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强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职业高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
新教改的大环境对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維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师应当正视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当做语文现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职业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此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沉淀,充分挖掘教材中创新内容,借助这些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采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2012年开始,我国大部分的职业高中开始使用国家教育部门最新规划的教材,在教材的“阅读与欣赏”部分设置了明确的人文主体单元,同时还有与这些主体单元相对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内容的设置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职业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始终被当做一门主课来开展,职高的教学方法与普高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与普高的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与综合水平上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近些年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职业高中的生源不断的缩减,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高中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居于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做大量的讲述,尽可能的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在习题训练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法无疑会给学生打来压迫感,让面临中考的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学习逐渐变得机械化。
三、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寻找兴趣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要想搞好学习首先要具备对学习的兴趣,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对有效激发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作者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题目并说出其特点。
有的学生发现了“纪念”与“忘却”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有的学生还发现“记”是一个错别字。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鼓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一步讲解“忘却”与“纪念”的内涵。经过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深入理解题目的内涵,从而引发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这样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也是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由此可见,教师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都需要想办法找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点,一旦学生产生兴趣便会从头脑中冒出许多问号,这些问题便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的条件。
(二)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适当的给予学生指导以及帮助,那么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等。要想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让文章所描绘的景色转换成学生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借助绘画等形式让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记录并叙述出来更好的开展创造性的想象。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时候,对于描写荷叶的语句“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月色下荷塘优美的景色,用自己的想象来描绘出属于自己的那幅“荷塘月色图”,从而结合自身经验来体会作者内心的解放与精神的超脱。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留白”来激活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对作者没有明确表达的“空白”进行补充与填补,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从文学作品主题的多元诠释来创新学生思维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多元性,不同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从人物来看,如在分析莫泊桑《项链》的主人公形象时,有学生提出追求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没有什么不可以。他认为玛蒂尔德既不是去偷也不是去抢,那么她就不应该受到那么多的批判,在她的身上还存在着很多诸如诚实、敢于负责任等优点。从主题上来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析与诠释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时,对于祥林嫂的死亡这个问题学生们产开了激烈的辩论,究竟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元凶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人们的看法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作品的时代背景,多查阅相关的文章,相信同学们会通过阅读会找到持之有效、言之有理的答案”。课后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去查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洁菲.高职高专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