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情 高原梦

2019-10-07 12:25小小民儿
参花(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藏族同胞朝圣高原

读潘大成老师的诗集《高原情》之前,对于我来说,西藏是离天很近、离梦想很远的地方。在读了潘大成老师的诗集《高原情》之后,西藏是离天很近、离我很近的地方。

党和国家始终深切关怀西藏各族群众,始终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这块土地投入了大量心血。于是涌现了以孔繁森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援藏干部,每则援藏故事都是对“援藏精神”的最好践行和弘扬,都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一起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之际,能拜读援藏干部潘大成老师的诗集《高原情》,在诗的意境中感受援藏情深,了解援藏干部在老城區改造、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工作成果,感受到西藏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不变情怀;书中每一首诗里讲述的曾经援藏和正在援藏、与西藏有关的故事,像盛开在天路上的格桑花,也在我心灵深处鲜活起来。

二〇〇二年六月,当潘大成老师作为吉林省长春市首批援藏干部第一次踏入日喀则时,面对山崖陡峭、幽谷沟壑,还有眼前变幻的风景,越走越荒凉,让他心急如焚。突袭的高原反应几乎让他窒息,但在痛苦煎熬中,他又感悟到此行没有回转的方向。随即在夹道欢迎的人群里,在鲜花和掌声中,他感觉到了藏族同胞的心跳。无论藏族同胞还是汉族同胞,完全是无缝对接的,友谊至高无上。从此,他的脚步开始在西藏留下印记,他的高原情在一点点滋长。

被派往西藏后,潘大成老师在日喀则市的定结县担任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与定结的第一次相见。他说,不认为自己与定结在陆地上相识,而是在月亮之上相见。在这里,两个小时的跋涉才能爬过一万九千米的河床;欢迎他的定结哈达随风飘起,边防战士在国旗下站立;这里是一个从水底长出的地方,是高原上的一朵奇葩,这里本是一条茶马古道上的驿站;这里延续着很多美丽的传说,又像是一条密道,宝藏还在深藏还须探寻发现;这里一年只刮一次风,一刮就是一年,可这里的酥油茶很温柔,青稞酒激情似火,把他的心和藏族同胞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尽管此行来西藏工作,奔赴世界屋脊,抉择时是那样地匆忙与坚定,但当真正站在了高原之上,又感觉到了脚底无根,像在云朵上行走,孤独中他想念家中的父母妻儿,梦中他在和父母说笑,和儿子一同放风筝。可是,既然已成为儿子笔下“远去的雄鹰”,他就要坚守住自己的援建情怀,用文字记录在这里工作的情景和画面。

尽管工作繁忙,走过措拉山时已是满身疲惫,但他还是感受到了自己在努力地接近佛祖,在迎接一个智慧的碰撞;一座座崭新的民房,一座座电站,一盒药,一个简单的手术,都暖在藏族同胞的心上,记录在他的诗行;几脚桥的风,追随朋曲河畔的援藏干部披星戴月,国家级注册设计师赵祖宏就在几脚桥的龙卷风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让他每次走过几脚桥心里总有风刮个不停;他在建军节那天去登山,去接受生命禁区的挑战,让他抓住了离天最近的那条经幡;他赞美高原的爬地柏,因缺氧纵然无法伸直腰杆,不能傲然挺立,但仍有英雄气概,会茂盛生长,会用那种撕裂大地之痛,永远撞击着厚土苍生;他赞美朋曲河畔长满刺草的沙丘,他在倡议要爱护大自然,要保护生态环境,他也在抨击那些对自然的扼杀,良心的冷漠;在萨尔桥垂钓时,他不关心上钩的鱼,而在想长满绿草的沼泽,正是定结长出的肺,是叶如藏布河的恩泽;在萨嘎那个可爱的地方,在那个靠近冈底斯山的小镇,他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世间万物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之美,他看到了当年为欢迎文成公主入藏而跳的舞;深情献上的是洁白的哈达,还有盛开的雪莲花,让他感受到了藏族兄弟的深情,他和他们一起端起飘香的青稞酒,敬天、敬地、敬亲人……

“高原上的桥有千万座/每座桥都是朝圣的桥/高原上的路有千万条/每条路都是朝圣的路”,自从踏上这朝圣之路,他就明白“朝圣就是你向往的前程/就是对你虔诚的考量”,那么,作为援藏干部,他虔诚吗?他顶礼膜拜的又是什么?他回答说:“高原之旅/即使痛苦难挨/困难重重/我也是义无反顾/在不断地追寻圣洁/洗涤心灵”,同时,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掷地有声地回答说:“朝圣不是誓言/可以写在纸上/朝圣不是炫耀/也没有必要到处宣扬/这不过是一个志者/内心的坚强”。

在西藏,在那个离天很近、离梦想很近的地方,潘大成老师又徒步走向陈唐,那是一个孤独的村落,那里的夏尔巴人没有外出和进来的路,修路致富已成为这里上千年的梦想。于是,在渴望和呼唤中,在雪莲花盛开的山间,党的关怀让一簇簇孤冷的雪莲花傲雪凌霜迎风斗艳,共产党人带领藏族人民开山辟路,仅用十年时间,一条天路已经铺就通车,让这个村落跟随时代,走向文明,走进时尚。

在援藏工作中,潘大成老师最先结识的是南木加这位好兄弟,别看他卷曲的长发、乌黑的脸、洁白的牙,貌似强悍,可每当说到是援藏医生救了他女儿的命,眼里又是那样饱含深情,他说,如果不满腔热血地工作回报这份恩情,就是愧对佛祖。

那年七月,潘大成老师来到了日屋镇,不是为了来看风景,而是为了一项公务,这里没有青稞,也没有土豆,镇公所也是破旧的石屋。刚才还是阳光灿烂,旋即就会狂风肆虐。这里的措拉山有个山口,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在这海拔四千七百米的高原上,他来援建,让这个边关的互市,变成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大口岸,让草地上的格桑花开得更加灿烂鲜艳。

在西藏,潘大成老师还曾和第四纪相遇,还让他与喜马拉雅的山与海相见。

确切地说,走进青藏高原,就是走进了第四纪冰川,在高原上散步,如同与远古对话,与未来畅谈,让他融入了冰川和雪山之间。捡拾喜马拉雅的活化石,让他感受地质年代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幻。让他手捧鹦鹉螺化石,就像捧读厚重的书页,诵读浩瀚的历史馈赠的诗篇。

来到西藏这个离天很近的地方,在感受美丽的风景、挑战艰苦的工作环境后,潘大成老师在自问自答:“说是天堂最好/可天堂究竟在何方/天堂不是幸福的选择/只是弥留之际的一个归期/那是个有来无回的地方/那是个永远无法破译的谜团”。是啊,作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好的修行。至此,他心灵的趋向,心中的大慈大悲、大善大爱都流露在笔端,且一目了然。于是,在夏尔巴文化节,在定结县的八一林卡,他看到了珠穆朗玛雪藏着登山者的足印,聆听到了远方的旷朗寂静。于是,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骑在一只雪山雄鹰的背上展翅翱翔,他不屈服于宿命,他要像老鹰一样浴火重生。于是,他找到了高原的感觉,看到了雪域的灵光,他从吉隆沟走过,在嘉措拉山上来来往往,他在仲拉山里深情凝望,到锅庄取回了“真经”,从冈仁波齐手上接过一颗永远不熄灭的火种,让他在回到内地工作后,遥望月朗星稀的夜空想念西藏,深情写下《高原情》,致敬援藏战友,致敬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叙说西藏的故事,虔诚祝福西藏更美好。

《高原情》一书共二十九首诗,再现了潘大成老师从二〇〇二年六月至二〇〇四年六月两年的援藏工作中心灵经历的洗礼,灵魂经历的震撼,也让我追随他的诗句,行走于天路之上,看到了格桑花的争奇斗艳,也闻到了青稞酒的醇香。感谢他用文字唱响了一首神奇的《天路》,用诗句奏响了一首心灵之曲《高原情》。

通读《高原情》一书,感受字里行间真挚深厚的公仆爱、援藏情、高原梦。合上《高原情》一书,我又看到了书封面上的布达拉宫,想到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圣地,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布达拉宫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当年为和亲而入藏,她们是最早的“援藏使者”,她们同今天的援藏干部一样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

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来的历史巨变,离不开党中央的深情关怀,离不开像潘大成老师一样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辛勤奉献,让现在的西藏成为有史以来发展最快、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时期。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与藏族群众结下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获评党员领导干部楷模的孔繁森同志曾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离天空很近的地方叫西藏,在那里有一批批援藏干部铸就了“援藏精神”,在那里还有一个叫潘大成的援藏干部著有诗集《高原情》,《高原情》是一本让人读了还想再读的书,也是一本让更多人踏上“朝圣路”的经典教科书。

作者简介:小小民儿,本名周敏,1971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1987年参加农村信用社工作并开始创作,出版有《杏树下情思》《杏花园里故事》《肖邦》等多部作品。2002年加入长春市作家协会。2003年加入吉林省作家协会、吉林省报告文学会。2006年7月28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获“长春百名文艺新秀”奖。2017年加入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现任《吉林银行业》杂志编辑。

猜你喜欢
藏族同胞朝圣高原
“罗萨,扎西德勒!”
布依少女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朝圣
《沉思的藏族同胞》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神山 世代的轮回
LIKE BUTTER FOR THE SOUL 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