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杰明·威尔顿
一宗罪案经过广泛报道之后总能吸引整整一代人的眼球。虽然逃避死亡是人之常情,但罪案常常让我们直面死亡。罪案发生之后,相关的地点、时间或人物就有了以前没有的重要意义。
记者在报道中所描写的那些犯罪行为往往触目惊心或肮脏不堪,不幸的是,它们却激发了某些读者心中隐藏着的犯罪冲动,因此一些文学评论家将犯罪小说,尤其是那些详尽描写犯罪行为的小说视为垃圾。
但是这种思路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在众多的世界著名小说中有一些就是犯罪小说,它们或描写犯罪行为,或描写反社会的罪犯。本文列出的书单并不代表这些小说都是杰作,而是想说明真实世界中的犯罪在小说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陀思妥耶夫斯基1866年的小说《罪与罚》几乎将犯罪体验提高到了一种超然的层次。小说是从穷困潦倒的学生谢德林·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视角描述的。他想杀一个高利贷者,获取她的不义之财。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动机和他为自己找的借口,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犯罪行为本身。他认为自己是“超人”,应该也能够去为社会除害,而他要杀的这个人是个社会寄生虫。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这部小说受到了皮埃尔·拉斯约尔的影响。皮埃尔1803年生于法国,1836年因杀人罪被处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68年出版的《白痴》中曾提到过他。此人提倡无政府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认为“无怨无悔的杀人是最高层次的愉悦”。被关进监狱后,他将牢房变成了沙龙;在法庭辩论时,他将庭审现场变成了自己的舞台。对于那些利用(或滥用)现代哲学为自己邪恶罪行辩护的犯罪分子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皮埃尔可以称得上是“鼻祖”了。
在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1962年出版的《发条橙》里,英国是一个青少年暴力泛滥的国家,一个叫亚历克斯的少年是流氓团伙的老大,他领着一帮狐朋狗友四处作恶。一次,他们潜入当地一富婆家里,亚历克斯失手打死了富婆,同伙将他交给了警察。亚历克斯被判刑后,为了早日出狱,他自愿接受“厌恶疗法”实验,观看大量的色情和暴力影片。实验最终失败了,亚历克斯出狱后继续胡作非为,只是没有以前那样狂热了。
伯吉斯的这部小说强调了一个观点:暴力是天性,一个人只有成熟了之后才能消除内心仇视社会的思想。伯吉斯如此不看好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古惑仔”亚文化的关注。伯吉斯写完《发条橙》的初稿后,去了一趟苏联,亲眼看到了那里的黑帮问题。另外,伯吉斯的第一任妻子在1944年伦敦为躲避德军轰炸而实行灯火管制期间,曾被一帮美国大兵殴打和抢劫,这一经历也深深影响了他。
1953年,《猎人之夜》出版,作者是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戴维斯·格拉布,1955年,小说被拍成电影。小说的主人公是披着牧师外衣的惯犯哈利·鲍威尔。哈利在狱中无意中得知死刑犯本·哈勃有一笔赃款,于是出狱后便想方设法追求哈勃妻子薇拉,两人结婚后,哈利先杀了薇拉,然后又将黑手伸向了两个孩子。这部罪案小说以美国大萧条时期为背景,情节引人入胜。
哈利·鲍威尔的原型是哈利·鲍尔斯。此人是20世纪30年代西弗吉尼亚州哈里森县的连环杀手,原名赫尔曼·德伦斯,生于荷兰,十八岁时来到美国。他在婚介交友类杂志上看到了露艾拉·斯特罗瑟的征婚广告后,两人结婚,但哈利由此想到了快速致富的方法。他不断以假名在报刊上登征婚广告。在1931年被捕之前,哈利杀害了两名妇女和三名孩子,但真實数字可能不止这些。
达希尔·哈米特1929年出版《血腥的收获》时,侦探小说界基本上还是英国作家的地盘。在英国侦探小说里,故事往往发生在偏僻的乡间大宅,情节比较离奇复杂,破案的私家侦探性情古怪。达希尔·哈米特曾在平克顿侦探社工作过,因此他的作品更加真实,但也更加暴力。他的第一部小说《血腥的收获》发生在美国西部的帕森维尔,这座矿产小镇的犯罪率奇高。“大陆侦探社”里的一名侦探受唐纳德·威尔逊先生之请来到小镇后,却发现他的雇主已经被人谋杀。这名胖矮但坚强的侦探开始调查威尔逊谋杀案,触动了小镇黑恶势力的神经。这位无名侦探凭着一身正气和过人的本领,与他们进行了勇敢的斗争。这部小说曾多次被拍成电影,黑泽明《用心棒》中的情节也受了它的影响。
哈米特不仅把自己做私人侦探时获得的知识融入到小说里,还把一些亲身经历移植到小说里的人物身上。《血腥的收获》和1912年到1920年蒙大拿州矿工罢工有关,也和世界产业工人联盟的领袖弗兰克·利特尔被折磨致死案有关。1917年,哈米特在蒙大拿州比尤特市平克顿侦探分社工作,当时侦探分社和矿主属于同一阵营,于是分社派哈米特去破坏罢工。据说亚纳康达铜业的人曾出价五千美元雇佣哈米特暗杀利特尔,被哈米特拒绝。
史迪格·拉森于2004年去世,2005年“千禧”系列的第一本《龙文身的女孩》出版,很快就成了畅销书,在全球卖了几百万册。这部小说以瑞典语出版时书名是《憎恨女性的男人》,讲的是新闻调查记者麦可·布隆维斯特受到了诽谤的指控后,为了澄清自己的罪名,接受了某企业总裁亨利·范耶尔的条件:麦可帮亨利弄清他哥哥理查德的孙女海莉·范耶尔的失踪之谜,亨利帮麦可揭露汉斯―埃里克·温纳斯通(控告麦可诽谤的人)的罪行。在调查的过程中,麦可与私人调查员莉丝贝丝·莎兰德成了朋友。莉丝贝丝是一名黑客,她不仅协助麦可发现了范耶尔家族和一名连环杀手之间的关系,还找到了温纳斯通腐败的证据。
史迪格·拉森是一名调查记者,也是杂志《披露》的创始人。《龙文身的女孩》的创作灵感有一部分来自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特里内·达科斯塔碎尸案。达科斯塔是个吸毒成瘾的妓女,1984年夏,人们在斯德哥尔摩的多处发现了达科斯塔的尸块,但其头部和内脏等一直未找到。警方一开始怀疑凶手是两名医生,其中一个医生是法医,此人经常出入妓院。两人被逮捕后又被无罪释放。尽管也有人认为莉丝贝丝·莎兰德的原型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名叫莉斯贝丝的强奸受害人,但拉森在创作《龙文身的女孩》时无疑受到了卡特里内·达科斯塔碎尸案的影响。
埃德加·艾伦·坡有许多恐怖短篇小说名作,还有一些长篇小说,堪称现代犯罪小说的开山之作。在那些作品中,他笔下的奥古斯特·杜平侦探不仅直接参加破案(如《莫格街谋杀案》),还直接影响了另一更加有名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在184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玛丽·罗热疑案》中,杜平和他那姓名不详的助手(华生医生简直就是这位助手的翻版)反复推敲玛丽·罗热被杀一案。玛丽·罗热在一家香水店工作,警察在塞纳河中发现了她的尸体。与杜平系列的其他两篇侦探小说不同,《玛丽·罗热疑案》中的杜平几乎没有耗费什么体力,他仅仅是待在书房里,靠推理就能破案。
《玛丽·罗热疑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多地来源于真实的谋杀案,虚构的成分较少。可以说,《玛丽·罗热疑案》就是艾伦·坡对新泽西州发生的一宗真实案件的思考之作。漂亮的玛丽·罗杰斯在一家雪茄店工作,1841年7月28日,人们在霍博肯市的西比尔洞穴的不远处发现了她的尸体。尽管她在1838年曾经失踪过一次,还留下了遗书,但她的尸体上有痕迹表明她死于他杀。纽约街头的帮派成员、一个名叫雷斯特尔的女人都曾是怀疑对象,但后来发现他们都不是凶手。此案至今仍是悬案。
作为最伟大的英文恐怖小说之一,埃德加·艾伦·坡的《泄密的心》以一个未知姓名讲述者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对一位瞎眼老人“浅蓝色的,蒙着层薄翳的”眼睛的厌恶,于是在一天晚上将沉睡中的老人杀死并肢解,藏在房间的地板下面。他自认做事谨慎巧妙,不会被警察抓住,但自从老人被杀后他就开始听到地板下传出心跳声,几近疯狂的他只得向警察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泄密的心》的杰出之处在于,这是流行小说中首次描写神经质的讲述者,同时作者对罪犯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描寫,个中原因可能是艾伦·坡受到了一起真实案件的启发。1830年,曾经发生过女巫审判案的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又被一起残忍的谋杀案搅得鸡犬不宁。那年的4月6日晚是个月圆之夜,镇上一座豪宅中的约瑟夫·怀特被人用钝器击打头部而亡。尽管犯罪现场没有遗失财物,但凶手还是被揪出来了。怀特的侄孙约瑟夫·纳普与他的哥哥约翰觊觎老人的财产,为了早日继承遗产,便雇了杀手。由于这起凶案的发生地在著名的塞勒姆,案件本身的细节耸人听闻,因此成了重大新闻,后来又因为案件的主诉人是丹尼尔·韦伯斯特(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律师,曾三次担任国务卿,长期担任参议员,一生政治观点多变。—译注),于是,一起简单的凶杀案变成了重大的社会事件。
在雷蒙德·钱德勒以菲利普·马洛为主角的系列小说中,《高窗》比较不起眼,但这部有关金钱与权力的黑色小说堪称经典。私家侦探马洛受富有、鲁莽的伊丽莎白·布莱特·默多克之请,寻找一枚18世纪的珍稀钱币,却在无意中发现了整个默多克家族内部的纷争。在与警督布利斯交谈的时候,马洛详细讲述了“卡西迪案”,从而解决了默多克家族内部的问题。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小说中的该案其实脱胎于1929年的“内德·多西尼案”。
1929年2月17日,加利福尼亚州石油大亨爱德华·L.多西尼位于贝弗利山的格雷斯通公馆里,有人发现他的儿子内德死了,不远处还有他的秘书休·普伦基特的尸体。根据犯罪现场的情况,警方的初步结论是普伦基特醉酒后失态,杀死了内德·多西尼,但很多办案人员对此表示怀疑,其中就有地方检察官办公室的莱斯利·怀特,后来他成了犯罪小说家。检察官伯顿·菲茨宣布进行“彻底调查”的话音刚落,此案就没了下文,于是很多人开始浮想联翩,因为爱德华·多西尼的背景比较复杂,他与爱尔兰共和军、茶壶山丑闻(茶壶山丑闻是1922—1923年暴发的贿赂丑闻。当时内政部长亚伯特·富尔未用公开招标方式处理茶壶山以及另外两处的美国海军油矿,以低价让石油公司承租。富尔最后承认接受了石油公司的贿赂。—译注)、墨西哥的黑钱有关。坊间至今仍流传说多西尼和普伦基特是同性恋,也有一些人认为内德·多西尼案和茶壶山丑闻有关。
《美国悲剧》的作者是美国自然主义代表西奥多·德莱塞,出版于1925年。小说的主要人物克莱德·格里菲思是独生子,父母是严格的基督教福音传道者,但克莱德却在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中迷失了自我。自从有了卖冷饮的第一份工作之后,他就厄运不断。他成了酒鬼,迷上了嫖娼,但他真正的下坡路是在他爱上罗伯塔·奥尔登之后。罗伯塔是一位任性的青年,为黑暗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所困,无法施展手脚。克莱德让罗伯塔怀孕后,却又发现年轻的富婆桑德拉·芬奇利对他有意思,于是移情别恋,但后来阴差阳错,克莱德因犯谋杀罪被处以电刑。
在写这部鸿篇巨制之前,德莱塞偶然听说了切斯特·吉列一案。切斯特是一名富有的工厂主的外甥,1906年因谋杀女友及其四个月大的孩子而被定罪。切斯特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基督教的社会活动组织“救世军”成员,在他舅舅诺亚的帮助下才在纽约科特兰的一家衬裙厂找到了工作,在这期间二十二岁的切斯特遇到了同厂女工—十八岁的格蕾丝·布朗。由于资助切斯特生活的人不同意他和女工约会,于是他决意和格蕾丝分手。格蕾丝告诉切斯特她怀孕了,要求和他结婚。切斯特为了防止事情败露,要求她去流产,但遭到了格蕾丝的拒绝。切斯特一不做二不休,1906年7月11日,他先用網球拍猛击格蕾丝头部,后将她推进了大驼鹿湖里淹死。虽然没有目击者,检察官还是判处切斯特犯有谋杀罪,两年后坐上了电椅。
《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只是薄薄的小册子,却被认为是一本伟大的美国小说。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杰伊·盖茨比的一生。盖茨比小时候叫詹姆斯·“吉米”·盖茨,是北达科他州的一座农场里的穷小子,后来摇身一变,成了长岛上流社会的一员。他表面上风光无限,是个无忧无虑的花花公子,实际上是个靠走私酒发财的家伙。他的合作伙伴是迈耶·沃尔夫山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叙述者是尼克·卡罗威。盖茨比告诉尼克,“迈耶·沃尔夫山姆就是那个幕后操纵1919年世界职业棒球大赛的人”。假设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迈耶·沃尔夫山姆只能是这个人—阿诺德·罗斯坦。
罗斯坦是腰缠万贯的赌徒,他用生意中赚的钱开了多家赌场和妓院,还买了几匹昂贵的赛马。罗斯坦的下场很惨。他在曼哈顿的中央公园酒店打牌时被枪杀。在20世纪20年代,罗斯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他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虚构的“沃尔夫山姆”那样,操纵了1919年芝加哥白袜队对阵辛辛那提红人队的比赛。该事件后来被称为“黑袜丑闻”。罗斯坦伙同他人收买了白袜队的几名队员,让他们故意输球,这样罗斯坦的公司就能从中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了。记者听到了风声,调查之后将罗斯坦的这个计划公之于众,八名白袜队队员被终身禁赛。“黑袜丑闻”不但让棒球界的球员蒙羞,还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肮脏的金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操控一件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杰出的、以“美国梦”为主题的警世之作,它无疑也是罗斯坦、1919年世界职业棒球大赛、20世纪20年代有组织犯罪激增等现实的启发之作。