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铭
【关键词】 幼儿园;主题音乐;游戏; 情绪;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19—01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目的:从表情识别、情绪解释、情感观点采择任务、基于信念与愿望情绪理解、混合(冲突)情绪理解五个维度,探讨主题音乐游戏对幼儿情绪理解的影响。
(2)研究对象与思路:选择我园中一班(28人)、中二班(28人)两个班级的幼儿进行对比试验。教师通过绘本阅读提供四种情绪经验,确定测试的共同起点。之后中一班幼儿开展以情绪教育为主题的音乐游戏活动;中二班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开展教学。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验后,测试两个班级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主题音乐游戏活动在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中的影响。
(3)研究内容:情绪理解的五个维度①表情识别,包括高兴、伤心、生气、害怕四种情绪;②情感观点采择,分别以四种情绪讲述小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情绪状态;③情绪解释,让幼儿结合故事内容,解释四种情绪产生的原因;④混合(冲突)情绪理解,采用混合情绪理解的经典研究范式中的“解释/探測任务”,查看幼儿对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识别与命名;⑤基于信念和愿望情绪理解,讲述情景故事并配合相应图片,对幼儿进行记忆检测和事实检测。
二、主题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
(1)设计思路。选择音乐游戏《小狮子历险记》开展活动,该音乐游戏能够体现情绪教育的主题,且绘本故事使该音乐游戏有一定的内容情节,满足角色扮演的要求,难易适中。
(2)具体教学实施步骤。
第一课时:绘本故事《小狮子历险记》中小狮子Lion在森林游行时走丢了,经历了一系列冒险后回到父母身边,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尊重与理解朋友。①参加森林游行,体验“高兴”“害怕”;②遇到公鸡母鸡,体验“伤心”“生气”;③结识新朋友,体验“高兴”“伤心”;④经历冒险回家,体验“害怕”“高兴”。
第二课时:每个小故事选择匹配的儿歌,并通过肢体表达重点体验对应的情绪。①参加森林游行,通过儿歌《大狮王》体验“高兴”,通过儿歌《化石》体验“伤心”与“害怕”;②遇到公鸡母鸡,通过儿歌《唱歌鸡》体验“生气”与“害怕”;③结识新朋友,通过儿歌《好朋友》体验“高兴”;④经历冒险回家,通过儿歌《爸爸妈妈我回来了》体验“高兴”。
第三课时:选取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音乐选段为主题音乐游戏的音乐背景,引导幼儿结合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绪体验,仔细听辨音乐的快慢、轻重、长短等,然后引导幼儿模仿角色行为和情绪状态。①参加森林游行,通过音乐选段《序曲》《狮王进行曲》《化石》,体验“高兴”“害怕”与“伤心”;②遇到公鸡母鸡,音乐选段为《公鸡母鸡》,体验“伤心”与“生气”;③结识新朋友,音乐选段为《水族馆》,体验“伤心”与“害怕”;④经历冒险回家,音乐选段为《终曲》,体验“高兴”。
三、分析与讨论
一个月的主题音乐游戏活动后,对中一班和中二班的幼儿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
①表情识别:表情识别能力评分结果显示前后侧差异不显著,“生气”与“害怕”两种情绪的“再认识”成绩有所提升,“情绪识别”能力变化的横向对比差异不显著。
②观点采择:中一班幼儿在“伤心”与“害怕”两种情绪的观点采择中前后侧差异显著,评分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③情绪解释:中一班幼儿对“高兴”与“伤心”情绪解释能力不同程度提高,成绩提升明显高于中二班。
④混合情绪理解:“高兴/害怕”“害怕/伤心”混合情绪理解,中一班比中二班成绩提升更大。
⑤基于信念与愿望情绪理解:中一班基于信念与愿望情绪理解的能力成绩提高显著,提升幅度显著高于中二班。
四、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质性分析
第一,通过主题音乐游戏训练,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词汇的掌握与运用,而且表达的准确率明显上升。第二,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够主动地体察他人情绪,而且还能清晰地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幼儿移情能力也较多地表现出来,比如分享、拥抱、安慰等。
五、教学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教学实验可知,主题音乐游戏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开展主题音乐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以积极的情绪营造愉快轻松的氛围。对幼儿情绪的衡量,不能以简单的“对错”评价,要理性、冷静地分析,引导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