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洋 李黄思轶 师方野 黄欣鑫
摘要:自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任务刻不容缓,重庆市和云南省地处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众多,贫情复杂,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在当前形势下,精准扶贫是唯一最有效的脱贫出路。两地区响应国家政策都设有精准扶贫点,根据各自的区位条件和实际情况,两个地区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的扶贫模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扶贫模式
一、现状描述
(一)黔江区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强化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到2020年时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贫真、真脱贫。截止到2017年,黔江区已脱贫10306户40173人,贫困人口减少至1434户522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黔江作为全国唯一贫困区县代表参加中国扶贫改革40周年座谈会并发言,成为“全国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重庆唯一样本区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成功申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试验示范区,“3+1+5+22”示范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土地流转率45%,粮经比55:45。蚕茧产量连续8年居全市第一,连续11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收购烟叶7.8万担。目前,黔江根据现实情况提出更加聚集深度贫困,更加注重区域发展,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把消除基础设施“短板村”、产业发展“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三大重要任务作为打好深度脱贫攻坚的重点。
(二)云南省西盟县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云南省在2018年精准扶贫效果显著,从经济数据方面分析来看,主要产业规模已达到橡胶8435.3亩,甘蔗1510亩;核桃1456亩,花椒63亩,砂仁110亩,订单农业2018年开发123.03亩。2018年,全村实施甘蔗换桩52.6亩(建档立卡户9.2亩);实施甘蔗新植232亩(建档立卡户83.2亩)。由村委会向云南丁氏蜂业工贸有限公司购买蜜蜂658箱,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并委托养殖三年,三年后退还农户生产资料。云南丁氏蜂业工贸有限公司养殖三年期中,养蜂农户每年通过分红收益,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99人。全村农村劳动力1031人中,有511人实现转移就业,125人建档立卡人口稳定就业增收;此外,经各组2018年养蜂产业分红群众大会一事一议会议通过,全村共设公益性岗位94个,支付岗位工资共计263200元。
二、两地区精准扶贫模式对比分析
(一)重庆市黔江区扶贫模式分析
1.以产业扶贫为根本。“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商”模式特色产业包括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培育特色林果产业等生态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从贫困村实际出发,找准优势“因村施教”合理利用资源,适度发展山地畜牧业、花卉种植业、大棚蔬菜、基地培养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做成村村都有强劲的优势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模式,大力推进三产融合,构建三产一体的农工商融合工程。打造产业集群,支持食品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建成产业流水线,建立规模、功能适度的初加工车间和配套设施,提高农副产品采后加工转化率。
充分利用山区生态环境和良好气候资源,挖掘特色景点融合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特色,以完整安全的旅游线路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接待点。根据旅游接待规模,合理安排公共停车场、公厕、人造景观等设施,让人们在旅游途中最大程度得到便捷。在提供游客住宿上,充分利用贫困农户自有住宅、集体用房和农林厂房等设施大力发展民当下最流行的民宿经济,通过对民宿的改造,提升接待条件,按照档次设定不同水平价格。
在生态产业和旅游业齐头并进的同时加快引进农村无线宽带网络、广播电视无线网络及基站建设,首先基本上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安上无线宽带,还要在村里建设农资超市、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及改造,实现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
2.以基础设施为保障。基础设施不仅是百姓生活的保障,更是巩固脱贫成效的先决条件。从“路、水、电、讯、房”基础设施建起,包括:硬化乡村道路、增加人行便道、修缮农村水利项目如:蓄水池、水塔,还包括改造农村网络、增加农村通讯项目、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实现农村交通便捷有保障,饮水安全有保障、网络通讯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
3.美丽乡村在行动。目前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达113个,大力推广太阳能灯等清洁能源,正大力排查脏房不符合规定建设的房屋,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实施“五改”工程(改房、改厨、改地坪、改厕、改圈舍),开展“治污”“绿山”“净水”“美环境”行动,打造具有巴渝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建立囤肥池、沼气池等可循环利用设施。实施村级保洁员制度,每家每户发放垃圾桶具体责任落实到村户。同时,坚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对贫困镇村生态环境修复力度,着力推进人为打造绿化景观、种植蚕桑退耕还林、沙地种草等生态工程。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4.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着力加强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让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统筹规划公共服务项目。其中包括:农村教育项目,农村医疗项目,农村文化项目,便民服务中心項目、培训劳务就业项目。建立乡镇中心校,改建或者重建必要的乡村小学,并配备齐全的人力资源和硬件教学设备。完善乡镇卫生室的建设,健全乡镇卫生服务站点,配备完善村卫生室设施设备等。创建文化传播室,文化公告栏,形成浓厚的乡镇文化学习浓厚气息。
5.落实扶贫到户计划。黔江区设立的11个扶贫到户项目包括: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精准脱贫保、贫困户节日慰问金、建卡贫困户参加新农合补助、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小额贷款贴息、扶贫培训、应届贫困大学生教育资助、雨露计划职教扶贫、危旧房改造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补助。
(二)云南省西盟县精准扶贫模式分析
1.以海拔高低实施产业差异化。全村大致位置处于山峰陡峭处,垂直概念上海拔差异极大,则因地制宜,立足区位优势,不同海拔区域发展不同的主要农业。海拔高度为1600~2200m处种植云南核桃,海拔800~1200m处种植景点经济作物甘蔗,海拔高度800m以下,无大风的地区种植橡胶,利用天然橡胶质量好、产量低、价格高的优势带领全村创收。
2.公司+贫困户+合作社。实现资金投入向合作社与贫困户收益共享的有机结合,保障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本村于2017年与云南丁氏蜂业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在村里挑选出数个适宜蜜蜂日常生活和产出蜂蜜的聚集点,将近若干群中华蜜蜂布局在所选定之处,并优先选择具有强烈自主工作意愿的村民作为工人。此项行动使很大一部分的村内无业劳动力在无个人投入成本的情况下拥有每月固定工资与长期固定工作,且定期检查审核工作情况后公司会对富余产出给予相应的提成,进一步改善家庭经济情况。
这种合作生产模式既降低了生产资料提供方和劳动付出方的成本,又有效增加村组干部的收入,且配备了公司亲自下派的专业指导人员向村民教授科学、合理、高效的养殖方法与技巧,保证产成品的数量与质量,有利于建立好“扶贫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提高各村组劳动力利用率和综合经济实力。
3.以奖代补政策。2018年,全村实施甘蔗换桩,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亩奖励350元;实施甘蔗新植,每亩奖励700元;同时,根据务工收入证明对收入较高的外出务工贫困户实行奖励及路费报销。
4.光伏发电。在挂钩县处级领导的积极争取和挂钩部门的支持下,投入50余万元建设光伏太阳能发电1座,面积约120平方米,位于全村阳光直射条件极佳的位置,并与云南电网公司签订合同,每年保证全村指定范围内供应电力后,多余电力可直售云南电网公司,带来直接收入。
5.保险+期货。全村共发展民营橡胶面积为8435.3亩,借由经验家之手参与期货保值和登记保险,2018年全村承保胶林7743.39亩,参保胶农392户, 2018年产量13.78万公斤,产值117.13万,全覆盖建档立卡户种植面积3292.79亩,大幅减低了胶农种植风险。
三、总结及建议
综合分析重庆市黔江区与普洱市西盟县两地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得知其共同点为:投放资金,促进特色产业结合当下网络发展;强化基础设施,打开两地区对外开放、接收外界信息的大门,加快脱贫步伐。
不同点在于,黔江区明显属于易脱贫地区,致贫原因主要是已有资源缺乏有效的开发,脱贫意识缺乏良好开导,只要给予当地居民足够的发展路线,积极正确的辅佐当地综合发展,脱贫摘帽指日可待。相对于较为开放且周边环境略为优良的黔江区,西盟县的扶贫工作就比较困难:直过民族、地势险阻、土壤贫瘠、接壤东南亚等等问题都是挡在脱贫摘帽工作面前的大山。对此扶贫工作组采用了特殊问题特殊对待的方式,为西盟县每个贫困村寨制定不同的脱贫计划,土地贫瘠、地势险恶之处首先采用易地搬迁并同时发放易地搬迁补助,帮助大家有更良好的对外条件去接受更多的扶贫措施。对于思想闭塞、生活方式落后的村寨,采用先思想教育后奖励实业的方式,激励村民们自行耕作或外出务工,保障自己的正常生活。
基于目前扶贫工作进行的情况来看,黔江区存在以下问题:黔江区目前支柱型产业仍以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数字下乡的力度不够,缺失对村民进行数字化的普及和培训;同时也存在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乡村的基本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因此吸引劳动力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成为首要任务。而西盟县存在问题为:单位委派的少部分帮扶人员拒绝走进帮扶户家中进行交流、审查和一对一指导,没有把上级所交付的任务正常完成,属于工作失职,对此类工作人员应给予警告甚至处罚,帮助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不做虚假数据。在扶贫工作接近尾声这一时段,强化扶贫成果的同时也要適当检查和观察是否存在返贫苗头,做到返贫零可能,才算是将精准扶贫工作完美结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在现有的政策保障上继续深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扶贫攻坚指示,精准扶贫到了关键时期,基层扶贫干部更不能掉以轻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持续发力打好最后关键一战。二是要深得民心,民族地区更重要的是维护各民族团结,想老百姓所想,忧老百姓所忧。三是加强底层建设,时代飞速发展,精准扶贫更要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基层劳动人民的文化、政治素养,加大普及科学文化常识力度,充分利用好文化传播室,切勿让其成为摆设,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四是要对症下药,对于贫情复杂的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既要发现共性又要特殊问题特殊对待,踩好贫因关键点,一举攻克贫穷大山,向两个百年目标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刘卓.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研究[D].吉首大学硕士论文,2018-06-01.
[2]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先锋队,2017-09-21.
[3]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网https://www.qianjiang.gov.cn/.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G201812026003)。
(作者单位:大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