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精简”之道

2019-10-08 06:30谢小妮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精简语文课堂知识点

谢小妮

多年来,语文教师不断接受各种教学培训,语文课堂也不断进行各种教学改革。语文课堂出现了各种声光电交相辉映的“繁荣景象”,听时让人激情澎湃,细想却收获不多;语文课堂集深度、广度、高度于一身,却让人无所适从。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语文课堂已经“肥胖臃肿”,亟待“减重瘦身”。欲让语文课堂“瘦身美颜”,须做到四个“精简”。

一、精简目标

薛法根老师说过,教学目标要简明,哪怕一节课只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繁杂,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设置过多的教学目标,就会顾此失彼,且会造成课堂的“满”和教学的“灌”。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使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对于學生则是浮光掠影,收获甚微。

最近有一位教师要送教下乡,对方学校指定的教学内容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的《珍贵的教科书》。一听到是这篇课文,这位教师表示欲哭无泪。原因是她认为《珍贵的教科书》知识点太多,不知该从何下手。她认为这篇课文至少有以下六个知识点:1.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太遥远,要花很多时间介绍背景;2.学会九个会认字、十个会写字,理解课文内容;3.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4.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5.学习排比句;6.学习省略号的不同作用。

如果一节课要落实那么多的知识点,只怕再好的老师也难做到,难怪这位教师一看到这篇课文就畏首畏尾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她一起重温了课标的要求,明确了本单元以及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了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其他文章的关联等,最后确定让教学目标“大瘦身”,只落实一个知识点: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

教学目标确定后,这位教师虽犹豫再三,但在我的鼓励下,她尝试着这样去上课了。一节课下来,她轻轻松松地落实了“一课一得”的任务,连“围绕一句话把意思写具体”的课堂练笔也完成了,她本人感觉这样上课轻松而愉快,同时,学生也学有所得。

可见,一堂好课的标准绝不是看教学目标有多全面,而是看这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学生是否有所“得”,“得”到什么程度。

精简教学目标,一是抓住关键,有的放矢;二是把部分教学目标无形地渗透于课堂。前提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揣摩体会,特别是情感目标,渗透远比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人格的培养来自内心体验的积累与沉淀。

教学目标越是精简到位,越能保证一节语文课的充盈、高效;教学目标设计得越烦琐,教学的过程就越容易蜻蜓点水。因此,语文课要精简教学目标,落实“一课一得”。

二、精简提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恰恰是教师的提问太多,问得太碎,破坏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剥夺了学生充分读文本的时间。因此,要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必须精简教师的课堂提问,即围绕学习主题,教师要擅长以主问题引领课堂学习,从而避免烦琐的文本分析,要学会抓住学习要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整体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的大语文教学情境。

本学期,我听一位教师讲《范仲淹的故事》,讲解“谢绝佳肴”这一故事时,教师一连串地追问:‘‘朋友给范仲淹送银子,他怎么做?”“朋友给他送美味佳肴,他怎么做?”“他为何要这样做?”“这体现了范仲淹的什么品质?”……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只是针对课文内容,是学生一读就懂的,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微乎其微。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要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教师要大胆取舍,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精简课堂提问。只有筛选出课文中值得反复体味的“提问点”,学生才能在对这些“提问点”的反复品读中提升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学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受到情感的熏陶;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抓住要点,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精简课堂提问,方能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

三、精简内容

在备课时,语文教师往往会不辞辛苦地钻研教材,网罗课文中所有的知识点、易考点,于是总会产生一种感觉:一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太多,值得挖掘的知识点太多,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到底应该教什么呢?

出现这样的困惑,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纠缠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讲解。他们将课文中的各类字词、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全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抄写、记忆下来,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反复练习(即使大部分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知识点),甚至将自己在钻研教材时自认为有用的体验和感悟,统统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往往会脱离学生的阅读实际,教师的所讲所授,有些是学生已知的,有些是超越了学生理解能力的。这样的机械灌输,没有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有甚者,对于文本过度的肢解,会严重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择要而教”是保证课堂具有实效的前提。只有择要而教,学生才能有充分的时间认真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且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师才能摆脱无形的束缚,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和文本真诚对话。

四、精简形式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花架子层出不穷,结果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事实上,花哨的形式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没什么用处,只会事倍功半、费时耗力,让教学越来越空泛。语文课堂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追求朴实的教风、扎实的效果。

1.简要的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以其声、形、色的统一,形象直观地展示教材内容,显示了现代科技的巨大魅力。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虽然在行为上操纵着多媒体,但精神上却容易被多媒体操纵;学生也容易出现视听被多媒体吸引、思维被多媒体束缚的问题。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隐姓埋名二十年》时,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影视资料介绍王承书、介绍中国当时的国情,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历史。所有的问题都用影视资料代替文字资料的讲解,使语文课堂变成了“影视厅”。

2.简约有效的分组讨论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不少看似热烈的讨论和看似热闹的探究。一节课上,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教师乐此不疲。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时,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三次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分别是:

(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2)詹天佑開凿隧道用的几种方法是怎样的?请以小组为单位画出示意图。

(3)是什么支撑他不畏困难,使铁路提前竣工?

细细品来,其中有些问题根本没有必要讨论深究,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当中,一读便懂;而有些问题已经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位。一节课上如此大量的讨论,纯属走过场、走形式,既没有取得探究的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真正朴实简约而有效的语文课堂,也许没有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也许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却有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语文课堂要始终保持一种简约之美,达到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3.简洁的教学语言

语言也是语文课堂的一种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简化教学语言,把更多的时间和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要精练、准确,要追求条理性、启发性、艺术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如沐春风,受到感染和熏陶。

课堂上婆婆妈妈,不得要领,是教师自身语言素养欠缺的表现。语言重复,拖泥带水,那些“对不对”“是不是”“嗯”“啊”“怎么样”式的语言,既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又影响了学生自我表现的积极性。为使课堂语言凝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把握住每句话、每个问题、每节课的重点,在备课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注意详略得当,力争用语简要精练、高度概括,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瞳并乐于接受。如给学生介绍什么是“寓言”时,先说“寓”就是“寄托”,“言”就是“故事道理”,学生马上知道“寓言”就是蕴含道理的故事。这样用语简练,没有重复,又清楚地表达出了想要表达的意思。另外,为了精简教学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三避免”,即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冗长、倒装的句子,避免使用非大众化的成语和俗语。

4.简练的教学环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管什么样的文体,不管哪一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导入新课一背景介绍一整体感知一精读文本一拓展延伸一当堂训练”之类的程式化设计成为语文课堂的基本模式。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如此“模式化”的教学让人觉得呆板与教条,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灵动与自然。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教师在预案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要为学生的潜心会文、熟读精思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学生、文本真诚对话。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也唯有如此,教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累,相机指引,驾驭课堂。

当然,简化以上四种教学形式,不是草率地一概否定,不是为了省事而一刀切。在精简的背后是复杂的知识积累,是艰辛的研究过程,是痛苦的思想蜕变。只有经历了由“简单一复杂一简单”的认识历程,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精简教学形式。

猜你喜欢
精简语文课堂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层精简办事手续不能各唱各调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冗长商品名称精简方法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极简垃圾桶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