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阮大铖对晚明形势的判断

2019-10-08 04:44尹巧瑞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晚明

尹巧瑞

摘    要: 阮大铖在戏剧《春灯谜》的创作中将其对晚明形势的判断寄寓于剧情设定。中唐时代的历史定位既是晚明内忧外患、政治黑暗的现实折射,又传达出阮大铖对明必不速亡的乐观态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面对“流贼”横恣与外族入侵的晚明现实,阮大铖在剧中表现出“以抚为主,以贼御寇”的思想,与晚明实际的军事现实存在差距。

关键词: 阮大铖    《春灯谜》    晚明

一、引言

《春灯谜》是一部由阮大铖所创的戏剧,作于崇祯六年,为其传世的四种《石巢传奇》之一。这一戏剧发端于宇文彦与韦影娘猜灯谜而上错船的情节,以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辅以其兄宇文羲考中探花、入赘韦府与抚虏平寇的支线,对家庭伦理、地方流寇、外虏入侵、官员腐败等问题都有所描绘与探讨。

阮氏戏剧文笔幽默、构思精巧,对晚明江南传奇戏剧的发展有着标志性意义,加之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文学与艺术学领域的学者对阮氏戏剧都有一定的关注与研究。近年相关成果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阮氏戏剧与作者间的联系,如李玉栓的《从〈石巢传奇四种〉看阮大铖的思想特征》(2008年),以及陈成文的《阮大铖的功名观与其传奇创作之关系》(2012年);(2)阮氏戏剧的文学笔法,如郭全芝的《阮大铖〈春灯谜〉的创作艺术》(2005年),又如周忠诚的《阮大铖戏曲中“集唐诗”研究》(2010年);(3)阮氏戏剧与他人作品的比较研究,如卢旭的《阮大铖与李渔喜剧艺术差异性之成因》(2013年)等。此外亦不乏针对阮氏戏剧的整体讨论,例如胡金望的《阮大铖戏剧艺术论》(2000年),以及他的专著《人生喜剧与喜剧人生——阮大铖研究》(2004年)。

在围绕阮大铖的史学研究中,学者更注目于阮大铖作为晚明江南文士及南明弘光时期重要政治人物的身份,故其焦点大体有二:(1)阮大铖与其他晚明士人间的人际交往,如冯保善的《冯梦龙阮大铖交游小考》(1990年),魏中林与尹玲玲的《阮大铖所结中江社考论》(2005年),宋豪飞的《晚明桐城方以智与阮大铖两大家族交往考述》(2009年),臧守刚的《侯方域与李香君、阮大铖恩怨考——兼考〈与阮光禄书〉》(2016年)等;(2)阮大铖的政治活动,如张永刚的《阮大铖与晚明党争》(2008年),阳正伟的《阮大铖政治活动再审视》(2015年)。值得注意的是,胡金望的《阮大铖与晚明著名艺人和戏曲鉴赏家交往考述》(2012年)没有落于士人关系的窠臼,其对阮大铖与梨园人士关系的分析可谓别开生面。

阮氏戏剧不仅是一种具有文学价值的艺术成果,戏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晚明情势及阮大铖对这一情势的判断,具备史学参照价值。阮氏戏文反映的历史处于两个维度中:(1)作为戏文内容的历史(内文本语境);(2)书写戏剧情境反映的作者所处的历史(外文本语境)。然而,上述成果或聚焦于戏剧本身的艺术手法,或对阮大铖本人的生平加以阐释,而戏文本身反映的历史问题则有待进一步延伸。本文以《春灯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戏文中两个语境层面的史实,进而发掘阮大铖在政治蛰伏期对晚明情势的判断。

二、《春灯谜》对晚明的历史定位

本文所言的“历史定位”含有两个维度:首先,阮大铖设置的戏文情境的历史时代;其次,戏文情境折射的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晚明时期的一些文学作品常以其他历史时代反映作者对当下历史时代的定位,随着作者所处时代的变化,文学作品设置的历史时代皆有变化,如南明时期即有东汉初、东晋初、北宋末、南宋末等历史定位。

《春灯谜》的戏剧情境发生于中唐时期。剧中内官宣读的圣旨云:“朕以凉德,躬御丕基,承天宝播迁之余,自灵武登践而后,赖尔百僚策力,重建太平,兵革既销,文明斯启。今当大历五年……”①可见剧情发生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前后。剧中对这一时代的描绘可以总结为两点:(1)国家曾遭战乱,下层腐败黑暗、民不聊生;(2)上层统治者相信国家趋于好转的乐观态度。

一方面,国家在战乱之后依然内忧外患,圣旨两度提及安史之乱后国家残破的现实,“自天宝播迁,中外多故”②。剧中亦借探花宇文羲之口指出:“窃观连年以来,贼臣继乱,中外骚然。有司萏牧不求,盗贼纷纷四起,揭竿走险,实属可衿。”③战乱之外,基层政府的腐朽黑暗更远非太平景象。地方捕快因畏惧流贼而难以完成抓捕任务,自言:“若是捕贼,从来不会的。况那海獭皮这一班贼,不比寻常打家劫舍的小强盗,我们这些人的包把脓血,不够他一两点磨刀水。如今将就捞两个游方叫化的,去回回限便罢。”④不惜诬良为贼,将自江漂流而下的宇文彦捉至官府。县官明知是假,却借机索贿,而捕快也乐得借机行贿,“还有白米一石,旧规垫绑钱,在此孝顺老爷。这犒赏花红,小的们领去。那拿真正贼一名,该赏银十两,这也送老爷买果子吃。老爷解上去,又是一场大功绩,望千万周全周全”⑤。官吏勾结制造冤案,欺压良民,却畏流贼如虎,俨然一幅衰世气象。

相比下层社会黑暗凄惨的现状,上层统治者却对国家的现状报以乐观的态度。圣旨中“重建太平,兵革既销,文明斯启”一言充分表明了代宗的态度。剧中西川节度使韦初平亦自白:“且喜镇蜀以来,诸藩慑服,四境奠安。”⑥这种乐观态度看似与下层现状相牴牾,实则反映出当时割裂的社会现状。

剧情下中唐时代的历史定位同样折射出阮大铖所处的晚明世情。剧中流窜荆湘的皮哩孩势力正是晚明流寇横行的現实写照,曳落河入侵同样反映了崇祯初期后金(清)势力屡屡入关袭扰的晚明边情,基层官吏的腐败无能更是不遑多言。阮大铖将这种内忧外患的晚明现实寄寓于《春灯谜》“中唐时代”的历史定位中。这一设定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作者承认了国家已然由盛转衰。另一方面,在阮大铖对晚明情势的判断中,他同样不认为此时的明王朝已经步入末期。

这一两面性在西川节度使韦初平的人物设定上尤为明显。剧中韦初平为西川节度使,镇服吐蕃,后升任枢密使一职。依据黄楼的梳理,学界对枢密使职务的始置时间聚讼已久,然自矢野主税、戴显群等学者之后,“元和初正式设立枢密使似乎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⑦。由此可见,大历五年升任枢密使一职属于阮大铖虚构的情节。不仅如此,韦初平也是虚构人物,结合戏文中威震吐蕃的情节看,阮大铖在创作中可能以中唐西川节度使韦皋为人物原型。明后期地方多故,为便宜剿抚、统一事权,地方多派总督,剧中韦初平节度使职务的设定似与明后期总督之设相映照。此外,韦氏“初平”之名的设定既与剧中安史之乱初弥的世情相契合,又是阮大铖对晚明情势尚怀乐观的佐证。而这一盲目乐观的态度与阮氏在弘光时期汲汲于党争却不忧于戎事的错误方向有着一定联系。

三、《春灯谜》对晚明抚剿的态度

在《春灯谜》的中唐叙事中,象征流贼的“皮哩孩”被朝廷招安,成为抵御外虏“曳落河”的重要力量。从流贼与外虏的情节设置中,阮大铖表现出“以抚为主,以贼御寇”的态度。而这一态度的成因大体有三:

其一,崇祯年间招抚的社会基础。崇祯时期虽始终不乏剿贼之议,招抚在朝堂与乡绅间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创作《春灯谜》前,陕西、福建、贵州等地皆有招抚,其中福建对郑芝龙的招抚则尤为成功。在决议抚剿时,各级官员交章称抚。巡抚朱一冯虽言“非敢以议抚而泄泄者”,实则对招抚“海贼”持积极态度,抱有“责以擒贼擒夷为我效用,则功罪可以自赎,而吾更乘此料理舟师,分布要害”⑧。而以兵部尚书王在晋为首的官员则表示“一抚而梁魁稽颡、党羽投戈,如龚遂之治渤海、刘潼之谕巴西,上策也”⑨。不仅中央与地方大僚如此,基层层官员与乡绅也支持招抚,“诸乡绅力主抚议,公疏、公揭移臣不啻数回;道、府詳禀,合口同词”⑩。其后福建巡按监察御史亦疏言:“泉州府合城乡绅大学士史继协尚书黄克缵等公疏称抚之一字,公议皆同。”?輥?輯?訛由此可见,招抚之议在各级官员中不仅颇有市场,而且于崇祯前期存在成功案例,阮大铖的这一态度很可能受此影响。

其二,阮大铖对朝廷起复自己的渴盼。阮氏笔下的“皮哩孩”并非单薄的流贼形象,而是原为先张朏部下,自主帅亡故后方散落湖湘。“皮哩孩”虽落草为寇,却盗亦有道、不害正人,并对朝廷招安怀有期盼。皮哩孩的形象刻画寄寓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自怜与东山再起的渴望。依照阳正伟的梳理,阮大铖自与魏大中争吏科都给事中一职后与东林决裂,在东林党人偏袒魏大中的情况下投靠阉党。而阮大铖在投靠阉党之后并未积极参与迫害东林的行动,“钦定逆案”所定“颂美赞导”之罪可谓颇重?輥?輰?訛。在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垮台后,阮大铖随即受到原东林势力的猛烈攻击。左国柱、魏学濂等东林子弟即疏攻阮大铖勾结魏阉、谋害直臣,乞请“直穷到底,明正典刑”?輥?輱?訛。在被留都防乱公揭一案逼入绝境前,这一时期的阮大铖尚对起复怀有期望。皮哩孩的受抚立功的情节设置也是他恳请朝廷起复自己立功赎过的表达。

其三,崇祯前期边兵哗变所带来的不信任感。崇祯前期清师入侵、流贼大起,财政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经常因缺饷而引发边兵哗变。陕西边军“始犹典衣卖箭,今则鬻子出妻;始犹沿街乞食,今则离伍潜迯;始犹沙中偶语,今则公然噪喊矣”。而在抵御外虏一线的辽东地区,崇祯元年因户部未能发饷而酿成宁远兵变,毕自肃等官员被哗变士兵置于谯楼上捶击。而在《春灯谜》中皮哩孩及其部队的形象进一步理想化,其抵御吐蕃的初衷在于脱离草野、报国有路后的忠义之情,非如朝廷官兵般无饷则哗。《春灯谜》一剧大胜吐蕃者并非朝廷边兵,而是出身草莽的皮哩孩部队,将平虏的理想诉诸所抚之寇而非官军,这与当时对边兵的不信任感有一定的联系。

阮大铖的这一判断与晚明的军事需求有一定差距。一方面,当时流贼盛行的陕西、山西等地距离辽东前线很远,而这一时期的招抚多为就地安插,很难达到所谓“抚贼御寇”的战略。其次,在崇祯六年以前朝廷已经经历神一魁受抚而复叛的失败,北方陕西一带的抚局并不成功,其后的历史也证明部分农民起义军实则借招抚之机恢复实力,而郑芝龙等真正为统治集团吸收并为之所用者寥寥。至阮大铖活跃的弘光时期,朝廷针对流贼、外虏的策略为“借虏平寇”,依然与阮氏的这一判断差之甚远。需要一提的是,阮大铖本人以治军自矜,其实军事才能并不高。其于弘光时期“上联络、控扼、进取、接应四策及防江二合、三要、十四隙疏,其言娓娓可听”?輥?輲?訛,巡江后却并无尺寸之功,在马士英调江淮军抵御左良玉师时也未加阻止,负有南都覆亡的军事责任。

四、结语

阮大铖的《春灯谜》一剧将崇祯初年的晚明时代寄寓于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中唐,在承认国家已陷入内忧外患境地的同时,表现出阮大铖认为时事尚有可为的乐观的态度。面对剧中反映的“流贼”造反与外虏入侵问题,阮大铖借剧中人物表达其“以抚为主,以贼御寇”的思想,这与崇祯年间官兵难恃、作者期盼起复、招抚之议颇有市场有关。从晚明的历史现实看,不论是中唐的历史定位与“以抚为主,以贼御寇”的抚剿态度都与晚明现实的军事需要有较大差距。总而言之,《春灯谜》一剧所反映的晚明世情足够贴近,但其对形势的判断却失之甚远。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阮大铖.阮大铖戏曲四种[M].合肥:黄山书社,1993:89,15,91,57,64,13.

⑦黄楼.从枢密使到枢密院——唐代枢密使演进轨迹的再考察[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5(7).

⑧⑩福建巡抚朱一冯为采通国之论纳巨寇之降等事[A].中国明朝档案总汇(004)[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4-455,456.

⑨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为驱剿闽粤海寇事题行稿[A].中国明朝档案总汇(004)[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72.

福建巡按监察御史赵胤昌为酌采舆情招降剧寇等事题本[A].中国明朝档案总汇(005)[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

阳正伟.阮大铖政治活动再审视[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33.

金日升.颂天胪笔[Z].明崇祯二年刻本,中国基本古籍库,P476.

钱海岳.南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5397.

猜你喜欢
晚明
浅析邢慈静的书法艺术
晚明文人士大夫崇尚什么样的出游活动
东林党的政治主张在晚明政治中的影响
对沈士充的研究文献综述
科举竞争压力下底层文人的职业选择及其生存境遇
晚明消费社会士大夫的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