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明 李云飞
【摘要】人生境界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对人的境界的提升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冯友兰把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以及“天地境界”四种境界。在后两个境界中,教育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奉献精神、正义精神、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的人能够更好地促进人达到“天地境界”的人生境界高度。
【关键词】人生境界 教育 应然关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9-0017-02
个体总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追求自我境界的提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则离不开谈“人生境界”的问题。教育本身就会潜移默化的提升人的境界,并且这个提升的过程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并需要不断引导和促进的。教育在个体的人生境界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何为人生境界
从古至今,人类存在的境地自然和“人生境界”是分不开的。既然提到了人生境界,那么何为“人生境界”?当然,不同时期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和外国也对人生境界有着各自的理解。现代人在阅读中国古代圣贤作品的时候,往往触动读者的,是圣贤面对窘境时豁达的心态,是遭遇不同人生境遇时的处理方式,是面對坎坷人生时的看淡一切。不同的志向饱含不同的人生境界,而远大的、豁达的人生境界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被称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他认为,人生的发展断然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生活,如若单纯把研究重点关注自然,人生的研究价值就无法凸显。因此他“把哲学家观看星星的眼睛转向了观察生活”[1],开始慢慢的人生真理探索之路。19世纪丹麦著名的思想家克尔凯郭尔被西方哲学界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者”。 他根据人生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总结了人生境界有三种,即“审美境界”、“伦理境界”以及“宗教境界”。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对待上帝的态度决定人生境界的程度,皈依上帝的基督徒被当成典型的崇高人格范式和做人的标准[2]。
面对各种“人生境界”的理解,笔者倒是对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将人生境界理解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境界颇为欣赏和赞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个体本能或按照社会的风俗习惯来进行活动;“功利境界”是指个体做事考虑到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道德境界”是指个体心存“正其义不谋其利”;最后,“天地境界”是指个体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二、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教育
一切人的活动,包括物化的行为活动和内在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追求自身的“人生境界”,对这种境界的无限追求和渴望达到的努力是一切纯粹人的一生所为。既如此,教育是如何渗透并贯穿于人的一生,又是如何达到人生之境界的呢?
事实上,“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是每一个人生来固有的一种境界,是比较低级的境界。教育在这两个阶段渗透的力量有限,当然此时的境界仍不算我们所谓真正的境界。这种发展涵盖了人之身心、情感、理智、思维、动机等为一体的发展,是一种追求、渴望、努力等心理与行为的过程统一体的教育在这两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的教育在本质上即是促使一切人通往真理和自由之径。
教育何以追寻人生境界、何以达到人生境界中的“天地境界”?当已出现“百家争鸣”的壮观壮观景象时。这种“百家争鸣”与达到个体“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天地境界”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获得的,而是他们通过教育的洗礼,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无疑归功于他们已达到那种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境界了。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找寻“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时,我们依旧深受“仁之境界”、“天人合一”、“道之境界”、“空之境界”等束缚;当我们淡化这一切时,事实上我们又很难再去确定人生境界的标准和含义。与其说追求“教育为经济建设、政治文明、社会发展服务”,不如说是教育在追求“道”与“术”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从五千年之久谈到今天,我们应该深思“价值回归”、“境界追寻”的问题。人为追求物质的丰裕与满足,还是为追求精神内心自由的超越?归根结底,作为追求与实现人生境界的途径——教育,可否实现其原有的价值?
三、追求人生境界:对教育的要求
(一)道德境界
1.培养奉献精神的人
对于教育而言,首先,培养人们的奉献的意识。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引导人们,让人们意识到奉献的光荣性和重要性,通过媒体对社会正面事情的积极曝光,让人们意识到奉献行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其次,鼓励人们投身实践中去。当人们已经具备奉献精神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做,并且社会要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来肯定这样的行为,促使奉献精神的循环往复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培养正义精神的人
罗尔斯认为正义原则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个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正义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联系[3]。一方面,人生境界的提高离不开正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无时无刻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危机,当我们处于很高的人生境界时,我们对这些矛盾能处之泰然,但当我们的境界比较低的时候,这时候就要靠正义的品格来矫正存在中的偏差促进人生境界的提高;另一方面,正义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生境界的提高。当人处在较高的人生境界的时候,人的自由和平等也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对于教育而言,首先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这样人的自我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其次,对于维护正义品质的人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有利于弘扬正气,促进人生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