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
这是一个来一次就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它就是张掖市甘州区。
丝路重镇、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秀美湿地、绿色教育是“宜居宜游宜教”美丽甘州的五大名片。时光如流,初心不改。该区“美丽教师”建设宛如潺潺黑河奔流之水,发出清脆的“甘州声音”。
近年来,甘州区立足实际,“转理念、重探索、勤实践”,义无反顾地走在“教师发展学校、教师成就生命”的“高速路”上。信心不断增强,梦想逐步接近…… 2015年7月,全省教师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这里召开;2015年10月,首批“蒲公英导师”辗转千里赴江苏太仓“拜师学艺”;2016年7月,主动联合“河西三区”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就“群文阅读”实践经验相互交流;2016年8月,开启首次跨区域“练兵”,“蒲公英导师”与内蒙古阿右旗教师“同堂竞技”;2017年6月,全国教育报联盟7家报社记者齐聚甘州采访;2018年11月12日,全国第四届教博会上该区11项教育成果亮相…… 以“成长”的名义,一次次出发,一次次奔跑,甘州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围绕“五大提升行动”,坚持“发展教师”实践探索的“加速度”,奏响了让每一位教师“坚定奋斗勇气,心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增大存在的价值感,增加付出后的获得感,增强勤奋工作的幸福感”的时代强音。
围绕师德提升行动,激发正能量,创新方法,增强教师责任感
“教师德的问题,是认知的缺陷、制度的短腿、实践的短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区牢牢抓住“重引导、重激励、重实践”三个重点,创新方法,激发正能量,让教师明“责”信“道”。一是围绕“爱荣誉、爱职业、爱生命”三大主题,明师道,以“知”引“行”。开展教育局机关、校长、教师等不同层面 “同读一本书”活动,通过大讲堂、教师培训等形式,进行专题解读、案例分析、专项研讨,引导教师知“边界”,明“底线”,筑“防线”。二是围绕“三个”重构,建“制度”,以“规”厉“行”。开展“德能”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方评价,多元参与,以“评”励“行”;建立学科组、年级组、学校、行政部门督查机制,四级联动,对“症”下“药”;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强化仪式感,激发职业良心,激励育人爱心,坚守工作责任心,提升师道尊严。三是拓展“三个”实践平台,强体验,以“优”促“行”。设立“立足岗位,爱国奉献”优秀党员先锋岗,推出“讲述甘州好教育”一微一网一刊平台,举办“师德大讲堂”,让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在实践体验中“落地生根”。
围绕素养提升行动,搭建平台,创新方式,坚定教师奋斗勇气
2019年寒假第一天,该区16个学科研究会的负责教师就聚集在一起讨论培训方案。在激烈的“交锋”中,“土专家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信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该区教师队伍发展的定位是:区别对待,用“奋进”之笔书写成长的“得意之作”,变“单轨”成长为“多轨”层级前行,催动教师“忙碌起来”。通过建立学科研究会会员、骨干教师、蒲公英导师、学科教研员、教研坊坊主、名师等“六大发展共同体”,制订层级素养标准,促进每一位教师“归位”,通过层级间示范带动、协作引领,同级间合作交流、互助同进,分层式培训、年度考核遴选,着力推动层级达标“进位”,引导教师把握“奋斗”的“方向”, 迈上“奋斗”的“平台”,并通过“跳一跳”收获“奋斗”后的“果实”。“方向明确了,现在该干什么事,怎样干,有了底气和干劲。”这个“底气和干劲”包含着这样的行动自觉,即在层级学科研讨和层级进位中,历练品行,錘炼 “筋骨”。
“从被动到主动,从懒散到勤奋”,甘州区教师队伍建设如一湾湖水,因“忙碌”泛起了 “涟漪”。
围绕质量提升行动,补齐短板,创新体制,增强教师价值感
“农村管理岗位经历”是甘州区为提升校长领导力推出的一项“新规”。面对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该区创新机制,“困难自己消化”,竭尽全力补“短板”,主动承担起推进县域内教育质量提升的责任。正如甘州区教育局局长刘文所说:“通过创新体制,造‘峰扬‘谷,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该区扎实推进“四项改革”,让教师“活”起来。一是推进竞聘上岗。按服务职位和教学学科设岗,确定交流期限,跟进激励方式,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聘,让优秀教师自主“流向”服务、教学岗位空缺的农村学校,让“死水”变“活水”。二是推进“换位”历练。建立后备干部资源库,启动跨校岗位交流,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制度,让“库存水”“常新长清”。三是推进聘任、任期、交流机制,在学校中层以上推行岗位“三制”制度,依据岗位标准,实行专项考核,构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激发出每一位“领导”干事创业的活力。四是推进助教支教。“蒲公英导师”一年中要抽出一周时间驻校助教,评聘高级教师要有农村学校或薄弱校任教经历,新任校长要有两个以上管理岗位锻炼经历。这些举措让教师队伍“动了起来”。原甘州区北街小学副校长主动请缨担任乌江镇中心学校校长,他告诉记者,“回家的路虽然远了,但离自己的教育梦近了”,新岗位让他“有了不一样的价值体验”。
围绕专业提升行动,盘活资源,创新模式,增强教师获得感
“一个不少”是甘州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一方面是国家要求,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短缺,该怎么办?“不等不靠,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走自己的路。”
该区整合优质人力资源,建立语文、数学等学科和学前、民办、特教等领域16个研究会;整合优质学校资源,建立18个学科研训基地;整合财力资源,改善基地校的办学条件,为导师购买书刊,选派教师到省外发达地区中小学“拜师学艺”。
2018年8月,该区又瞄准工龄五年以内和临退休五年以内的两大教师群体,启动了“青苗培养计划”和“烛光行动”两个培训项目。
截至目前,该区围绕 “一个不少”目标,着眼问题解决和教师需求,依托“行政+学会+基地”草根化培训模式,扎实推进“高端引领、精准助教、素质提升、能力提高、岗位练兵”,教师五年“能力素质振兴”4+1行动计划,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20项培训全部逐一落地。同时,“名师走下去,农村教师走出去,网络连起来”三条研训道路越来越宽,课程设置管理、学分存储兑换管理、课程自主选择管理、经费支出管理、培训评价评估管理等“五大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区别培训,层次递进,抱团服务,做到了“大面积,高质量”。如今, 400多名“土专家”有尊严地站上了全区教师培训的“讲台”,带领全区教师走在“一专多能”成长的大道上。
围绕待遇提升行动,精准施策,创新方式,增强教师幸福感
近年来,该区转变方式,推进服务审批事项“一窗办”,优化流程“简化办”,提升效率“马上办”,80%以上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教师到教育局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选人用人机制,让农村教师的腰杆“硬起来”。农村单亲(丧偶)女教师直接调城区学校任教,夫妻双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5年的,一方直接调城区学校任教。改革津补贴发放办法,让教师腰包“鼓起来”。设立专项经费,为公办附属幼儿园临聘教师每人每月补助650元,为聘请的农村学校“营养餐”厨师每人每月补助1500元,落实农村教师每人每月50元的交通补贴和300元的生活补贴、300元的班主任津贴、300元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双岗教师生活补助。着眼“待遇”和“贡献”同水平,开辟绿色“通道”。农村教师满足工作和任职年限要求,且满足基本条件标准,不受岗位限制,可评聘一级教师,定期开展教师体检,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评先晋级向农村教师倾斜,教师培训项目面向全体农村教师。“不遗余力,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策;竭尽全力,提升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为老师谋发展、谋幸福,是新时代该区转变工作职能、践行教育行政部门是“服务高地”新理念的集中写照。
2019年1月5日,甘州中学学术厅座无虚席,甘州区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满30年教师(在职)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在这里举行。499名在农村工作满30年的教师戴上了鲜艳的大红花,从该区教育局局长手中接过了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这是新年收到的最好礼物”,幸福写在每一位教师的脸上。阳光下,教师们怀揣金灿灿的荣誉证书,身子挺得笔直笔直的,争先恐后地合影。对于他们,这注定是一个美好的记忆,对甘州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而言,是又一次崭新的出发。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