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是教材的利用者,更是教材的建设者。如何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好教材,建构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有效课堂,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習兴趣和学习能力,打造全新的教学形态,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四课《这是谁的叶》,借助ipad这一媒介为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规避组织活动这一高耗短板,实现室外情境室内呈现,使引导式探究上升到自主探究,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本课设计以“帮叶宝宝找植物妈妈”这一故事为教学主线统领教学,包括如下环节: 微视激趣导入(植物王国遇到风雨,满地落叶)—— 提领探究主题(这是谁的叶,帮它们找到植物妈妈)——听辨叶的特征(利用动画人物形象介入帮助叶找到所属植物)——利用iPad找植物(寻找出部分叶是谁的)——设疑再作探究(出现找不到“妈妈”的叶,从而引出到大自然中观察寻找)——展示汇报小结。
二、学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是谁的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四课。在《植物》这个学习大单元中,各课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植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是‘活的、有生命”这个核心概念,体现了单元学习的连贯性、综合性以及概念与探究协调发展的特点。
单元前两课:《我们知道的植物》《观察一颗植物》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了植物,认识了植物,同时也认识了叶以及叶的一些显著特征。在第三课《观察叶》的学习当中,学生对叶的结构:叶缘、叶柄、叶脉、叶尖、叶肉等不同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基本上能够从叶的大小、形状、厚薄、颜色、气味等描述一片叶。
《这是谁的叶》则着眼于植物的叶是活的,叶生长于植物身上这一点进行探究。根据植物叶的一些特征去寻找、判断它来自哪一棵植物。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观察叶,加深对叶特征的认识,又能通过对各种各样植物叶的认识,感知植物世界的丰富多样。也为接下来的《植物是“活”的吗》的学习提供感知基础。
基于此,我将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为:会通过观察,依据叶的特征寻找到对应植物;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记录,对观察叶找到对应植物等活动感兴趣,感受植物的丰富性。
因此,让学生手持一柄叶到到校园里面去寻找对应的植物是本课的一个主要活动。近距离观察植物,特别是观察植物叶子的形态,通过仔细观察、对比,最终根据叶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将叶和树、叶和花、叶和草进行配对,确定叶的来源。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上节课对叶的观察,学生已经逐渐熟悉植物的叶,也能够使用各种方法观察叶的不同特征,感受每种植物的叶是不同的,能够用画图的方法将每片叶的特征记录下来。
这是学生第一次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大班教学,时间成本高,在相应课时内完成内容比较紧促。
2.孩子好奇心强,室外观察的时候更关注环境中其他事物,并不能更好地通过特征去找植物。
3.上下楼梯进入有树木和草丛的地方,安全问题也要考虑。
4.有些叶子长在树上,树比较高,孩子不方便观察。
为了避免室外活动带来的“高耗低效”等问题,引入iPad进行教学,将植物从室外“搬家”到室内,通过呈现植物照片、植物生存的环境以及校园内植物的视屏让学生身临其境,降低了组织的难度,让活动井然有序。采用iPad教学在限定的区域、分好小组、明确任务、指导观察记录,帮助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让目标的导向性更加明确,教学互动更加有效。 iPad教学这种全新的模式,也符合了孩子的好奇心的特点,激发了孩子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能根据叶的特征,找到校园中寻找他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五、教学过程
(一)微视激趣导入
美丽的植物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起去看看吧。(视频演示)
(二)提领探究主题
植物的“叶子宝宝”不见了,和黑猫警长一起帮它们找“妈妈”。(课件演示)用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黑猫警长”来帮叶宝宝寻找植物妈妈。
(三)听辨叶的特征
1.“黑猫警长”找到了目击者“蝙蝠”
通过“蝙蝠”描述叶子的形态特点让孩子找出蝙蝠口中描述的叶子。 孩子通过听,放大iPad中的叶子进行观察,寻找叶子。
师:猫警长看到哭泣的植物妈妈就赶来了,了解了情况,猫警长就说:“别担心,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的。”于是开始找啊找,终于找到了一只蝙蝠。那只蝙蝠,看见了上午发生的全部事情。它现在告诉你们它看到了什么,大家一定要竖起耳朵听哟。(课件演示)
师:听完蝙蝠的描述,大家能不能判断出是那一片叶子呢?(课件演示)
生:5号。
师:你是根据听到的什么特征来判断的呢?
生:它的叶片很光滑,它的形状像爱心。
师:你听得非常仔细,听到了非常关键的词語,形状像爱心(板书:叶片的形状像w)
师:还听到其他信息了吗?你认为是几号呢?
生1:5号。
师:除了形状,你还根据什么特征判断出来的?
生1:我听到叶尖很尖。
生2:它的边缘非常的光滑。(教师板书:叶缘)
师:太厉害了你们,连这个特征也听清了。
生3:它的叶柄是叶片一半那么长。
师:你听得真仔细,数量关系都听出了,叶柄长度是叶片的一半。(板书:叶柄)
师: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被蝙蝠发现的这片叶子是5号,那其他叶子宝宝的特征又是什么样的呢?
2.帮助剩余的叶子找“兄弟姐们”(课件演示)
接着将植物宝宝的兄弟姐妹藏在iPad中,让小朋友作为小侦探通过实物叶子与iPad中叶子图片对比,将植物宝宝送到序号相同的杯子中。运用iPad孩子能更近距离地进行比较观察分序号。
3.实践操作:根据观察iPad上叶子的特征,将叶子放置到相应序号盒。
(1)示范操作。学生要根据这些照片去判断手中的叶子是几号叶子的兄弟姐妹,并将它放在相应的盒子里。( 视频演示iPad操作示范)
(2)以小组为单位,实践操作。先完成实验的小组用坐端正的肢体语言告诉老师,老师接收到你们的信号就将小红旗加上去。请1号位同学打开iPad,2号位同学拿出材料盘,开始实验。
师:请你选择一片叶子,并描述它的特征,其他同学根据你描述的特征判断出它是几号杯中的叶子。
生:那片叶子又细又长,柄有点短。
师:看一看实验盘,请你来猜一下是几号杯中的叶,为什么呢?
生1:4号,因为那片叶子很长,柄有点短。
师:两位同学完成得很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第二个机会给谁?
生2:我的这片叶子由三片叶子组成的。
师:哇,这么多同学都举起了小手,看来这个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一起看看你猜对了没有?
生3:她描述的是3号叶子,只有3号叶子最特别。
师:这位同学不仅观察的时候非常用心,总结得也很好,能善于发现独特的地方。现在我们把下一个机会给坐姿最端正,举手姿势最标准的同学。
生4:我的那片叶子它有齿轮,叶子的一半有齿轮,叶片有点胖。
师:哪里有齿轮?
生4:边缘。
生5:他应该说边缘是锯齿状,不能说是齿轮,齿轮不是尖尖的,锯齿才是尖尖的。
师:哇,这位同学的意见真是太棒了,善于发现微妙的特征,找出不同的地方,勇敢地告诉同学,给他提宝贵的建议,真是我们的小榜样,掌声送给他。(响起了雷鸣般掌声)
师:那这片边缘有锯齿的叶子是几号呢?
全体学生:1号、2号……
师:认为是1号叶的同学用手势√告诉我,认为是2号叶的用手势0告诉我……有一位同学认为是2号,我们请他说一说为什么?
生6:因为我看见它的一半了,叶子的一边锯齿很明显,另一边却没有?
生4:我描述的是1号,不是2号。
师:看来是两位同学在观察和描述上看到的重点不同,xx同学着重听到了有锯齿这个点,而忘了叶片有点胖。你们都很棒,都在用心思考,同样能获得老师的小红旗。
4.帮助有编号的叶子回家(课件演示)
(1)利用iPad的链接和提示,给有编号的叶子贴“名字牌”。
把植物妈妈和它生活的环境的图片放在iPad中,孩子根据iPad的超链接可点击看叶子的大图,判断后将植物妈妈的名字放在它叶宝宝的杯子中。孩子触碰到小图标就出现另一个场景,马上通关iPad一步一步地引导,最终完成任务。
师:老师刚接到电话,植物妈妈们已经在路上了,看,路上有很多指示牌,它会提示下一步,哇,出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读一读。看这是几号杯中的叶?
生(全体):3号。
师:那说明3号杯要贴的名字牌是什么呢?
生(全体):爬山虎。
师:(竖起大拇指)大家真棒呀,现在请4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名字牌,打开iPad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
(2)借助“问卷星”让学生现场用ipad呈现小组答案。
师:老师从问卷星里查看到了各小组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呀?
生:有一片叶子没有找到“妈妈”。
师:怎么办呢?大家别着急,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事先拍摄的校园的植物视频,让孩子们观看视频,从视频将孩子们引到生活情境中去。并提示孩子们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们看了视频,我们一起来分享生活中哪里看到这些植物,它们生在什么环境里?
六、操作策略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iPad作为一种学习的媒介,在《这是谁的叶》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尝试引入iPad进行教学,我有以下几个思考:
1.有准备。在第二课:《观察一棵植物》的学习后,练习题中就使用了iPad教学,让孩子熟悉进入我们需要的界面要一步一步点击哪些按键,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有限,我将做好的“练习题”发到班级群,通过家长的力量,让孩子们在家也练习进入的主界面。通过多次训练,我在课堂当堂测试,孩子需要根据我的引导,小组合作的同时,有条不紊地找到界面,并完成相应记录。不能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及时辅导。进行学习后大部分孩子能找到学习需要的界面,为接下来课堂上操作iPad打下基础。
接着,记录环节,需要把记录的内容填写清楚。本节课共采用了两种方法记录,“记录单”“网络选一选”,孩子先通过观察对比,将实验记录单填写完毕,每个孩子在这个环节都要动笔记录,记录完毕,将小组公认的最好的一份记录单的数据通过iPad输入,教师可在后台统计数据,孩子们的完成情况马上可见。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记录、讨论、筛选、输入,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融入了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应有的理念。同时,在孩子好奇心的推动下,完成任务又返回生活实际,渗透了生命教育。最后,在总结环节时孩子们一起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地方见过哪种叶,哪种植物,并决定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察。
2.有规范。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组织课堂非常关键,尤其是在使用iPad的过程之中,没有规范的操作与合作,很难落实教学目标。建立学习的规范我尝试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明确分工。低年级的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因此,需要培养孩子清楚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能,将全班分为13个小组,每组4人,每人分别有自己的编号,如一组1号……每人具体分工让自己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1号一般为组长,负责拿材料,拿材料时必须排队;2号为记录组长,负责管理小组的纪律,负责记录本节课的发现。建立材料中心,有步骤地分发材料,部分材料可以作为“奖励”奖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是评价机制。低年级的孩子倾听习惯比较薄弱,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强,因此,需要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采用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孩子及时调整自己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多鼓励,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合作等习惯。可以是画在黑板的“星星”,也可以准备一个贴纸本,给每节科学课表现好的孩子贴上贴纸,实施兑换机制。每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对每个小组打分,前三名的小组可以得到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科学礼品。积分最低的小组下节课最后领取实验材料。同时在课堂上孩子表现好,可以顺势奖励科学材料袋中的礼物。及时树立榜样,模仿学习对低年级孩子学习很有幫助。最后,针对孩子们的课堂回答,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同时可以让其他孩子发表意见,达到师评与生生互评相结合。
3.有主次。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这个课堂的主人利用好iPad进行学习,有三方面需要考虑: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本课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成“树叶宝宝找妈妈”这一故事,将知识点融入故事情节,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重难点也随之突破。
二是创新教学形式。教学中,运用了自己制作的动画视频,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和黑猫警长一起帮植物叶宝宝找植物妈妈,孩子角色代入感很强,iPad“问卷星”的环节,孩子们也是兴味盎然。
三是整合教学资源。iPad作为资源的提供者,应更广泛地运用其资源丰富的优点,比如在本课教学中,可以将叶片数量增多,让孩子通过观察大量的叶片进行对比,从而引发孩子的深度思考。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