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烟”何难“禁”

2019-10-08 02:4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公共场所自律故宫

近日,两名男子在故宫博物院一边叫嚣一边吸烟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一致谴责。北京警方随后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为由对涉事3人作出处罚。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中明确规定,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两名男子为了在网络上博取热度、吸引眼球,竟私藏违禁品并在公共场合吸烟,其挑衅法律法规、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慨,也应受到严惩。

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公共场所吸烟的新闻之所以屡见不鲜,本质上还是因为一些吸烟者对于禁烟没有内化于心、思想上缺乏足够重视,自律自纠便成为一句空话。

前不久,知名演员孙红雷因在北京餐厅室内吸烟而向公众道歉;今年5月,知名组合成员之一的王源也因与朋友聚餐时于室内吸烟而被处罚……如果说明星是由于其社会关注度高而更易成为焦点,那么对于大众来说,身处大大小小的禁烟区域,每天还有多少违规吸烟的案例正在发生?

自律如此之难,对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如此,还需要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参与监督。经营场所的管理者应主动制止顾客的违规吸烟行为、办公场所内也应对同事室内吸烟的举动及时劝诫……让公众互相监督、共同参与控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客观来说,北京控烟条例颁布实施4年来,首都的无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比率下降了85.8%。然而,北京“史上最严控烟”之下,控烟形势仍旧非常严峻,对违规吸烟危害性的宣传还应进一步加强,容不得丝毫松懈。

吸烟对身体的伤害已无需多谈。但不少人并不知道的是,室内吸烟后还会在家具、地板、地毯,甚至墙壁窗帘上遗留“三手烟”,同样会对之后房间使用者的身体造成危害。这种“无形中的伤害”影响持久却未得到足够防范。

日前印發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2年和2030年,要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这意味着范围更广、尺度更严的控烟行动已经在路上,且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者孙亚慧,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7月23日)

简评

两名男子在故宫内抽烟,是对法规的冒犯,是对故宫文物的冒犯,是对公众和故宫工作人员的冒犯,幸而这只是极端的个例,但它也提醒了我们要加强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共同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吸烟不仅是个人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国民素质问题,关系着公众健康,甚至影响着国家形象,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尽己所能,为控烟禁烟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公共场所自律故宫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雪中故宫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以他律促自律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