企业表现为畏手畏脚,一些管理部门谨小慎微,缺乏闯劲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新性和创造性不足。民营企业发育不良,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民营企业较少。民营企业在企业中的占比较南方省份低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二是文化产业不发达,主流文化品牌影响力不强。辽宁是文化大省,有农业文化、东北抗联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加强。此外,辽宁还有雷锋精神和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但是,系统性研究、梳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郭明义精神还不够,结合时代特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的时代内涵还不够,人人都学雷锋、个个崇拜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如何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结合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开展学雷锋活动,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还需要付出努力。三是政治生态扭曲,官场潜规则负面影响依然较大。政治生态会对社会文化、大众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坏的政治生态会带坏整个社会风气。辽宁系统性拉票贿选问题的出现暴露出辽宁在薄熙来、王珉主政期间政治生态已经异常以及政治文化已经变质。政治生态的扭曲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会造成“不为下只为上”的“媚上”文化,“仆人意识缺失”的“官本位”文化,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形式主义的“政绩文化”以及懒政怠政的官僚作风。当官场的人热衷于跑官卖官的时候,当一些不法商人“围猎”官员的时候,就会造成钱权交易和官官相护,就会带坏一个地区一个领域一个部门的政治生态。而变质了的政治生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彻底修复。四是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和产品尚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愈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政府需要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提供更多的文化设施,并改革各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公益性文化能够起到价值引领弘扬主旋律的作用,应该得到大力发展。受到经济发展迟缓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辽宁省的公益性文化建设不强,包括各级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品牌等的数量还不足,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力度不够。总之,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还存在短板。

二、推动辽宁振兴的文化发展战略

以文化推动辽宁振兴首先需要的是转变思想和理念,就是说要充分认识到辽宁振兴是全方位振兴。文化振兴是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振兴所带来的精神的提振会对辽宁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文化振兴的核心是精神振兴。而这个精神振兴的核心任务就是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武装人民头脑的理论武器、思想武器和情感力量,转化为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行业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文化振兴需要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依托。作为文化精神外化的形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辽宁的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挖掘辽宁特有的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符号,体现辽宁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统一。同时,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文化振兴的关键。因为政治生态关涉民心向背,关涉党风民风,关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辽宁文化发展的核心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检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体系,包括了豐富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这一思想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真理的力量,思想的魅力、实践的巨大领导力,不仅能够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还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文化振兴的核心是必须坚持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文化事业的领导。这是文化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活动、影视作品、文学艺术等表现形式都要把这一思想贯穿始终。文化要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以中国人民的伟大生动的社会实践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导力量。文化振兴其实质是精神的振兴,是一次统一思想、升华精神和净化灵魂的过程。这就要求文化发展和文艺创作必须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首要追求的目标。坚持人民利益为先,社会效益为上这是文化发展的底线和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真正发挥文化在凝心聚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文化振兴需要弘扬主旋律。当前中国的主旋律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在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形式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信心,坚定对党的忠诚和认同,坚定对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勇气和信念。二是文化振兴要立足辽宁,把辽宁精神通过文化的表现形式代代相传。辽宁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不断进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了开拓创新的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形成了“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辽宁精神。辽宁精神是中国时代精神的缩影,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辽宁人民身上特有的文化力量和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需要通过文化的表现形式予以激活和呈现,变成动员辽宁人民奋发向上,开拓进取,重振辽宁雄风和重铸辽宁辉煌的精神力量。

2.辽宁文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益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文化振兴离不开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是不能把盲目追求文化产值和文化利润作为首要目的。政府作为文化发展的主导者,既要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又要结合地区特点和地区优势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下大力气。目前,辽宁省发布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健全由购买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综合评审机制。同时《意见》还发布了《辽宁省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共5大类32项具体内容。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公益性文化体育产品的创作与传播,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承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展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民办文化体育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举措。同时,我们也看到辽宁省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近年来,辽宁省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断完善,设施利用率不断提高。2016年和2017年两年,辽宁省财政仅扶持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就达6000万元。在对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面积未达标的村文化室进行重点扶持过程中,共补助80个乡镇、1600个村;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时,对24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80个村(社区)进行了重点扶持,共补助资金1680万元。去年,辽宁省还对全省15个贫困县和设施落后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了重点扶持,15个贫困县的400个没有文化广场和文化广场不足800平方米的贫困村每个村都得到补助5万元,合计2000万元。”[2]正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推动、战略策划和资金投入,辽宁人民的精神风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同时,辽宁也启动了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据2018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报道,辽宁省发布了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重点项目及责任分工方案。《方案》提出了包括“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普查研究工程;历史古籍和文献档案保护利用工程;历史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传统文化类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民族特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辽宁老字号传承发展工程;辽宁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工程”等在内的十二个重点项目。[3]这也意味着辽宁在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正在实施有力措施。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发展公益性文化,重振辽宁文化雄风已经形成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并纳入了政府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意味着未来辽宁文化发展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助力辽宁振兴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3.辽宁文化发展需要体现辽宁特色,展示辽宁历史和文化魅力。一段时期以来,唱衰辽宁,抹黑辽宁,污损辽宁的调子和言论充斥网络和民间舆论场。东北乃至辽宁被贴上了“落后”“官僚”“低效”的标签。不可否认,辽宁在发展的过程中,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也与我们的主流媒体、文化产品中没有挖掘辽宁文化的精神,没有弘扬辽宁精神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文化活动缺乏地域特色,一些文化产品即使具有地域特色比如“二人转”,但是也与主流文化相去甚远,甚至成了“低俗”“搞笑”的代名词。因此,辽宁文化振兴首先要开发和挖掘具有辽宁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文化产品,展示辽宁文化魅力,一是要开发建设红色文化。目前,“全省已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点)50余处。其中,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10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9家,包括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等,形成了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中部红色旅游区、以抚顺雷锋纪念馆以及抚顺战犯管理所为重点的东部红色旅游区、以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西部红色旅游区等中、西、东、南部四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并形成了围绕“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组成的一日游或二日游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4]红色旅游集思想教育和休闲文化于一体,必将起到提振精神,扩大文化影响力,展示辽宁良好形象的目的。二是要继续弘扬以雷锋精神为主的劳模精神,把劳模精神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与“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辽宁精神有着共同的基因、共同的品质和共同的追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一个代代相传、与时俱进的精神谱系。这种精神谱系融入了辽宁人民的血脉当中,是辽宁人民最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目前雷锋纪念馆、雷锋精神研究所、雷锋小学等等以雷锋为符号的雷锋文化已经成为抚顺文化的品牌。但是,还需要成为辽宁的文化品牌。我们需要通过文化的力量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此外,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辽宁这块神圣的大地上都涌现出了一批批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截至目前,辽宁1431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数量居全国前列;1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47人獲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51人当选省道德模范,130人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5]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事迹,一个一个伟大的形象。这些劳模就是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历史进程的写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的缩影。这些劳模身上都深深地落下了时代的印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三是积极开发辽宁本土民间文化资源,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体系。“辽河文化”融合了民俗艺术、民间技艺、传统节日文化、民间信仰等民俗事项与活动。东北大秧歌、二人转、奉天大鼓和辽派评书是辽宁民俗文化的集中代表。在新的时代,如何使得这些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成为助力辽宁文化振兴的力量,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民俗文化是以民为主体的文化,反映的是浓厚的家国情怀。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守得住家园,留得住“乡愁”就是一种文化的守候,是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100多项。这些民俗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把多民族的文化因子融合后流传下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的情感归宿。但是,现代化的发展不仅在慢慢地磨损着民俗文化存在的根基,也正在淡出年轻人的生活视野。因此,民俗文化的发展需要一种现代的转型,既要引用现代技术手段,又要保留民俗文化的特色,使民俗文化能够承载新时代的主题,成为推动人们奋发进取,投身新时代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

4.辽宁文化发展的关键是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广义的政治生态是指社会政治生活的宏观环境,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狭义的政治生态是指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各政治主体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状态,是党内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6]从一般的角度来讲,所谓的政治生态就包括了权力要素、制度要素、主体要素、文化要素、生产力、法理要素等。诸多的要素构成了一个政治生态的整体,并互相发挥着交互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党内监督偏松偏软,辽宁的政治生态出现了严重问题。辽宁省人大代表拉票贿选系列案件就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集中体现,也必将对社会的文化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政治生态会导致部分党员干部道德滑坡,理想信念丧失;存在着脱离群众、热衷于政绩工程,形式主义盛行等问题;在政治行为方面存在着腐败现象,在经济开发、土地流转、城市规划、用人选人等领域腐败高发;在党内生活上会造成党内关系扭曲,人际关系紧张,阿谀奉承,人身依附之风盛行。因此,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建构“亲”“清”的政商关系、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都是加强建设良好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为了建立起和谐的干群关系,建设良好“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辽宁制定并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实施意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解决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8方面问题,确保取得实效。”[7]全省上下正在形成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价值共识。同时,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也为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进行保驾护航。从严治党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机制也突出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纪律检查机关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力度。“更加注重纪律作风建设。召开全省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警示教育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格执行省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实现市(分)院检察长向省检察院述职述廉全覆盖。省检察院对沈阳、大连、阜新、盘锦4个市级院开展巡视,市级院对28个基层院开展巡察。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检察人员46人。”[8]以上事实证明,辽宁良好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而正是良好的政治生态助推了辽宁经济向稳向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修复政治生态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看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加大力气进行解决。这些问题表现在,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形式主义以各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腐败问题和钱权交易行为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人“不作为”“懒政”“怠政”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在一些关键领域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社会的公平正义还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一些人的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变化,滞后于省情国情的变化,无法有效应对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待于提升;等等。种种事态表明,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一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党员和领导干部始终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二是要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胆量,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用制度守护良好的来之不易的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只有制度化的建设才能避免历史上出现的“一言堂”“一把手腐败”和“前官不理后账”等现象的发生,用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使其能够始终做到秉公执法,公道正派,责任担当。三是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为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提供更多的畅通的渠道和平台。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媒体监督,代表建言等都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同时,要加大对网络谣言,非法集结等非制度性参与的惩戒力度。总之,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塑造一支优秀的党员干部队伍,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能够建立起“亲”“清”的政商关系。良好的政治生态是辽宁干部队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的保障。而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又是塑造辽宁政治生态的重要力量。

总之,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辽宁的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并不是要淡化或者否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也不是要否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性,更不是要忽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而是要看到,无论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短期目标完成的角度看,文化都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内生变量。从文化的角度看辽宁振兴,就是要求我们把同步推动和发展文化事业放在重要位置,转变先发展经济再发展文化的陈旧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看到文化在凝聚力量,統一思想,队伍建设,激发潜力和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的发展会进一步证明,文化正在成为助力辽宁振兴的蓬勃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唐佳丽.辽宁省财政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N].辽宁日报,2019-1-28.

[3]辽宁十二个重点项目助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N].经济日报,2018-11-20.

[4]张继锋.以红色旅游为牵动建旅游强市[N].辽宁日报,2015-6-3.

[5]杨东.英模是辽宁文化的突出符号[N].辽宁日报,2019-3-28.

[6]王翠,任中平.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态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2):88-96.

[7]王金海.构建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爬坡过坎——辽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N].人民日报,2019-2-13.

[8]于天敏.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N].辽宁日报,2019-2-2.

责任编辑  宋桂祝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政治生态治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以全面从严治党护航政治生态建设
2016年: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年
民粹主义日益侵蚀欧洲主流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