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烘托 助推情节

2019-10-08 02:45滕达王卫锋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杨志自然段景物

滕达 王卫锋

导语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神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的描写。本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不但能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酷热,杨志与众军汉矛盾不断激化,生辰纲被劫主要因他们人不和,而吴用等人能智取成功,得益于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技法探微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解析

环境描写有提供背景、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选段中都有体现,主要表现为推动情节发展。文中多处写“热”。开始写改变时辰,“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是杨志怕劫匪趁早凉来打劫,而中午太热,劫匪也会嫌热,不愿动身。“热”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杨志与属下的矛盾。“热”,军士不走,杨志轻则痛骂,逼赶要行,重则藤条鞭打,如此得罪了厢禁军,及虞候、老都管在内的所有人,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最终中了敌人的计策。接着,“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大热”“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天热难行,军士非歇不可,杨志不允,打将起来,争执之中,遇见伪装的晁盖一行人,而杨志一行人正精疲力竭,口渴难耐,为下文“买酒”中计埋下了伏笔。后来,挑酒汉子的唱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既可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可提供当日天气情况,继续烘托出一种热得急躁的气氛,为下文情节继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仿写

夏夜,清凉的薄荷香气清新自然,皎洁的月光映在姥姥挂满慈祥笑容的脸上。我喜欢依偎在姥姥的怀抱中数星星。这时姥姥总能变戏法似的拿出我最喜爱的葡萄,一颗颗葡萄挤在一起,缀上几滴晶莹的水珠,就好像姥姥流下的辛勤汗水。姥姥满足地看着我吃着一颗颗甜甜的葡萄,但自己却从来不吃。而那时的我总是一味地贪婪享受,不知道让给姥姥。

“姥姥!”我兴奋地跑上前去给姥姥来了个大大的熊抱。“你这孩子,不会轻点,姥姥可上年纪了!”我吐吐舌头,又缩到姥姥的怀中,贪婪地嗅着那股我喜欢的薄荷香气。姥姥温柔地摸摸我的头:“快去学习吧!”我不舍地看着姥姥:“那我现在就去学习,学完了之后再陪您。一定不要走哦!”

(湖北孝感市楚澴中学 池卓)

结语

在写作中,对自然环境进行描写时需注意:一、抓住环境特征,特别是要能够从细节上凸显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二、要精心设计描写的角度和顺序;三、善于运用形容词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四、应该做到情景交融。

技巧延伸

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約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鲁迅)片段

解析

这段文字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心情,揭示社会现实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眼中的景物都是灰暗阴沉的,这既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作者当时沉重心情的体现,凸显了社会的破败和荒凉,使读者对当时农村的社会现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读者对如何改变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层次思考。

第2自然段中,作者对眼前故乡的景物进行了描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写出了故乡萧条、破败的景象。家乡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都是美好而明丽的,在许多文章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对自己家乡的赞美。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一反常态呢,这正是警醒读者之处。这一段中的景物描写,既烘托了作者的悲凉心情,又揭示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给中国农村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5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对“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的描写,既写出了老屋的破落,更显示了人的流离。第2自然段中写的是远看,而这里写的是近看。由远而近,家乡的荒凉和萧条更加令人触目惊心,不忍多看。这一句表面写“枯草的断茎”,实际上写的是当时农村凋敝的景象,通过这一描写再次烘托人物悲凉的心境。

第8自然段中,作者再现了故乡美丽的景色。这幅画中,色彩依旧那么明丽,但少年闰土的形象已经消失了,记忆中的美好形象已被眼前残酷的现实抹杀。这一段的景色描写是对主体的升华,展示了对未来故乡的美好憧憬,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创造新生活的热切愿望。

猜你喜欢
杨志自然段景物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小说的互文与改写——读东君短篇小说《与杨志共饮》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秋天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Lilytype lectin ( Sm LTL) in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and its response to Vibrio anguillarum*
美丽的秋天
景物描写要准确
杨志的失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