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08 12:10:48朱烨杨小林肖东
关键词:消风神经性皮炎

朱烨,杨小林,肖东

(1.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612;2.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上海201612)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类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典型症状的皮肤病,发病率约为2.1%~7.7%,发病原因包括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局部刺激等,典型临床症状为瘙痒,且病情迁移,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1-2]。目前西医治疗神经性皮炎主要是通过外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长期应用会加重病情,引起各种不良反应[3]。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风、湿、热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主张以清热解燥、祛风止痒、清热凉血为治疗原则[4-5]。消风止痒汤是临床上常用的皮肤方剂,在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症中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使用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29~49岁,平均(35.26±1.59)岁,病程 1~13年,平均(6.38±1.53)年;试验组患者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7~50岁,平均(34.98±2.04)岁,病程 2~14 年,平均(7.03±0.34)年。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9版《皮肤病学》中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6];②病历资料齐全;③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④已签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障碍者;②合并其他皮肤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者;⑤近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

剔除标准:①干预期间主动要求终止调研者;②未按规定服药应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者;③依从性差引发不良事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包括外用醋酸氟轻松乳膏(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 g/支),使用剂量为适量,2 次/d,连续治疗时间为4周,口服氯雷他定(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规格:8.8 mg/片),使用剂量为8.8 mg/次,1次/d,连续使用4周。

试验组患者使用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进行治疗。消风止痒汤的组方为:黄芪20 g、熟地20 g、当归 15 g、丹参 15 g、丹皮 15 g、紫草 15 g、赤芍 15 g、防风 10 g、荆芥 10 g、蝉蜕 10 g、苍术 10 g、五味子9 g、乌梅 9 g、甘草 6 g,水煎,取汁 6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使用4周。姜膏由凡士林与干姜粉(2∶1)组成,将医用固体凡士林倒入陶制罐器,隔水加热至溶解成液体状,分多次加入干姜粉(未经炒制且经200目筛子筛过),搅拌均匀,熬煮2 h,冷却后分装至瓶罐(带盖),使用时涂抹适量于患处,连续使用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1.3.1 干预前后4项目瘙痒量表(FIIQ)量表得分 使用FIIQ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第2周及干预第4周的皮肤瘙痒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是由Reich教授及Szepietowski教授于2012年制订的,共包含4个条目,分别为瘙痒部位、瘙痒严重程度、瘙痒频率及瘙痒对睡眠的影响,该量表总分19分,得分越高代表瘙痒程度越严重[7]。

1.3.2 干预前后免疫功能 干预前后均采集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后选择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T3淋巴细胞活性进行检测,采取乳酸脱氢酶(LDH)法对2组患者NK细胞的活性进行检测,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2含量进行检测。

1.3.3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HAMA量表共分为14个维度,每项采取0~4分5级评分法,其中0分代表无症状,1分为轻度,2分为中等,3分为重度,4分为极重,该量表满分56分,得分≥29分代表有严重的焦虑症,≥21分代表明显焦虑,≥14分为有焦虑,大于7分为可能有焦虑,<7分为正常;HAMD量表共分为17项,采用0~4级评分法,各级代表意义与HAMA量表一致,如得分≥24分,代表严重抑郁,在17~24分之间,代表患有抑郁症,7~17分代表可能患有抑郁,<7分为正常[8]。

1.3.4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嗜睡、皮肤过敏反应等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FIIQ量表得分对比 干预前2组FII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FIIQ得分均出现下降(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2组干预前后FIIQ量表得分对比 (±s)

表1 2组干预前后FIIQ量表得分对比 (±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2周后 干预4周后试验组 32 11.63±1.26 5.29±1.01 3.61±0.25对照组 33 10.98±2.01 7.31±0.95 5.32±0.16 t 0.691 1.364 2.015 P 0.326 0.015 0.011

2.2 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对比 干预前2组T3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及IL-2活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免疫细胞活性均出现明显上升(P<0.05),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对比 (±s)

表2 2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对比 (±s)

组别 n T3淋巴细胞 NK细胞活性 IL-2活性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2 43.06±0.15 61.98±1.35 50.36±1.63 63.29±0.65 90.53±9.23 109.34±2.05对照组 33 42.69±0.38 52.15±0.61 51.01±2.31 54.59±0.59 91.11±6.59 96.57±1.81 t 0.958 1.359 0.653 1.515 0.416 1.368 P 0.135 0.026 0.215 0.023 0.318 0.025

2.3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 干预前2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干预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3 2组干预前后HAMA及HAMD得分对比 (±s)

表3 2组干预前后HAMA及HAMD得分对比 (±s)

组别 n HAMA HAMD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试验组 32 14.69±2.05 3.62±0.31 13.56±1.52 3.15±0.15对照组 33 13.98±2.63 9.15±1.02 12.98±2.32 6.94±0.51 t 0.638 2.036 0.598 1.985 P 0.216 0.015 0.326 0.021

表4 2组干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例(%)

3 讨论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的典型特征为皮肤剧烈瘙痒及发生苔藓样变,现阶段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晰。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且临床症状明显,常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现阶段西医治疗该病的手段主要为对症治疗,通过外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达到缓解皮肤瘙痒的目的,但此方式仅适用于短期治疗,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引起皮肤角质层加厚、皮肤干枯、色素沉淀等不良反应[9]。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神经性皮炎的发生主要原因为情志内伤,发病的外因为风邪入侵,加之患者血虚化燥生风,进而导致肌肤失去滋养,发生病变。消风止痒汤是一种临床上常用于皮肤疾病治疗的汤剂,消风止痒汤中含有黄芪、熟地、当归、丹参等中草药,其中的黄芪有生肌收口之作用,蝉蜕有疏散风热、透疹的功效,紫草有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甘草有抗炎、抗过敏的效果,多种药物联用在治疗皮肤疾病中有较好的效果。姜膏有修复溃破皮肤、收敛止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缓解皮肤瘙痒、修复受损皮肤。卢志坚等[10]的研究也指出,消风止痒汤能够降低风热型荨麻疹患者瘙痒症状,缩小风团范围,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消风止痒汤及姜膏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FIIQ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提示该药在缓解临床症状中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联合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干预后免疫细胞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李玮等[11]研究中,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中医组采用消风止痒汤加减内服联合青石止痒软膏外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组 5-HT、组胺、SP、β-EP 水平及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低于西医组,以上结果说明中医治疗能调节引起瘙痒的化学介质和免疫炎症因子,且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以上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认为,炎症反应在神经性皮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炎性介质的大量分泌会增加患者皮肤神经感应器的兴奋性,使其对瘙痒的感知能力能为敏锐,更易产生神经冲动,增加患者抓挠的欲望,另外也有多项研究指出,炎细胞的浸润程度与神经性皮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因而改善炎性反应也是缓解病情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消风止痒汤联合姜膏对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的止痒效果,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消风神经性皮炎
化妆品皮炎的中医治疗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8:00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猪渗出性表皮炎的病理学观察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
消风散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