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报作为高职院校理论研究和交流的平台,是高职院校课程优化与专业发展的主要媒介,肩负着学术交流、文化传播、信息分享的重要职责,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与改革发展。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学报顺应全媒体环境转型成为必然,同时,也是推动改革深化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环境;高职院校;学报;转型发展
现如今,网络媒体已经占据人们生活的80%,以手机等电子设备为主的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信息搜集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基于全媒体环境下,高职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组成部分,如何适应这一环境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全媒体环境的相关介绍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但关于全媒体概念并未有统一的界定[1]。全媒体继承了多媒体、新媒体、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着。现如今,在全媒体环境研究方面比较有象征意义的有媒介形态说、整合说、营销说、运营说等,这些都从某个角度展开探究,因而,所得结果不够广泛和全面。笔者认为:全媒体是在物质和技术层面的新的媒介传播形式,集成了手机、电视、电子报移动报等不同形态的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人,要积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单一、落后的思维,创建新的思维形式,即全媒体传播思维形式。从新的视角看待全媒体问题以及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战略维度,引导全媒体环境中各种传播介质的实践[2]。
2 全媒体环境对阅读的影响要素及特点
2.1 影响要素
全媒体环境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形式和阅读习惯。以电视、广播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没有更多阅读选择路径,以电视、报纸为主要信息搜集手段,过去的传统媒体在媒体行业如“稳坐泰山”。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且悄悄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3G,4G网络的应用,现代人们更加习惯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搜集信息,人们的阅读路径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为新数字媒体传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时代迁移、岁月划过,从公交车上人手一份报纸逐渐演变成人手一部手机,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正在改变媒体形式。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29亿人次。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达到8.17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为59.6%。由此可见,全媒体使人们的信息搜集形式发生了改变,从传统、单一的搜集渠道转为多元化搜集渠道,庞大的数据库资源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3]。
2.2 全媒体环境阅读特点
(1)阅读形态多样化。全媒体环境兼容了电视、广播、数字媒体平台、自媒体等,卫星通信、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的传播工具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由此导致人们的阅读形态有了变化。人们的阅读逐渐从单落点、单平台转为多落点、多形态。其中,移动终端设备的阅读用户量最多,调查显示:2018年已经有超过80%的人习惯用手机、平板等阅读新闻,主要是因为这种阅读形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2)阅读需求多元化。全媒体环境带给人们不同的阅读体验,人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媒介形式。与此同时,人们对阅读信息也有了更加广泛的要求,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多元化的传播形式,让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全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信息搜集的主体参与意识不断提升,用户数量不断增多,他们期望需求得到满足,并在信息分享时得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对媒体跨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4]。
3 全媒体环境高职院校学报发展方法
高职学报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多服务。但学报发展较晚,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全媒体的出现为学报发展创造了更多发展契机,高职学报如何抓住机会以适应全媒体环境,成为笔者接下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做好媒体定位,提高思想认知
全媒体背景下,人们的阅读形式、习惯有了根本变化,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高职学报想要不被淘汰,就要顺应全媒体发展,笔者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主动学习并做充足准备工作,抓住媒体发展契机、调整结构、重新定位。秉承内容为主的原则,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与跨媒体发展。只有这样,学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服务作用。此外,高职院校领导干部也要提高思想意识,加大对学报的重视力度,给予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5]。
3.2 创新思路,扩大人才队伍
全媒体条件下,思想意识变化和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为高职学报人才资源稀缺,很多编辑部只有2~4人;编辑人员知识结构片面,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顺利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高职学报不仅要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还要提高外部吸引力,编辑人员做好职责范围工作,经营人员做好市场调查,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开发,明确分工,在其位谋其职,为转型成功奠定基础。此外,打破体制约束,将研发企业专业人员作为学报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将高职院校教职集团作为合作平台,校企联合、统筹协调,从而突破人才瓶颈[6]。
3.3 借助数字技术扩大服务功能
高职学报以纸质出版为核心,再通过知网、万方等期刊数据库传播的形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阅读需求。为此,借助数字技术才是实现转型的必经之路。数字技术渠道阅读功能更加强大,有助于促进受众交流、互动,满足不同大众的阅读要求,为学报跨界创造条件。比如微博、微信等应用程序具有较强的实时互动性,学报可以设计人们喜闻乐见的页面和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借助这些平台传播。笔者注意到,第4届全国高职院校学报研究会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报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编号GZXB2018F08),运用了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系统,让学术期刊民主化阅读得以实现。学报还通过“超星公司”开放式期刊域出版平台,用低成本实现学报手机阅读,编者与读者实时互动更加方便。
3.4 突出特色,扩大学报学术影响范围
高职学报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影响,具体方法如下:(1)凸显教育特色,以传承高职经营理念和办学原则为主,借助技术成果发布平台,是高职教育创新转型的根本。学报通过数字化平台开拓交互路径,吸引更多观众融入教育讨论中,增强教育效果、实现创新发展。(2)学报凸显主办单位办学特色。学报为主办学校提供展示教育特色的窗口,宣传办学特色。简而言之,学报定位要能够凸显主办学校的校本性、地域性。创办特色期刊,打破单一的纸质期刊形式,“旧貌换新颜”,让学报更加顺应全媒体环境。
4 结语
全媒体环境下各媒体各有优势,相互弥补、相互学习。与此同时,也要深刻意识到,全媒体环境改变了人们阅读习惯,并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学报在学术期刊中并不占优势,必须要提早准备、坚持转型发展。基于全媒体视角下重视人才队伍扩大,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借助先进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此外,增强学报服务功能,突出特色、扩大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职学报在全媒体环境下实现长存。
[参考文献]
[1]司元雷,梁赛平,陈冲.高职院校学报网站的构建与实践—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网站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17-119,123.
[2]徐红萍,吴中江,陆明燕.江苏高职高专学报学术影响力比较研究—基于2015—2018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8(4):43-47.
[3]金欣.媒体融合背景下高职学报新入职编辑的培养[J].保定学院学报,2019(1):109-112.
[4]户晓艳.高职学报栏目的学术影响力研究—以《黄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90-93.
[5]王威.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及其难点分析[J].科技传播,2019(11):154-155.
[6]张雪梅.网络时代编辑发挥作者主体作用的实践探索—基于胜任力理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