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祖东,杜天平,王玉,黄霞,汪小兰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 442000)
光化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癌前期皮肤病,本身无明显恶性改变,但很容易发展为恶性皮肤肿瘤[1]。常见恶性皮肤肿瘤包括Bowen病,Paget病,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状细胞癌(SCC)等。皮肤肿瘤以头面部发病率最高,常发于鼻唇沟、鼻翼、鼻额部以及眼睑等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裂隙处。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大面积以及多发性皮损皮肤病方面,有选择性好,无瘢痕和可重复治疗等特点[2]。本研究通过对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的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全面评价PDT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患者266例。入选标准:①病理诊断为Bowen病,Paget病,BCC和SCC以及光化性角化病;②治疗方式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方法或手术切除联合PDT。排除标准:①患者不能存在其他并发疾病;②单纯手术切除未行PDT治疗者;③患者未进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266例患者中男141例,女125例,分别占比53.01%和46.99%。患者平均年龄(51.88±6.51)岁,平均病程(42.15±10.25)个月。发病部位位于头颈部189例,占比71.05%,躯干及外阴有31例,占比11.65%,四肢46例,占比17.29%。Bowen病、Paget病、BCC、SCC和光化性角化病5种皮肤病变在266例患者中占比分别为17.67%、6.77%、36.84%、27.82%和10.90%。手术切除联合PDT治疗198例,单纯PDT治疗68例。其他具体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68例单纯PDT治疗者:治疗指征①皮损直径<2 cm;②特殊部位(如眼睑、鼻部等)不宜手术患者。对病灶去进行消毒,将新鲜配置的浓度为20%的ALA(艾拉,上海复旦张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7,规格118 mg/瓶)制剂涂抹于病灶处,涂抹边缘延伸至皮损边缘10 mm左右,无菌敷料封包4 h。光动力治疗仪(XD-635AB,桂林兴达光电,λ 输出=635 nm,W=200 mV/cm2,能量密度=120 J/cm2)红光照射皮损处20 min后,严格避光48 h。2次治疗间隔1~2周,根据患者情况照射2~6次。
198例手术切除联合PDT治疗者:治疗指征①皮损直径≥2 cm;②患病处糜烂渗出。待伤口愈合后采取PDT治疗,治疗间隔2~3周,根据每次照射接受后患者皮损情况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6个月内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以皮损面积缩小比例做为疗效评价标准[3]:①痊愈:皮损消失,恢复正常;②好转:皮损面积缩小>51%;③无效:皮损面积缩小≤50%。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不良反应包括红肿、溃烂、瘙痒、疼痛和灼伤等。在原皮损消退处出现新发损害为复发。
表1 266例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变患者一般资料统计 例(%)
2.1 疗效评价 266例患者平均(2.10±0.98)个疗程,痊愈254例,好转7例,5例无效,总有效率98.12%。68例单纯PDT患者,63例痊愈,3例症状好转,3例无效,有效率97.05%。198例手术联合PDT患者,痊愈191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98.48%。
2.2 不良反应 26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出现不同情况的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均出现红肿(98.50%)、疼痛(91.73)和瘙痒(92.86%)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发生灼伤(3.38%)以及溃烂(1.50%),见表2。
表2 266例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变患者不良反应统计 例
2.3复发率 对266例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复发进行统计。其中Bowen病患者复发5例,复发率为10.64%;Paget病患者复发4例,占比22.22%;BCC患者复发14例,占比18.92%;SCC患者复发9例,复发率为12.16%;光化性角化病患者复发2例,复发率为6.90%。总复发率为12.78%。
ALA-PD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ALA有光敏特性,经过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后有对病变组织的氧化杀伤作用,经过一定疗程的治疗可使病变组织坏死脱落[4]。在恶性皮肤肿瘤和癌前期皮肤病等治疗领域应用广阔。
本研究对26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12%,本研究经验表明,对皮损直径<2 cm患者直接进行PDT显著有效,有效率达97.05%,特别的对于光化性角化病的有效率高达100%,充分表明PDT疗法的有效性。ALA-PDT疗法有疗效好、选择性高、损伤小、不良反应小、无明显刺激、耐受性好,不易形成瘢痕,不影响重要组织器官的功能,易愈合,无耐药性,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特点,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5]。对皮损直径>2 cm患者先行手术切除再进行PDT的有效率达98.48%,这主要是由于皮损面积的扩大往往伴随着皮损深度的加深,ALA-PDT因其照射深度有限,对于侵犯深度较深的病变,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6]。目前PDT采用的红光波长一般为(633±10)nm,其在皮肤组织中的穿透深度不超过6 mm[7]。手术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特别的对于SCC和BCC,可彻底切除病灶,但受手术部位的张力、美观及术后功能的影响,对于生长在特殊部位,如眼睑、鼻部、外阴等的肿瘤,仅能部分切除,因此手术联合PDT,可减少治疗次数。且弥补了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瘤体的弊端,有效的治愈了皮肤肿瘤。
在5例无效患者中,2例原因为年龄较高不适进行PDT治疗,另外3例则因为皮损面积过大,肿瘤皮损直径超过4 cm且糜烂渗出严重,治疗效果不明显。另外,根据国内外众多ALA-PDT治疗相关报道,此疗法无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8]。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可能出现局部烧灼感、疼痛感、局部红肿、短期内色素沉着等,大部分患者均能够耐受,且这些不良反应均可逐渐自行消失[9]。
目前,ALA-PDT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尖锐湿疣、寻常疣、扁平疣、痤疮、光线性角化病、乳房外Paget病、Bowen 病、SCC、BCC、蕈样肉芽肿等多种肿瘤及非肿瘤性皮肤病,并初步应用于鲍温样丘疹病、酒渣鼻、化脓性汗腺炎、银屑病、扁平苔癣、硬化萎缩性苔藓、Darier病、唇炎、脂溢性角化病等疾病以及皮肤美容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该疗法更广泛和深入的使用,相信有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