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晖
不久前去葡萄牙,迷上了一只花公鸡。花公鸡无处不在,喜气洋洋,很是惹人爱。原本只知道高卢鸡,对这只花公鸡的来龙去脉,还真纳闷。阅读相关资料,才知它是葡萄牙的民间图腾,象征着正义、善良和好运。
看来,在欧洲以公鸡为象征物的国家,不只是法国,还有葡萄牙,但这两只鸡的秉性迥异。法国高卢鸡骄傲而好斗,葡萄牙的巴塞罗斯花公鸡(Galo de Barcelos)则喜悦而平和。追根溯源,高卢鸡源于古罗马人对法国人的称呼,而巴塞罗斯花公鸡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传说16世纪时,葡萄牙小镇巴塞罗斯的一位农民,在前往欧洲最重要的天主教圣地,即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下称“圣地亚哥”)的朝圣途中,不幸被一名地主诬告。地主认定他偷了贵重的银器,把他押送给法官。法官判处农民死刑。在赴刑场的路上,农民恳求再次与法官见面。他面对即将享用家宴的法官,指着桌上那只大烤鸡说:“这只盘里的公鸡会证明我的清白,我若受刑,它定会跳出盘子,大喊冤枉!”农民到了刑场,即将被绞死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盘里的公鸡突然跳起来,大声鸣叫。法官大惊失色,冲至刑场叫停。这名朝圣者被无罪释放。后来,他回到家乡,修造了一尊公鸡纪念碑,以示感恩。那只死而复活的大公鸡,从此成了葡萄牙的神迹。
传说的神迹是否确凿,另当别论。但几个世纪以来,花公鸡一直是葡萄牙人民热爱的吉祥物,甚至成了葡萄牙的准官方形象,却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什么比正义、善良和好运,更能表达一个民族的魅力?
在葡萄牙北部城市波尔图和布拉加,我发现那儿大小城镇的橱窗里,永远少不了色彩斑斓、仪态端庄的花公鸡。以花公鸡为主题的商品,也永远抢眼而畅销。从好看的粗陶彩绘工艺品,到实用的瓷砖瓷器,还有钥匙扣、开瓶器、软木塞、冰箱贴、厨房用布、烤箱手套和烹饪围兜等,每只花公鸡都那么经典、精致、逼真、可人。我注意到一些櫥窗里的大彩鸡,捧着一个兜儿,里面是闪亮的金币。原来,花公鸡还招财进宝,以其善良的本性,为商家树立诚信的形象。
去年,澳门庆贺回归中国十九周年,巡礼队伍也高举过一只令人瞩目的花公鸡。花公鸡头顶大红鸡冠,身披红心彩衣,漂亮的大尾巴上,还饰有红、黄、绿、蓝等彩纹。那是一只典型的葡萄牙花公鸡。红心,是葡萄牙花公鸡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底色是传统的黑色,还是其他颜色,也无论彩绘图案如何丰富,万变不离其宗,花公鸡的身上,总有几颗醒目的大红心,表达它存在的意义、善良的初衷。
从西方历史上看,公鸡挺圣洁。古希腊时期,公鸡曾是太阳神的化身,与宙斯、阿波罗、勒托和阿尔忒弥斯这些伟大的男神女神都有缘分。在古老的犹太教里,公鸡的地位也不同寻常,它是敏锐和善感的化身,以清亮的鸣叫唤出东升的旭日。天主教里的公鸡,则如老鹰和羔羊,象征着耶稣基督;而且,公鸡还被赋予了太阳、光亮和复活的功用,作为风向标,屹立在教堂的顶端,宣布黑夜尽头是黎明,预示精神超越物质,神的启示来自寰宇天道,犹如基督降临人间。
葡萄牙的那只大公鸡,既圣洁又贴心,从历史一路走来,堪比圣途上善解人意的大明星。标志性的红心让葡萄牙充满了人情味。这个地处大西洋岸边,曾是全球海上霸王的欧洲国家也因之而少了攻击性,多了亲和力。
巴塞罗斯花公鸡展示着葡萄牙的民族价值观。在葡萄牙,花公鸡不仅用于建筑设计、艺术表演和文学形象,也用在足球主题、美食特产、气象预报、橄榄油和葡萄酒的标签。葡萄牙的花公鸡,是赏心悦目的,也是深入人心的。
来到波尔图和布拉加,便是进入了葡萄牙的朝圣路。葡萄牙的朝圣路自波尔图起始,经布拉加,最终抵达西班牙的圣地亚哥。那位朝圣的农民正是走在这条圣道上时遭遇冤案的。
自中世纪以来,西班牙的圣地亚哥一直是基督徒心驰神往的圣地。圣地亚哥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镇,但因圣徒雅各而成为圣地。相传雅各曾到西班牙传教七年,死后遗骨葬在西班牙,但他的墓地渐渐被人遗忘。公元813年,一位农夫掘地时发现了雅各的墓葬,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地建造了一座小教堂,并取名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德孔波斯特拉应源自拉丁语Campus Stellae,即星的原野。但近年来,更普遍的说法是源自Compositum,即古罗马人的殡葬地。不管怎样,圣地亚哥从此遐迩闻名。
欧洲不少国家,都设有前往圣地亚哥的朝圣路。这些被称为“圣雅各之途”(Camino de Santiago)的道路,沿途都设有相关服务站,为圣徒提供食宿等,远的上千公里,近的百把公里,但不管远近,必须全程行走。相比于几条朝圣主线,如法国圣道、大西洋海滨小径、安达卢西亚银道、英国圣雅各之途,以及崎岖不平的西班牙境内原始圣道(Camino Primitivo)等经典路线,葡萄牙的这条圣道总长235公里,走完约十天时间,算是比较轻松的路途,且一路风景如画,美食众多,有令人垂涎的八爪鱼和沙丁鱼、蛋挞以及名扬天下的波特酒。据载,仅2017年,就有逾万人通过这条圣雅克之途,抵达西班牙圣地亚哥。
此番造访葡萄牙,在这条朝圣路上邂逅“葡萄牙的摇篮”,即古镇基马拉斯(Guimar?es)。基马拉斯隶属于布拉加区,是阿方索一世的出生地,也是葡萄牙的首个城市。1096年,阿方索一世之父称此地为葡萄牙伯爵领地;1139年,因其母偏袒情人,冷落自己,阿方索废黜其母,血战奥里基后,登基称王,建立葡萄牙帝国。
古镇基马拉斯不远处是坐落于山上的仁慈耶稣朝圣所。乘坐伊比利亚半岛古老的水力驱动缆车,抵达这座朝圣所时,见天空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朝圣所初建于1373年,后数次改建,最终成形于1722年。18世纪后半叶,建筑物广场前“之”字形、巴洛克式风格的白色台阶逐步完成。台阶高达116米,共600级,分段处设有五座表示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的感觉喷泉,以及三座表示信、望、爱的圣德喷泉。自圣殿拾级而上,一步一回头,想象朝圣者沿着台阶匍匐而上,那种心情定然万分虔诚。朝圣是从物质世界升华至灵性天地,完成世俗生活与神学境界的对比,其体验过程或与佛教徒的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人类的灵性自觉,可以殊途同归。
葡萄牙的朝圣路上,不乏波特美酒。到了原产地波尔图,免不了想喝几杯。与其他葡萄酒相比,波特酒的酒精度偏高,平均达19度。中国人喜欢带甜味的酒,所以偏甜的波特酒蛮讨喜。有些人品之,感觉波特酒像白兰地,其实不然。波特酒在酿制过程中添加了中性的蒸馏烈酒aguardente(原料是茴香、杏子或葡萄等果实),以阻止其继续发酵,使残余糖分保留在酒中,提高酒精含量。
波特酒虽酒精度偏高,但其口感甜香、绵柔、厚实,品来并不醉人。如独树一帜的花公鸡,波特酒也是葡萄牙的自豪,彰显着非葡萄牙莫属的那份美好。
波特酒的产地,在波尔图的杜罗河谷。那儿的气候很适宜种植橄榄、杏仁和葡萄。举目望去,葡萄园沿山坡而抵河岸,绿枝架得高高的,与法国波尔多的架法很是不同,一看就知此处土地肥沃。波尔图的葡萄,果实体小密度高,很适合酿造浓缩的波特酒,如巴罗卡红葡萄(Tinta Barroca)、卡奥红葡萄(Tinta C?o)、罗丽红葡萄(Tinta Roriz)、甜普兰尼洛(Tempranillo)和弗蘭克多瑞加葡萄(Touriga Francesa)。虽说葡萄牙原产葡萄多瑞加(Touriga Nacional)是酿制波特酒的最佳选择,但因其产量低,无法满足需求,人们平常喝到的波特酒,大多是用弗兰克多瑞加葡萄酿造的。
17世纪后半叶,波尔图地区的大量波特酒,便从杜罗河的入海口运至欧洲其他国家,尤其是英国。1678年,正值路易十四时代,因法国增加英国货物关税,英国人一气之下,不再进口法国葡萄酒,但英国气候不适合种葡萄,急需寻找新的酒源。于是,英国将目光投向了葡萄牙。1703年起,英国以低税政策,大量进口葡萄牙葡萄酒。问题是葡萄牙的酒在运往英国途中,常常发生质变。为了保证出口贸易,葡萄牙人想出绝招,即如前所述在葡萄酒里添加中性的蒸馏烈酒,以停止其发酵。这招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波特酒。为了保证波特酒不被仿造,1756年,杜罗河谷正式成为波特酒保护区。如今,英国军队在正式场合中还是用波特酒作为向女王祝酒的葡萄酒品。
懂葡萄酒的人买酒,都会下意识地看标签上的年份。与其他葡萄酒不同,波特酒的酒瓶上一般不标年份。听说原因是酒中的葡萄不仅非单一品种,而且采摘的年份也不尽相同。除非遇上特别丰收的大年,波特酒生产商才会去相关单位申请,标上年份。
从前孤陋寡闻,以为波特酒都是红色的。其实,波特酒有红有白,红的当餐后酒,白的餐前用。“白酒量少,不大出口。”一位当地人对我说。怪不得在维也纳买波特酒,没见过白色的。那晚,在波尔图下榻的酒店吧台,我发现酒单上有不少白波特酒,立刻要了一杯,喝完却感觉还是红的好。其实,波特酒有甜型、干型、超干型三种。白的要喝超干型,才能品出它的超凡脱俗。若说红波特酒的独领风骚来自它恰到好处的甘甜,那么白波特酒的趣味横生则借助于它冰清玉洁的超干。
酿制白波特酒的白葡萄,我不大熟悉。如唐泽尼白葡萄(Donzelinho Branco)、伊斯佳—卡奥白葡萄(Esgana-C?o)、弗尔加沙奥白葡萄(Folgas?o)、贵腐白葡萄(Gouveio)、马尔法希亚·费拉白葡萄(Malvasia Fina)、拉比加托白葡萄(Rabigato)和维欧西奥白葡萄(Viosinho)等。了解白波特酒,从品尝那些白葡萄开始吧!看来,下次再去葡萄牙,不单要抱回一只花公鸡,还要拎回两瓶超干白波特酒。
2019年6月22日完成于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